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第八 莊公圖莒國人擾給以晏子在乃止第十五(1 / 1)

外篇第八 莊公圖莒國人擾給以晏子在乃止第十五

[原文]

莊公闔門①而圖莒,國人以為有亂也,皆操長兵而立於閭②。公召睢休相③而問曰:“寡人闔門而圖莒,國人以為有亂,皆摽④長兵而立於衢⑤閭,奈何?”休相對曰:“誠無亂而國以為有,則仁人不存。請令於國,言晏子之在也。”公曰:“諾。”以令於國:“孰謂國有亂者?晏子在焉。”然後皆散兵而歸。

君子曰:“夫行不可不務也。晏子存而民心安,此非一日之所為也,所以見於前信於後者⑥。是以晏子立人臣之應,而安萬民之心。”

[注釋]

①闔門:關閉宮門。②閭:裏巷的大門。⑨睢休相:姓睢,名休相。④摽:麾,揮動。⑤衢:街道。⑥見於前信於後者:前邊出現了這種情況(指晏子存),接著就得到了證實(指民心安)。

[譯文]

齊莊公封閉了都城的城門,打算攻打莒國,都城的人誤認為國家發生了動亂,都拿著長兵器站在當街的閭門外。莊公召見睢休相問道:“我封閉城門,圖謀攻打莒國,都城的人卻誤以為國家發生了動亂,都拿著長兵器站在當街的閭門外,這該怎麼辦呢?”睢休相回答說:“事實上並沒有發生動亂,而都城的人卻誤認為發生了動亂,那是因為仁德的人不在這裏。請向都城下令,就說晏子在這裏。”莊公說:“好。”於是就向都城下令說:“誰說國家發生了動亂,晏子就在這裏。”然後都城的人都放下武器,回家去了。

君子說:“事情不可以不勉力去做啊。隻要晏子在,民心就安定,這不是一日之功就能做到的,而是有實際行動在前,才有信任於後。因此晏子在朝廷擔任職務,就能使萬民的心得到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