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心理 42.福布斯家訓:我希望你知道什麼是準則
《福布斯》,一本國際知名的美國財經雜誌,1917年創立至今傳到第三代。福布斯家族現時資產保守估計達13億美元(約100億港元)。福布斯家族崛起,功勞要歸史蒂夫福布斯的爺爺查理斯·福布斯。查理斯·福布斯1880年在蘇格蘭出生,後來在一間報館擔任記者及編輯,1904年移居美國紐約,繼續從事傳媒行業。
1917年,查理斯當時是一名財經記者,JP摩根利用他控製新聞消息發放,維護自己的利益。有個“大靠山”,查理斯就飛黃騰達了。查理斯1954年逝世,生意交給兩個兒子繼承打理,一個是馬爾克姆·福布斯,就是現時《福布斯》掌舵人史蒂夫·福布斯的父親。
馬爾克姆將家族業務發揚光大,辦其他雜誌也搞地產,甚至涉足政治,參加過新澤西州長選舉,可惜铩羽而歸。他1990年逝世後,家族生意由長子史蒂夫打理。
馬爾克姆·福布斯不僅是一位世界聞名的出版家、企業家,而且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父親。他教育子女有一條重要的經驗,那就是特別重視父子之間的溝通。在他的影響下,史蒂夫·福布斯及其弟妹都在自己的事業上取得了成功。
史蒂夫·福布斯的父親馬爾克姆對於家庭教育的觀念很獨特。當史蒂夫·福布斯還小的時候,馬爾克姆在一家公司做紀檢員。他教育孩子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同時給孩子們很大的獨立性,讓他們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
馬爾克姆很喜歡和孩子們相處。他對自己的時間很慷慨,盡管他有很多事務,他總會給家庭留一部分時間。當孩子們表現好,他絕對為之高興,從而給孩子們以輕鬆的感覺。在史蒂夫·福布斯小時候,到了夏天,馬爾克姆就帶全家去西部的懷俄明州,駕駛著旅行車帶著五個孩子和兩隻狗。在幾天的旅途中,馬爾克姆不斷調動大家的情緒讓孩子們高興。有時他會玩一些遊戲,例如,試著鼓勵孩子們步行到旅館。
隨著孩子們的長大,馬爾克姆清楚地知道應該怎樣與孩子們交流。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美國衛生部發布了一個報告說吸煙會致命。那時馬爾克姆一天幾乎要吸四包煙。報告一出來時,他就戒了煙,再沒有吸過。那時15歲的史蒂夫·福布斯和一些同齡人一樣,正學著吸煙,而且認為吸煙就是長大的一部分,馬爾克姆不希望兒子學吸煙,他說:“我不是告訴你別吸,我請你別吸。”不像其他父母,他既沒有訓斥孩於也沒有為戒煙承諾獎勵。他隻是說:“為了自己的健康不應該吸煙。”他請求的態度就像史蒂夫·福布斯所說的那樣——讓我感到自己像一個男人。史蒂夫·福布斯從此不再吸煙。
馬爾克姆經常帶孩子去教堂學習一些生活的準則,每逢禮拜天都去。史蒂夫·福布斯對這種安排提出過疑問:“為什麼禮拜天必須去教堂?”他告訴父親那應該由自己而不是父親決定。馬爾克姆並沒有采取強硬的態度,而是很和藹地告訴兒子:“我現在帶你去教堂,這樣你長大後就知道對於有些東西,是需要持反對意見的,我不想你將來連對錯都區分不開。我希望你知道什麼是準則,而這些你可以在教堂學到。”從此,小史蒂夫·福布斯總是很聽話地跟父親去教堂學習。
馬爾克姆希望孩子們從小就知道應該怎樣去生存。他曾對史蒂夫·福布斯說:“如果你們認為自己已經成功了,那麼你們就要做好失敗的準備,沒有什麼是一帆風順的。”所以,史蒂夫·福布斯很早就隨父親開始涉足商務活動,馬爾克姆也從不把生意與家庭生活隔絕開來,他希望孩子們知道成功來自苦幹,更希望孩子們從小就意識到這一點,並去實踐它。在父親的教導下,史蒂夫·福布斯終於成為父親的接班人。
史蒂夫·福布斯是《福布斯》的第三代傳人。1966年畢業於馬薩諸塞州的北安多弗布魯克斯學院。1970年,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獲曆史學學位,期間曾任《今日商業》的首任總編輯。2000年在父親去世之後接管了《福布斯》雜誌;現任福布斯集團總裁及首席執行官,同時也是《福布斯》雜誌的總編輯。
馬爾克姆·福布斯教子經驗告訴我們:父母隻有在與孩子的交流溝通中,才能幫助孩子明確生活目標、堅定生活信念,促進孩子不斷地健康成長。
溝通,是指通過談話或其他方式進行相互了解。人與人之間當然也包括父母與孩子之間,都需要溝通,需要了解和諒解,才能更融洽地生活。溝通是做父母的都應學會的一門藝術。
今天我們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因為工作的忙碌緊張或其他一些原因,較普遍地缺乏與孩子溝通的時間和耐心,更缺乏良好技巧和正確方法。在現實生活中,常聽到一些做父母的感歎:“孩子長大了,就不聽我們的話了。”其實,這主要是父母與孩子缺少溝通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