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強迫心理,做灑脫的女人
芳是一個有輕微潔癖的人,她在感覺不舒服的時候,總是喜歡洗手。洗手的時候並不覺得自己有多髒,隻是水流在手背上時,感覺就像丟棄了一些廢物,能獲得片刻的舒暢和放鬆。有一天,她對我說,她的同事猶豫地提醒了她:“你最近洗手似乎太頻繁了?”啊,是嗎?同事這麼一說,她才覺醒,是的呀,為什麼最近越來越多地洗手?芳說,她感覺心裏住著另外一個人,在強迫自己去做這些事情。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強迫心理,這在女人身上尤其常見。
不少女人很習慣這樣做,很多人都有類似的體驗,隻是強迫的對象不同而已。比如有些人永遠害怕家裏的門或者煤氣沒有關,搞得上班時也要溜回家看看;有些人總感覺自己不幹淨,一遍一遍地洗身體;有一些人,有計數癖,凡是能數數的機會,都不會放過;還有一些人,在日常活動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動作,如睡前要按順序脫衣、鞋,並按固定的規律放置,否則會感到不安。這些可能就是有強迫症的跡象。
強迫症,其實是心理障礙的一種,它通常表現為多種症狀:強迫思維,總是想沒有意義的問題或話語;或是持續某種明知道沒有意義的行為。由於無法控製這些強迫性思維或動作,自己會心煩意亂、發愁、抑鬱,倍感煩惱和痛苦,嚴重時甚至會發展成為神經官能症。強迫症屬於常見的心理障礙,現代人罹患強迫症的比例為2.5%,並以每年1.3%的速度遞增,是普遍而又驚人的一種現象。
“這其實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很典型的現代病。”心理醫生說,“你們可能沒有發現,在現代職場上,它算是高發病。年輕人長期處在壓力大、競爭激烈、淘汰率高的環境下,內心脆弱、急躁,自製能力差。偏執或完美主義者很容易產生強迫心理,從而引發強迫症。”
女性朋友們,千萬不要小看強迫性思維或動作帶來的影響,它輕則可引起身體多病,如失眠等;嚴重的可帶來情緒病,如抑鬱症、焦慮症或妄想症等,若不及早醫治可能精神失調或引發更嚴重的精神病。下麵有個小測試,幫助你自測一下是否有強迫症的傾向,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不過隻是一個簡單的測試,並不帶有醫療診斷性。
一天下午,你想吃點東西,當你走進一間餐廳時,發現全餐廳隻有一個客人,他坐在正中間的位置,你會選擇什麼位置就座?選擇靠窗的位置;選擇那位客人旁邊的位置;選擇那位客人對麵的位置還是選擇餐廳角落的位置?
那些選擇坐在靠窗的位置的人,患上強迫症的機會較少。總體來講,他們懂得如何麵對壓力,屬於比較理智的人,對各方麵的事情有較為周詳、細密的考慮,視野較遠,凡事不會隻看表麵,他們比較清楚自己現在麵對的壓力是什麼,可以從中找出一定的減壓的方式。患強迫症的概率大約隻有20%。
那些選擇坐在那位客人旁邊位置的人,性格樂觀、開朗,很少有事情會對他們造成壓力,就算是一些未能及時解決的問題,他們也能安慰自己、告訴自己:不是自己出了問題。這樣的人容易結識朋友,不會寂寞,患強迫症的概率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那些選擇坐在客人對麵位置的人,缺乏安全感,他們常處於戒備狀態,怕受傷害,無形中給自己增添不少壓力。一旦遇上較為嚴重的事而不能解決時,精神很容易受到困擾。患強迫症的概率大約為50%。
那些選擇坐在餐廳角落的人,自我保護意識非常強烈,他們不喜歡和陌生人接觸,生活苦悶,而且不能承受壓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足以令他們陷入困擾之中,如有多件煩惱的事一起發生、需要承受的壓力超出他們的能力時,精神便會出現問題。患強迫症的概率比較高,大約為80%。
對付強迫症,其實最有效的方式一點也不神秘,就是調整自己的心境,加強“別和自己過不去”、“別把它當一回事”的自我暗示。
1.別再熱衷神秘主義
要明白:加不加薪和你哪隻腳先進門一樣沒有任何關係。強迫症的本質是一種迷信行為,當你在應付生活中的困難事件時,偶爾發現了一種方法很有效,雖然這效果可能是多種偶發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一旦出現類似情況,你會重複使用這種方法和思維方式。
2.緩解壓力
強迫症的一個發作要點是“焦慮”,如果你天生是個怎麼樣也急不起來的人,所有麻煩都會煙消雲散。當內部自我與外部要求的>中突不能平衡時,人就很容易產生強迫性的思維與行為。所以,輕鬆度日是最佳解決辦法,明天的事明天再說就可以了。
3.告別完美主義
如果你總認為胖了一斤就罪不可赦,那麼你隻能被強迫症折磨得死去活來。
不完美的女人是“可恥”的,但無法享受生命的快樂同樣是可恥的。通常,深度自卑的人才會追求過分完美。告訴自己,就算做錯也需要和值得原諒,你就不會有那麼多“必須”、“一定”、“不得不”了。
最後,推薦一個橡皮筋療法,橡皮筋療法可以實現不錯的心理治療效果:套一根橡皮筋在手腕上,當出現強迫症狀時,用力彈一下橡皮筋,讓腕部的疼痛感刺激你,彈時,必須集中注意力記次數,如此,重複多次,到病態現象消失為止,長期堅持後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對狂躁說不,做情緒的主人
大凡女人都有過一隻小鹿在心中亂撞的體驗,一隻小鹿在心中亂撞,或許是因為遇到了心儀的那個人,或許是經曆著一樁重要的事。總之,是那種微妙的心跳和慌亂的感覺,如踩在雲端,又如站在火焰上,這個時候往往需要做點什麼,才能平靜下來。
看上去,這似乎還真是不錯的一種狀態呢。有這樣一個女人,無論工作多累、多繁忙,總能保持最激昂的情緒。她能用5分鍾化出一個精美的妝容,用10分鍾結束一個議題很多的會議,再用20分鍾從一個會場趕到另外一個會場,中間還能用午餐、補妝、打幾個電話、發數十上百條短信。就是這樣忙碌了一整天的人,入夜時依然亢奮,沒有睡意。天色已很晚,她依舊坐在電腦前,或快速按動著兩部手機,或不停地忙碌著,興起時,還會忽悠一堆朋友泡酒吧、開派對。常常,她身邊一撥又一撥的人,已經累得人仰馬,她卻依然精神煥發……
起初,別人很羨慕她,羨慕她的精力與自信。她有無窮的精力,更有萬分的自信,她是那種可以把控全局的人,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最好。不少人感慨:要是有她十分之一的精力,事業該會多精彩!然而,這樣的羨慕隻能持續到她轟然病倒——就是一刹那,仿佛是中天的太陽被烏雲一下子遮住了光芒;就在一瞬間,整個天空都黯淡下來。她被檢查出身患數種疾病,她的精神、眼睛裏的光芒立刻消失不見,一眼望上去就是個病人,而之前,我們去看不出有絲毫的征兆。
老醫師說到陰虛與陽虛時有個很恰當的比喻。陰虛像是纏綿的雨,淅淅瀝瀝,雖然黏人,卻不會有大的傷害,因為你還來得及取傘避雨,也來得及築堤防汛;而陽虛卻像暴雨,一切都措手不及,會造成更大的傷害,更猝不及防。
中國有這樣的老話:不生小病的人,一生病就是大病。其實,心理上的陽虛,就是這樣一種狀態,它也有個很恰當的名字,叫躁狂症。可惜,這是隱性的心理疾病,並不容易被人察覺,甚至還被人讚賞和嘉獎,這讓病人更加堅信自己是健康的、超常的。事實上,比起那些自閉、困頓的抑鬱症患者,我們更喜歡一個可以帶來激情與活力的人,這種旁人的心理,把病人推向了更深的深淵。
並非是聳人聽聞,很多社會新聞調查有這樣的論調:當一個一向被人看好的女人發生了巨大的變故時,總是會被打上一個大大的感歎號,好似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比如,我曾看過一個新聞,說的是一個讓不少人矚目的女強人,突然間自殺了,家人和同行都覺得不可思議,一致認為一定是謀殺,斷定她不可能自殺。死者的丈夫對著電視台記者言之鑿鑿。的確,在外人看來,她是那麼積極、樂觀,她的熱情與活力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在所有人看來,沒有人比她更熱愛生活與生命了,但問題是,這樣一個女人,怎麼會選擇自己結束自己生命呢?
躁狂症,像是一種變異的病毒,這種病毒有著很強的偽裝能力。當人們發現時,往往已陷入了危機。最重要的是,患有躁狂症的女人往往都是讓人十分放心的人,她們往往十分出色,甚至看上去是完美的。她們好似不需要別人的關心,因為她們是人群中的中心人物。她們日日談笑風生,眉飛色舞,很有感染力,甚至會有多餘的精力伸張正義、打抱不平而討人喜歡,這樣的女人怎麼還會缺少關懷呢?所有的人都這麼想,就像經濟規律,常常以為搶手的東西,最後卻被冷落了。男人也是這樣,男人樂於關注需要依賴的女人、嬌滴滴的柔弱的女人,麵對精力旺盛、神采奕奕的女人,男人也會疑惑自己的價值何在?
我們說的這個女人,生活的確忙碌而充實,但卻缺了一塊,缺了身邊人真正的關懷。比如她的丈夫,他認為她足以獨當一麵,不會給她什麼建議。她常說,我們家裏是兩座山,言語間依舊是亢奮的,隻有一刹那的失落,但馬上又被高八度的聲音掩蓋了。多好,兩座山,更穩固嘛!她不是在提問,而是在說服自己。其實,她知道,滿足被愛的心理是人們的天性。尤其是女人,她需要有男人依靠,她情願做水,但不知為什麼,就堅硬了起來,漸漸成了習慣,給自己營造了一個精彩的世界,就像穿上紅舞鞋的舞蹈家,大汗淋漓卻無法停下來,直至旋轉至死。越是得不到關愛,越會偽裝得不需要關懷:越是偽裝,人們真的以為這是一個不需要擔憂和不需要溫暖的女人,長此以往,隻會讓關懷更加遠離她。
容易跺狂的女人,往往性格都是極其強韌的,隻是,無意識之間,她們選擇了一種不正常的方式。她們一直被人欣賞和讚揚著,潛意識中,害怕一旦自己不精彩了、停下來,人們就不再關注她們,她們會失落、會空虛,進而會放大自己的缺失。其實這是一種虛榮、逃避,一種缺少勇氣的表現。她們常常被他人冠上的“出色”、“能力超常”等美譽所左右。就是這心底被忽視的黑洞與旁人無意識的稱讚,讓這樣的女人很難停下來,像亢奮的動物,更如幹轉的機器、沒有上油的齒輪,劇烈地轟鳴,最終結果卻是走向崩裂。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心總是不能安定,如果你覺得你心中的小鹿常常不由自主地衝撞,不要輕信這是自己激情迸發、氣力出眾的極其好的表現。請首先問自己一句,這是為什麼呢?試著調整一下生活規律,用草綠色和天藍色調整一下房間,減少聚會,在節奏舒緩的音樂中獨處一些時光。試試這樣能不能讓自己一直如風吹草長的心平和下來。如果,你真的特別想去表達、去說話、去傾訴,請你克製,裝一天的啞巴,那是一種什麼感覺呢?是不是覺得被什麼東西捂著?是什麼呢?問問自己,這樣的聯想和體驗,會讓你逐步接近心底,認識自己的真心,而不是躁動著用肢體動作去逃避真心,從而使自己進入一個心理調節的良性過程,遠離狂躁,對狂躁說再見。
快樂要在放鬆中尋找
老師給學生出了個命題作文:“快樂是什麼?”要求他們寫一篇作文。
一位女孩寫道:“快樂就是在寒冷的夜晚鑽進厚厚的被子裏去,快樂就是讓自己快樂。”是的,快樂就是讓自己快樂。你可以隨時創造一種“我很快樂”的心境,如何才能讓自己快樂呢?放鬆一下,反複地對自己說一些話,如“我很放鬆”、“我很平靜”等等,時間久了這些話就會進入你的潛意識中。快樂也會植入你的骨子裏。
不知你是否觀察過貓的狀態,你會發現,貓的快樂很多是源於它具備的令人羨慕的完全放鬆的能力:它們躺在溫暖的窗台上,躺在陽光下,躺在毛茸茸的毯子上,愜意地微閉著眼睛,四肢伸展著,全身透著慵懶,每一塊肌肉都放鬆得如同失去彈性的鬆緊帶。沒有任何東西能把它們從安寧中喚醒——不論是在它們的鼻子邊嗡嗡盤旋的蒼蠅,還是男女主人大聲討論當天發生的事,對它們沒有絲毫的影響。當小貓決定“現在是放鬆的時候”,沒有任何東西、沒有任何人可以奪走它的休息時光。貓的這個本領讓人類羨慕不已:我們如果也能這樣放鬆,那是多麼美妙的事情!
但是這似乎不應是我們羨慕的事情,因為我們完全可以做到,我們也可以像貓一樣,隨時隨地放鬆,隨時隨地品嚐快樂的味道。像貓一樣,我們人類也天生擁有放鬆的能力,隻是我們在高度緊張的生活中,這種能力已逐漸丟失,我們必須重新學會放鬆的本領。我們對緊張會本能地表現出應激反應,而放鬆則必須由我們有意識地去完成。
向貓學習,讓放鬆成為生活中最重要的功課。這也許是我們放鬆身心、舒緩壓力的最簡單的方法。
還有許多種放鬆方法。我們放鬆得越多,就能更好地限製緊張情緒。不需要參加什麼訓練班,也不需要每天實施打坐的儀式,實際上,用非常簡單易行的方法就可以擺脫緊張的糾纏:雙肩放鬆,做深呼吸,舒適地坐下來或在房間裏踱步,同時放鬆全身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