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好思想、好行為做出肯定的評價。這種正麵教育的方法能對孩子們起鼓舞和激勵的作用,能激發孩子們的自信心。當然,成功的賞識教育對父母有要求。父母要正確客觀地認識孩子,了解孩子的身心需要,適當把握賞識力度,對不同的孩子賞識的程度應有所不同。
賞識孩子是一種藝術,隻有掌握了這種“藝術”的要領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1)盡量避免當眾表揚
許多父母都喜歡當眾表揚孩子,對孩子的某些特長,甚至讓孩子當眾“表演”,認為這樣做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其實這樣誇獎很容易造成孩子愛虛榮、驕傲自滿的傾向。一些被當眾誇慣了的孩子,有一點好的表現沒被注意到,就會感到委屈,甚至有的孩子為了得到誇獎而弄虛作假,這樣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2)表揚要及時
對孩子的好行為要及時予以表揚,使這一行為在孩子的思想中得到強化,及時的表揚猶如生病及時服藥一樣,對年幼的孩子會產生很大的作用,一旦發現孩子有好的行為,就應及時表揚,這樣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時過境遷,孩子對自己曾經做過的事已經模糊甚至忘記,這時再表揚孩子,效果就會減弱。
(3)表揚要有針對性
常聽見一些父母說:“我們的孩子很能幹”、“小寶貝很聽話”,但究竟能幹、聽話在哪裏,大人沒有具體講,孩子就隻有一個籠統的、模糊的概念,認為大人誇自己能幹,我就什麼都能幹。這樣的強化教育就不能收到良好效果。
表揚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哪些行為是好的,以增強孩子的好行為,所以表揚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針對孩子對某一件事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效果,而不要針對孩子的性格和本人。如在孩子把玩過的玩具整理好後,我們若說:“你真是個好孩子”,這樣孩子就可能弄不清父母是表揚他玩具收拾得好,還是讚揚他不再玩玩具了。而父母若說:“你把玩具收拾得這麼好,我真高興。”這樣孩子就會明白這種行為是好的,以後還要這樣做。逐漸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表揚要注意個性
對性格內向、個性懦弱、能力較差的孩子就要多肯定他們的成績,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反之,對虛榮心理強、態度傲慢的孩子則要有節製地運用表揚,否則將會助長他們的不良性格,影響他們的進步。
(5)表揚要適度
過分的表揚易使孩子驕傲自滿;過少的表揚也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鼓勵和愛撫。有一個小男孩不管有沒有病都向媽媽要藥吃,原來這媽媽平時不經常表揚孩子,隻有當孩子有病吃藥時才說上一句“能幹”,致使孩子經常以吃藥來換取表揚,求得心理上的滿足。
另外,即使孩子是各方麵表現都優異的“好孩子”,過度地誇獎和賞識他們,可能會帶來以下不良的影響: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賴性。越是誇獎,孩子就越依賴大人們的選擇來決定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斷;二是會剝奪孩子的自豪感。
兒童教育專家瑪莉琳·古特曼認為,那些小時候經常受到父親表揚的孩子,在他們步人生活後很可能會遇到更多的失望。過分“賞識”你的孩子,會滑向溺愛的沼澤,對孩子有害無益,結果會害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