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真愛 12.傑斐遜家訓:人人都是你的老師(2 / 2)

為人謙和,轉益多師,是傑斐遜的重要特點。後來他結交了華盛頓、亞當斯、富蘭克林等美國建國的關鍵人物,也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特別是麥迪遜和門羅,不但是他終身的摯友,還是他的思想的忠實擁護者,為美國民主製度的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傑斐遜共有五女一子。傑斐遜在教育子女的時候,也本著“人人都是你的老師”這一原則,因此,他的孩子都健康地成長,並為社會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傑斐遜的長女馬撒(帕西)·華盛頓·傑斐遜·倫道夫,畢業於法國私立學校,後成為白宮女主人。

傑斐遜的“人人都是我的老師”與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意思是相同的。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受到後代知識分子的極力讚賞。他虛心向別人學習的精神十分可貴,但更可貴的是,他不僅可以以善者為師,還可以以不善者為師,這其中包含著極為深刻的道理。

現在,“人人都是我的老師”,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能者為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到許多人,而每個人都有許多長處值得學習,可以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例如,在一個班級裏,就有許多小“能人”:有的寫了一手好字;有的擅長繪畫;有的是象棋盤上的英雄;有的是籃球場上的闖將;有的閱讀了大量的古今詩詞;有的通曉中外地理;有的富有數學家般敏捷的思維;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賦……多向這些同學學習,不就可以使我們——這置身於萬綠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識的養分嗎?

隨時注意學習他人的長處,隨時以他人缺點引以為戒,自然就會多看他人的長處,與人為善,待人寬而責己嚴。這不僅是修養、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徑,也是促進人際關係和諧的重要條件。另外這對於指導我們處世待人、修養神性、增長知識,都是很有裨益的。

雖然“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可是人們並不是經常能夠做到。人們常犯的一個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優點和他人的缺點多,看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少;或者隻看到自己的優點和他人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或者喜歡拿自己的長處與他人的短處比較。在與人相處中,就表現為對比自己優秀、比自己強的人不服氣;寬於責己而嚴於責人;看不起有缺點和錯誤的人;拿正確的道理當作手電筒,不照自己,隻照他人。這樣做,既阻塞了向他人學習提高自己的道路,也難免造成人際關係的不和諧,有的甚至會發生衝突。

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的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的壯闊無邊。山之高,是因為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由於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般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就應該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取他們的點滴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