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家族特有的創業者的癖好曾經引導布什製定了一個新的計劃,他要靠自己去完成。他從舅舅赫伯特的投資公司得到了經濟援助,帶著妻子芭芭拉朝得克薩斯進發,他要在那裏拓展石油企業。
其實,在投身石油業之前,布什也是舉棋不定的。有一次,他和妻子讀完路易斯·布羅姆菲爾德的著作《農莊》以後,曾認真地考慮過要去務農。那種自給自足的理想以及農莊生活組成部分的那些基本價值,金色的麥田延伸在中西部蔚藍色的天空之下,有一個家庭在那農莊裏生根發展,這些都深深地吸引著他們。然而,他們開始更深一步地調查農莊的經濟生活。不僅是要知道做些什麼才能成功地經營一個農莊,而且還要弄清楚對於土地、牲畜和農莊設備的第一批投資需要多少。算下來超出了他們的負擔能力。他們沒有那麼多錢,也不知道上哪兒去籌集這筆錢,因為他們從未考慮去家中要錢。他們要開創自己的道路,締造自己的未來。
所謂獨立,就是一個個體區別於其他的個體而存在,他有自己的思想、觀點、看法、為人方式和處世準則。每個人都渴望獨立,從古至今無數人為了獨立、為了自由艱苦奮鬥,因為獨立意味著一個真實的個體的存在,這種存在完全是由自我決定的,是不附屬於任何人的。不能獨立自主的人是可悲的,是喪失自我的悲劇性人物,這樣的人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更不要說取得成功了。
隨著改革的發展,競爭已逐漸深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麵。有些孩子爭吃、爭穿、稱霸,這可不是我們提倡的競爭,應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真正的競爭意識。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是要培養他們奮發向上、開拓進取的精神,從而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為了孩子,為了祖國的明天,作為父母應該注意這個問題。
(1)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及能力
獨立生活能力是競爭的基礎,沒有獨立性就不可能有競爭意識。而現在的孩子最大的弱點就在於獨立性差,依賴性太強。父母必須樹立孩子“我自己來”的思想,必須培養孩子能夠“我自己來”的能力。
(2)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
勞動是培養一個人獨立性和競爭意識的最好途徑。應該讓孩子懂得,隻有勞動,才有收獲;隻有努力,才能成功。通過適量的勞動,再加上及時的教育,使孩子在童年時就形成一種勞動意識。這是孩子敢於競爭之本。
(3)為孩子創造競爭環境
父母可以把周圍的孩子組織起來,讓孩子在夥伴中學習、遊戲。這樣既培養了他適應集體生活的能力,也使他逐漸樹立起競爭意識。
(4)樹立孩子必勝的信心
創造性人才的一大特點是自信,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關鍵也在於培養其必勝的信心。在平時勞動、遊戲中,讓孩子充分享受成功的快樂。對於孩子的弱點,父母不應指責,更不能嘲笑,千萬不能讓孩子自己完全失望。否則,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卑或與家長做對的情緒。
有一句話說得好:“再富也要窮孩子。”與其給孩子一大筆供他們安逸地生活的財富,不如培養他們獨立自強的品格。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以及西方國家的一些超級富豪都表示,隻給自己的孩子留下少量財富,而把大部分捐獻給社會。他們的做法,的確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