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年2月
《寧強縣誌-人物誌-魏輔唐》
(孫啟祥-撰稿)
徐種德簡曆
徐種德,寧強縣青木川鎮中街人,生於1925年。兒時,曾在家鄉讀過三四年私塾,1938年就讀於寧羌縣城玉帶小學(今寧強縣南街小學前身),兩年後,考人寧羌縣立初級中學(今寧強一中前身),1944年畢業,遂考人省立漢中聯中(今漢中中學前身),1947年高中畢業,再考入四川大學,肄業兩年後,於1949年返回青木川,被國民黨駐漢中的十八綏靖公署任命為寧西人民自衛總隊少校參謀主任。中學、大學期間,曾受到魏輔唐的資助。1950年初,與寧西人民自衛總隊總隊長魏輔唐,帶領人槍和其他軍事裝備到縣城,向寧強縣人民政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57師繳械投誠,接受整編。
此後,一直在家務農。其間,曾被安排在青木川民辦初中代課。“文革”中受到強烈衝擊。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重新落實政策,對徐種德以國民黨部隊投誠人員對待,後為縣政協1至5屆委員。1981-1988年,被寧強縣二中聘為代課教員。後又受聘參加編修檸強縣誌》和其他專業誌,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才居家養老。
徐種德能文善書,性格灑脫平和,凡他工作過的地方口碑皆佳。作為青木川近現代曆史的見證人,近年撰寫了數十萬字的回憶性文章,並熱情為各界人士、四方遊客介紹青木川的過去。
(宋文富-撰稿)
我在青木川的禁煙經曆
劉鳳文
寧強最西一鄉名青木川,與四川、甘肅二省和本省汙縣(應為略陽縣一編者)三麵接壤,距縣城一百八十華裏以上。該地原有一惡霸,名魏輔堂(即魏輔唐—編者),擁有長短槍二百餘支,一向藉種煙發財。後來因為成為巨富,有了身家,不願再過亡命生涯,乃收斂形跡,偽裝為善,並與各方有力人士聯係,做出一個巨紳模樣。政府為安定後方,對彼也多方安撫,不使生變。但彼實際上,仍暗中在深山老林中,砍木燒山,偷偷種煙。有大批武裝部隊來鏟時,彼即率部躲出境外,部隊去後,再歸來收割“煙土”(即鴉片,割取煙果外皮下之漿,幹燥而成)。該鄉鄉長即為彼所推薦,實際上是狼狽為奸,唯他之命是從。
當時傳說:青木川魏輔堂聽說鎮壓漢中區的祝司令(帶南)已升到關中去做省主席,青木川成為“天高皇帝遠”的局勢,而日寇又曾試攻撞關,關中不安,祝己無力再顧到青木川的禁煙工作,乃放開大膽,在與川甘二省交界處,偷種煙苗。
我聽到報告,曾仔細研究當時情勢。由於戰事吃緊,既不能得到省府和漢中駐軍的支援,而縣府武力尚不到魏輔堂勢力的一半,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引發武都式的蒸民叛亂,自身安全固無足惜,但如果導致大後方的不安,影響抗戰大局(此時為我八年抗戰的最危險時期),則將變成國家民族的罪人。考慮至再,乃決定親率自衛隊一中隊,仍帶警犬,如上年一般的宣傳,以先聲奪人,驅使種煙芳民遠避,沿途查鏟,但不要越過邊界(禁煙法令規定,禁煙不分疆界,查到鄰縣煙苗亦應鏟除,但四川軍閥暗中包庇種煙),避免引起衝突。沿途經過二個鄉(鎮),徐徐前進查鏟,惟煙苗係種在無路進出的森林中,不易發現(實際上種煙附近地區居民,在種煙季節前,夜間觀察燒山的煙火自何處林中升空,即可偵知該處準備種煙.但此輩居民多與種煙芳民結成利害關係,不肯報告)。到青木川境內,果然發現煙苗數處,予以鏟除。但人民均已遠逃,無法查出種煙者姓名(保、甲長均誘稱不知土地為何人所有)。到鄉公所所在地,魏某率眾荷槍實彈,擺隊相迎,當日並饗以盛宴,我當時真有如漢高祖赴鴻門宴的感覺。翌日出發鏟煙時,彼托稱在武都境內有事,將部屬大部分帶到鄰境山中,以觀察我的行動,而囑鄉長帶隊攜槍陪同鏟煙。在此情形下,我隻能做到適可而止,將縣境內可能查到的煙苗全部鏟除後,即率隊返縣。
返縣後不久即奉到省府電令謂:據密報寧強縣境發現煙苗,傷查鏟。我即將查鏟情形及處境電複,旋又奉電,對鏟煙工作有所指責。我即複電,並即公文呈複,請其指示何人所報,由何人在何處發現煙苗?就本縣力量隻能做到這個地步,如此往返爭論甚久。到九月底,省府即以上級政府之權威來電指我“禁煙不力”免職(非撤職),但所發表的繼任人選,感於寧強的難治,遺巡不前,遲不到任。
(本文節選自原載於《寧強文史資料》第6輯題目係編者所加。係民國時寧強縣長劉鳳文記述20世紀40年代初寧強地理環境、社會製度、民俗風情及各項重大事件的回憶文章,由新華通訊社信息中心殷新程提供)
黎民覺與魏輔唐
黎民覺(1905-2001),陝西省寧強縣人。1949年前,曾在馮玉祥、楊虎城部擔任軍職。受中國共產黨的影響,長期從事宣傳革命主張、積極對敵鬥爭的進步工作。1949年8月後,曾先後任寧強縣人委副主任、漢中市副市長、漢中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陝西省人民政府參事、民革漢中市(縣)主委等職。黎以不是中共黨員、而能積極接受中共主張的特殊身份,對20世紀中期促成寧西人民自衛總隊魏輔唐部投誠、穩定中共在青木川乃至陝甘川交界地帶的政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三人青木川的經曆,至今為人傳揚。
進入1949年,國共兩黨在陝南力北的戰鬥到了關鍵時刻,一麵是解放軍的步步進逼,一麵是國民黨殘餘勢力的負隅頑抗。這時,接受過國民政府軍正式委任、堪稱陝甘川交界地帶最具實力的地方武裝的魏輔唐部的何去何從,則顯得舉足輕重。當年春夏之際,曾是中共地下黨員、當時受聘擔任魏輔唐所辦的青木川輔仁中學校長的劉甲三,認為做魏輔唐策反工作的時機已到,於是致信黎民覺,要求其回寧強。8月,黎民覺從成都秘密到達青木川,與劉甲三接頭,兩人就策反工作的具體步驟進行了協商。初次人青木川,黎民覺未麵見魏輔唐,隻是決定“先由劉甲三在魏輔唐麵前為黎民覺做些宣傳”。9月中旬,黎民覺從甘肅碧口再次來到青木川,在劉甲三領導下工作,以經商客人身份住在魏輔唐開辦的旅店裏。魏輔唐設宴招待黎民覺、劉甲三和輔仁中學的幾位老師。此後六七天,魏輔唐白天接待國民黨撤退部隊和其他過往人員,晚上即應約與黎民覺交談,黎民覺給其耐心講解國內形勢,宣傳共產黨的“約法八章”,並且說:“隻要你不亂動胡來,共產黨那裏有我的朋友,會保證你的生命安全。”通過深人淺出、循循善誘地開導,漸漸消除了魏輔唐的疑慮。最後,魏輔唐答應了黎民覺提出的事前商定的5項要求的4項。即:(1)不聽信國民黨的反動宣傳,不上山人川(指逃到深山或到四川為匪);(2)不接受國民黨任何軍隊的拉攏、收買和利用;(3)解放軍來了不做任何抵抗,一切聽從解放軍的命令;(4)保境安民,維護好地方治安。對第5項要求,即爭取立功受獎,並盡可能爭取駐紮在碧口的一個正規團的偽軍的合作,或牽製它,或用武力壓住它,魏輔唐麵有難色。此後,魏輔唐拒絕了國民黨陝甘遊擊總司令薑森的改編要求和白崇禧部旅長呂紀化支持其長期潛伏的請求,也沒有采取任何針對解放軍的軍事行動。其間,黎民覺還做了寧強燕子貶王文軒、陽平關成連音團隊的策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