第五章心理 43.李苦禪家訓:從藝先做人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的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生前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理事、中國畫研究院委員。他的美術作品雄渾厚樸,磅礴大氣,天趣自然,個性鮮明,與國畫大師潘天壽並列為當代兩大寫意花鳥畫家。李燕是李苦禪的兒子,在李苦禪的悉心教育下,李燕在畫壇上脫穎而出,所作之畫也頗有造詣。
李燕,當代著名國畫家,自幼受父李苦禪之教,嗜於藝術。1966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係。擅中國畫,兼及詩文。出版有《李燕動物速寫》、《李燕人物畫集》、《李燕動物畫集》及《苦禪畫鷹》、《風雨硯邊錄——李苦禪及其藝術》、《兒童畫國畫》、《畫猴》等專著。曾任清華大學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李苦禪紀念館”副館長、國際周易協會會員。
“人必先有人格,爾後才有畫格;人無品格,下筆無方”,這是李苦禪對兒子李燕常說的一句話,這也是他教育孩子的主要家訓。他認為做事必須先做人,培養孩子必須先要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孩子未來能否成為一個重道德、品格優秀的人比是否具有豐富知識和才華更重要。
李苦禪平時就十分重視對兒子的品格教育,他經常對兒子說:“秦檜並非無才,他的書法也非常好,隻因人格惡劣,嫉恨賢達,誣殺忠良,害死嶽飛,才令百代世人切齒痛恨,見其手跡無不撕碎如廁或立時焚之。據說,留其書不祥,會招禍殃,實則是憎惡其人,自不會美其作品了。”又說,“如果作者人格鄙劣,沒有人格,實在與藝術沒有緣分,枉言真美善!”
李苦禪如此教子,也是這樣做人的。
1937年,北京在日本鐵蹄的踐踏下淪陷了,偽“新民會”妄圖拉攏社會名流為其裝點門麵,便派人來請李苦禪“出山”,並承諾:“您要答應了,有您的官做,後頭跟個挎匣子(槍)的,比縣長還神氣哩!”李苦禪不為所動,凜然而拒。此後,他斷然辭去了教學職務,專以賣畫為生。
一天,有個漢奸來求畫扇畫,李苦禪草草畫就,並大草一行:“日月已沉海,蛟龍亂升天!”這個漢奸附庸風雅,不識草字,竟滿意而歸。
“文革”後的一天,李苦禪叫來兒子,說有關部門通知前往認領散亂的查抄物品。他對兒子再三叮囑:“上次葉淺予和陸鴻年把錯領的那些東西都退給咱們了。這正是看人心眼兒的時候,咱們要錯領了,也要還人家啊!”也真讓李苦禪說著了,在李燕領到的《雜畫一批》中發現一卷二十件黃賓虹未裝裱之作,上有二三件書有李可染的上款。李燕遵父囑,當即交還工作人員,並立即通知李可染。李可染見心愛之物完璧歸還,喜不自勝。李苦禪聽說後,也非常高興。當時在場的友人曾開玩笑地說:“何不趁此跟那位李先生討幅牛?”原來李可染畫牛是出了名的。但李苦禪卻連聲說:“物歸原主是應該的!”
父親的一言一行,兒子都看在眼裏,記在心頭。
李苦禪逝世後,李燕曾在《風雨硯邊錄——李苦禪及其藝術》一書中詳細談到此事,父親的品格教育對他的影響可謂至深。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父母的影響力通常不在於他們說什麼,而在於他們做什麼,在品格方麵尤其如此。
有人認為隻有知識本領才是實實在在的,才值得大力去抓;道德人格是抽象縹緲的,無從著手,抓不抓無所謂,對孩子教育更多注重才藝的培養而忽略品格的影響。
由於現代社會競爭激烈,許多父母不免會認為培養孩子念書,取得高學曆後,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就是父母的全部責任,這是不全麵的父母觀念。真正影響孩子一生的其實是品格教育。很多成功的偉人身上都具有良好的品格,例如堅韌、誠實、負責任,這些品格不是念書可以學到的,這同樣說明一個人的成功不隻在於會不會讀書,更在於有無良好的品格教育。父母要如何讓孩子有正確的品格教育呢?很多教養孩子的書籍,都著重在教養的方法和技巧,其實教育孩子應該要有全方位的考慮,即要有全麵教育的思想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