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後馬家坪是一片雜樹叢生亂草彌漫的荒山坡,但地勢高很安靜,是個理想的建校場地。於是土木大興。開工後魏輔唐就當眾宣布說:這次建校工程浩大,得兩三年才能完成,大家必須長期堅持參加勞動,也可以換班輪休,但如有無故曠工隨便缺席的就要受到嚴厲的處罰。不久便有人誤工挨手心加罰工天的,嚇得鄉親們都帶上幹糧拿著火把按時趕到工地幹活,不敢稍有怠慢。抬不起的大樹,掀上拖架,人爬上樹巔喊號子,七八十人往外拉。石頭大了抬不動,八抬不行就用十六抬。不管烈日寒霜,人人爭先恐後肩挑背磨地緊張勞動,工地上人聲沸騰,快步流星地忙亂不停。在一個夏天燒磚瓦裝窯時,黑雲翻滾,霎時就有暴雨襲來,隊丁們便都躲雨跑開,此時魏輔唐高站窯門手執左輪槍,大聲怒罵:“你幾爺子連雨都害怕還敢打仗嗎?戰場上槍子兒無眼打上就要命的,今天不把窯裝好,我先打斷你的腿杆。”隊丁們飛跑回來,抱草蓋席,拚命的搶險,等把火點燃時,已是風雨大作,魏輔唐戴的“土耳其”帽子,穿的藍花綢衫子己淋得個全身水淌衣帽盡濕透。事後人們紛紛都說:“團長辦事都那樣堅決,他的話誰敢不聽,他的指揮誰還敢不行動。”凡參與修建工程的人員,技工們計工付酬,一般民工作為義務貢獻。約兩年的群策群力紮實苦幹,新建規模宏大的“輔仁中學”竣工落成。
高大“筆架式”校門上橫書“寧強縣私立輔仁初級中學”,圍牆環繞,兩旁各3座教室,與正廳連接形成長方形的院落,院中崛起四角淩空磚柱環列的大禮堂,青石板甫道邊植常綠冬青,教室間隔處有花園苗圃盛栽四時花草。禮堂高闊可容千餘人的集會活動,內有舞台,常年有文藝節目演出。兩側門上有匾額書“提高文化”、“普及教育”,是他的老文司屠德明撰並書。這兩個匾文深受魏輔唐賞識,他說“不愧屠先生有學問,想的很得體又周到,本地偏僻落後要提高文化,才有發展前途。趙家曆來出的人才多,不平衡,學校是為大家辦的,讀書成材應該都有份。”大禮堂門口和舞台兩門對聯“英才萃一堂振翼培成鴻鵲誌,廣廈聯三省和聲如聽鳳凰鳴”、“文德治中華初基先肇文明象,武功平外侮遠略應將武備修”。門額是孫中山先生說過的“知難”“行易”和“鳳凰舞台”“精神宣講”,撰書都是燕玉山的手筆。抬梁上還記載有“寧強縣獨立自衛大隊”的官佐和鳳凰鄉保甲建校委員的姓名(這些記事文字文革中已全部鏟毀),“知難行易”雖然塵封模糊尚可辨認。明三暗五的正廳巍峨雄峙,兩轉閣間設有圖書室和遊藝室,圖書室內陳列王雲五編纂的“中學文庫”千餘冊,理化實驗器材,生物、體育各樣圖表擺設得琳琅滿目。遊藝室內有風琴有管弦樂器和鑼鼓、象棋,學校樂隊和文娛愛好的同學常在那裏訓練。中間是老師們開會和備課或休息處。操場內騎自行車、踩高腳踢球打球都很寬綽。新修的食堂、廁所都非常講究。魏輔唐任校長,用高薪在漢中請來幾位教師,開始招收第一班50多名學生,選定“雙十”節舉行盛大的開學典禮儀式,遠近來祝賀的人一路浩浩蕩蕩蜂擁而至。文縣縣長王澤勉送來金字大匾:“廈庇群英”,本境的有“培育英才”、“浩然正氣”。好多錦旗上寫著“人文蔚起”、“重教興學”、“邊睡之光”一類讚揚恭維的語詞。白天大開酒筵招待,席上傳杯呼醉,吃得個酒酣耳熱,鬧得個人仰馬翻。晚上的提燈會更熱鬧非常,高腳、舞獅、戲裝八仙開路,歌詠隊、提燈隊後麵緊跟彩船鑼鼓,沿街道遊行,燈光閃亮,載歌載舞,好似一條搖擺的火龍長列行進。鑼鼓聲,口號聲,人潮聲喧囂雷動,震撼了夜空,劃破了夜幕,宣示了魏輔唐的勢力的頂峰場麵。
學校的課程按部頒初中課目設置,教學進程正規運行。周一例行的總理紀念周時,魏輔唐必出席登台講演,他曾說:“同學們要努力讀書,立誌成材,現在正是抗戰緊張困難當頭時期,將來念好了,可以為國家出力,給家庭增光,給地方添彩。”也帶著警告的口氣說:“各位老師很賞臉,到這裏來教學是瞧得起魏某,請大家各自尊重好好教書,我不懂辦學,我是個三棒棒加兩棒棒五(武)棒棒的粗人,有不周到處要多加原諒。”後來也曾發生過一次惡性事件,一位年輕老師不自檢點借戴了女同學的金戒指。魏輔唐聞之勃然大怒:“沒吃過油也該聽到過榨響,敢在我這罩亂來,你找死啦!”便派人把那個老師毒打一頓,受傷嚴重,叫人用滑杆抬走。
這一事件發生後,魏輔唐很傷腦筋。便派人專程從縣上敦請知名學者劉甲三來當二任校長,同來有本縣的優秀教師數人,見麵時魏就說:“甲三兄你我是早年的摯友,對我的一切是一目了然的,我有啥本事辦學,對學校事情一竅不通,全是個外行,請你來幫忙,以後把學校全交給你了,隻好勞駕辛苦你啊!”在劉的任期內,日常教學活動有計劃有規律順利地進行,校風和教風麵貌大振一新,老師的工資和生活全由輔友社按時兌現妥善安排,但卻也發生過一次強烈轟動:幾個學生因事要毆打趕走一位遠道教師,鬧得全校人心惶惶不安,雖經劉校長以事實疏導當場製止了混亂,但餘波仍不平息。魏輔唐聞知後便親自出馬,當著全校師生的麵說:“老師是我請來的,誰敢不守校規,為首聚眾鬧事,我連你本人和家長一齊收拾,有本事再胡來,後果你自己負責。”鬧事的學生直嚇得低頭認錯連說再不敢了,再不敢了。學校就馬上風平浪靜安定下來。
“輔仁中學”1947年秋天開辦。1949年年底結束,招收過3期學生,但沒有一班畢業的。雖存在的時間短暫,但在當時的曆史環節上也有其閃光點:部分在輔中就讀過的學生建國後都各有一番成就,本縣的有當了縣、區黨政領導和部門中的專職幹部。其中尤以四川姚渡的楊某成了有名的經濟學家,杜氏弟兄或是工程技術領導或是高學位的教師。甘肅陽壩的楊某和羅塘的王某都學有專長和高級職位。當時邊境上社會風氣落後守舊,“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嚴重,曆來就不讓女子上學讀書,他們看到魏家的千金小姐們在輔中跟男生擠在一起讀書,和男生同台演戲、跳舞、唱歌,就改變了觀念,再不用老眼光看問題了。這對社會向文明進步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同時請來的老師在教課和閑聊時,給同學散播了社會發展民主進步的新思想,打開了向往光明反對黑暗追求進步的窗戶,培養了青年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輔仁中學”花開花落走過他的曆史進程已經60年了。他所孕育過的學生大都謝世,現僅存寥寥無幾的兩三人也已蟠播白首。而原來的校舍門牆建國後仍在繼續使用,隨著曆史前進的發展變化也經曆了一番維修和改裝的過程。前期縣上撥給巨額經費進一步在原址上擴建了7座古典式教學大樓,改裝了兩處舊教室,另建的飯廳特別闊大,廁所更有現代化氣派。先進的電腦投影設備樣樣齊全。學校總體麵積比原來擴大了兩三倍,教師80多人,是過去人數的3倍。學生800來人在原基礎上翻了3番。學校麵貌宏大、新穎、壯觀。氣氛更是活躍高昂,充分體現了建國以來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今天國家富強的精神實質。政府本著尊重曆史,實事求是的原則,還找知情舊人徐種德寫了“輔仁中學”4個大字,用大理石雕刻,高嵌在新建的牌樓式校門上,並保留了“大禮堂”和“正廳”兩處,大力維修後恢複原貌。讓這個文化遺產,使後來者得見其曆史軌跡永遠留傳下去。
我為何去輔仁中學任教
王金義
1949年,我在寧強縣中教書,這年暑假,封雲同誌從城固回到寧強縣城。有一天他來到我家,征詢我對局勢的看法,我對他說:“國民黨倒行逆施,背離人心,隻有失敗,別無他途。”他又問我對共產黨有何看法。我說:“聽人家說共產黨很得人心,講民主,主張進步,重用人才,國家有希望,人民有前途。”他說:“你很有見解。”他隨之又接著說:“共產黨是救國救民的黨,國民黨是禍國殃民的黨。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重視發展生產,關心人民生活,看重知識分子,大家有事做,人人有飯吃。將來全國解放了,祖國建設需用大批人才,我介紹你參加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從事地下活動,你是否願意參加?”我說:“參加革命是我夢寐以求的願望。接著他又對我說:“地下革命工作可要絕對保密,不能對任何人講,就是自己的父母、妻子也不能泄露。我介紹你參加組織,隻能你我知道,互相聯係,這叫做單線發展,單線聯係,千萬不能讓其他的人知道。寧強西路魏輔唐是一支很有勢力的地方武裝,人員槍支都很多,如果策動他起義,將給解放大軍南下創造有利條件。那裏輔仁中學校長劉甲三先生,為人正直,思想進步,在魏輔唐的心目中很受重視,你要依靠劉先生的社會聲望,見機行事,做魏輔唐的策反工作。”當我應允後,便於舊曆七月初三由劉鼎銼同誌(劉甲三的堂弟,事前劉先生給鼎銼寫的有信)護送,便從縣城出發去青木川了。
在青木川中學任教期間,我一直遵照組織決定,保守機密,未給任何人講過我的身份。我自認自己年紀尚輕,缺乏經驗,在魏的心目中不是他推心置腹之人。直接與他麵談,恐對革命工作不利,時刻記住組織的囑咐,以教師工作為掩護,利用劉甲三先生的社會影響,來實現黨的策反主張,給魏輔唐做思想工作。當我個人與劉甲三先生接觸時,我曾對他說:“國民黨熱衷內戰,背離民心,搖搖欲墜,滅在旦夕,能動員魏輔唐起義,槍口對蔣,也算我們對革命貢獻了一點應盡的力量。”劉先生對魏輔唐進行了實事求是地分析後說:“魏輔唐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夥人,包括他周圍的一些有姻親關係的地主武裝,要這些人都跟他走,還需他去給這些人做工作。如果他的那夥人中有一個翻臉不認人,就會壞事的。況且魏目前還顧慮重重,思想比較頑固,這是他的階級本性所限。要動員他馬上槍口對蔣,樹立革命旗幟,目前條件還不成熟,因為國民黨的爪牙還不少,經常派人包圍他。隻要他答應不暴露我們,不持槍抵抗解放軍,不跟國民黨軍隊逃跑,保衛好地方,農民能安心生產,他的軍隊能等待受編也就不容易了。”又一次我問劉先生:“魏總隊長手下的第一大隊長羅光華,此人與魏的關係怎樣?兵權是否在他手中?”劉先生說:“羅光華為人比較忠厚,魏輔唐很信任他,但此人一來缺乏政治見解,二來缺乏實際帶兵打仗的能力。況且魏輔唐的兵權比較分散,沒有集中在某一個大隊長的手裏。”根據劉先生的分析,我們當時采取的步驟是:一方麵讓劉先生利用課餘時間多與魏輔唐私人接觸,經常給他分析戰局,指明國民黨政府的前途隻能落個被川北、川東、川南三路解放大軍圍殲在蜀中的結局,又用黨的立功受獎政策曉之以理,勸魏再不能跟蔣介石跑了,跑下去是沒有好下場的,讓他千萬不能聽從國民黨特務的擺布,應聽我們的勸告;另一方麵,我們又利用小學同學關係與魏的參謀長趙篤初多次密談,讓他從側麵對魏做些起義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