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的興趣愛好直接影響到他日後的發展方向,但很少有小孩天生就對什麼產生興趣,或天生就喜歡什麼,因此,這就需要父母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和培養。這種培養在大人是有意識的,但如果直接要求孩子去對什麼產生興趣,就有可能變成強迫了。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興趣,並讓孩子真正自己產生興趣呢?
(1)要在孩子廣泛發展興趣的基礎上,依據孩子的特長及愛好,發展他們的中心興趣。父母可以仔細觀察孩子的各種“勞動成果”,就不難發現孩子的中心興趣和愛好。保護這種興趣愛好,對孩子的勞動成果給予充分肯定,讓孩子體驗到創造成功的快樂,然後加以培養和引導,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為孩子的興趣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例如,有的孩子愛好小製作,父母就該為他尋找或購買一些必備的工具和材料;有的孩子愛好音樂,有條件的父母就可以給他買些樂器。對孩子參加學校或校外組織的各種活動,比如夏令營活動、參觀活動等,父母也要大力支持,讓他們更深刻地體驗自身的興趣與愛好,逐步使他們獨具的特殊才能得到體現和發展。
為了成龍成鳳,現如今很多父母不管孩子有沒有能力或興趣,要他們學電腦、音樂、心算、舞蹈等才藝,每天課程安排得滿滿的。如果孩子對這些課程不感興趣,便強迫他們去學。這樣做,反而會扼殺孩子其他方麵的興趣。其實隻要在生活上多照顧孩子,幫他們排除困難,建立一個秩序,讓他們在規則中培養才智,這些才智才是孩子一生受用不盡的寶貴財富。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活場所,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深刻地影響著孩子的前途和命運。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天賦而是教育。“認可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可是,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很多父母對孩子充滿了抱怨、焦慮,孩子也因此少了那份對學習的灑脫與自信。人性最強烈的渴求是自尊的需要,孩子是渴望被認可的。“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每對父母都是天才的教育家”。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如果能以認可的心態來教育孩子,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缺點和錯誤。當孩子意識到了自己存在的問題,並下決心改正時,父母一定要表示讚賞,給予鼓勵。千萬不要用懷疑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承諾,更不要挖苦諷刺孩子;同時絕不能對孩子改正錯誤的行為失去信心。因為,孩子一旦對自己的問題有所認識時,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理解、幫助、讚賞和支持。如果得不到讚賞和支持,孩子會感到十分痛苦,很可能會就此放棄改正錯誤的行動。
當孩子有了改正錯誤的願望時,父母除了讚賞和鼓勵以外,更需要多一份耐心和寬容。因為孩子的年齡尚小,而他的約束力和意誌力更是比較脆弱,同時思維也不穩定。父母不要因為孩子改正錯誤的效果不明顯,或者又重新犯了錯誤,就喪失掉對孩子的信心,就放棄對孩子的信任。這樣不但對孩子改正錯誤毫無意義,而且還極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以實際行動去陪伴孩子、關心孩子,讓他們體會到父母認同他們的興趣,並經常幫助他們,孩子自然會更加自動自發,努力向上。
對孩子的教育,身教重於言教。這一點,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忽略。無論你做什麼事情,孩子都一直在觀察,一直在學習,他們學你的一舉一動,學你的待人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