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心理 40.威爾遜家訓:堅持,夢想就會變成現實(1 / 2)

第五章心理 40.威爾遜家訓:堅持,夢想就會變成現實

伍德羅·威爾遜是美國第28任總統。他出生於弗吉尼亞州,父親是大學教授。由於有了這樣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威爾遜走上了“學而優則仕”的捷徑。他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任教多年。1910年當選為新澤西州州長。1912年競選總統成功。1916年獲得連任。1918年1月提出“公正與和平”的14點方案,積極提出籌建國際聯盟。卸任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無論在任內還是離任,威爾遜都贏得了廣泛的讚譽,自稱來自平民,為“平民”的代表。威爾遜素有綽號“政界校長”之稱,也被認為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威爾遜曾經獲得十幾所大學學位,並有很多著作問世,被認為是美國學術地位最高的總統。

威爾遜最幸運的是有這樣一對父母:他們受到過最好的教育,卻以平民自居;他們愛自己的孩子,更懂得如何讓孩子成材。盡管威爾遜是靠學問奠定事業的基石,但他人生的成功,卻是由父母通過不間斷的激勵而促成的。

在戴維森學院修完學業後,威爾遜於1875年進入了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深造。他不是那種十分聰明的學生,因此他的成就也就不名列前茅。可以說,他在大學期間的成績很一般,因為盡管是自己的選擇,但他仍然覺得那些課程索然無味。他此時已經開始以極大的精力和興趣投入到對政治的追求之中。他積極地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辯論賽,並在每次辯論賽中引人注目。他有一個愛好,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和同學、朋友談話,還是和老師交往,他都極力表現出格雷斯頓式的政治家風格。他也堅信自己具有做政治家的條件和天賦,並在大學期間下定決心要在將來做一個出色的政治家。

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威爾遜就又到弗吉尼亞大學法學院學習法律,並想以此作為自己從政的基礎。後來由於生病不得不選擇退學,不久就同人合夥在亞特蘭大開設了律師事務所,並時刻想以此作為自己從政的開端。

1883年,威爾遜又進入自己的第三所大學即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政治學和曆史學。加上自己對政治的極大興趣,於是他撰寫了以“國會政治:美國的研究”為題的博士論文,並最終取得哲學博士學位。

威爾遜本來以為能夠通過讀書以通向政治之路,但是無休止的學習並不是自己的真正目的。他覺得學術研究妨礙了他的事業。他更熱愛政治,願意獻身政治。與此同時,他的學術論文尤其是博士論文卻又極大地引起了學術界和政界的注意。初嚐甜頭,他覺得要從政還是要以教育界為突破口。

在1885年威爾遜開始從教,並很快就成為副教授。但是,他的從政曆程卻並不像他的學術研究那樣一帆風順。他多次謀求政治職務都碰壁而歸。不過,從父親身上繼承的敢於堅持到底的性格給了他最大的幫助。他沒有放棄,即使是麵對一次次的失敗。

1890年,威爾遜被聘為母校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並以演講而受到學校的高度讚揚。他的口才和文筆以及政治觀點受到權威人物的注意,並開始受到重量級人物的提攜,順利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校長。在此期間,他的領導才能得到充分展現,把學校辦得有聲有色,為後來的從政打下了基礎。

幾經周折,威爾遜終於競選當了新澤西州的州長。他因大膽改革而為人稱道。從此他走上了政治的順風路。1912年,他力克共和黨的兩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和塔夫脫,成功當選美國總統。至此他多年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

威爾遜矢誌不渝的精神離不開從小父母嚴格的教育,離不開在嚴格教育之下所形成的奮鬥不息的性格,正如他父母所預言的那樣,他們的兒子不可能不是第一。

威爾遜的經曆告訴我們:“一個人不管失敗多少次,假如不失去‘再試一次’的勇氣,一定會成功。”換言之,沒有再試一次的決心,不會成功。而威爾遜的這句話,也逐漸演變成其家族的教子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