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第八 仲尼之齊見景公而不見晏子子貢致問第四
[原文]
仲尼之齊,見景公而不見晏子。子貢曰:“見君不見其從政者,可乎?”仲尼曰:“吾聞晏子事三君而順焉,吾疑其為人。”
晏子聞之,曰:“嬰則齊之世民①也,不維其行②,不識其過,不能自立也。嬰聞之,有幸見愛③,無幸見惡,誹譽為類④,聲響相應,見行而從之者也。嬰聞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順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順焉。
“今未見嬰之行,而非其順也。嬰聞之,君子獨立不慚於影,獨寢不慚於魂⑤。孔子拔樹削跡,不自以為辱;窮陳、蔡⑥,不自以為約。非⑦人不得其故,是猶澤人之非斤斧⑧,山人之非網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困也。始吾望儒而貴之,今吾望儒而疑之。”
仲尼聞之,曰:“語有之:言發於爾,不可止於遠也;行存於身,不可掩於眾也。吾竊議晏子而不中夫人⑨之過,吾罪幾矣⑩。丘聞君子過人以為友,不及人以為師。今丘失言於夫子,夫子譏之,是吾師也。”因宰我而謝焉,然仲尼見之。
[注釋]
①世民:世世代代的平民。②不維其行:不能保持住自己的品行。③見愛:被寵愛。④誹譽為類:意思是,該責備就責備,該讚譽就讚譽,各自都與其行為相跟隨。⑤這兩句比喻君子做事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問心無愧。⑥窮陳、蔡:指孔子在陳國、蔡國絕糧七日事。⑦非:非難,責備。⑧澤人之非斤斧:在水邊居住的人認為斧斤沒有用處而加以責備。⑨夫人:那人。⑩吾罪幾矣:我的罪過不能避免了。幾,近,接近。因宰我而謝焉:通過宰我去向他道歉。
[譯文]
仲尼來到齊國,隻拜見景公卻不見晏子。子貢問道:“您隻去拜見了君主卻沒有見為他執政的人,這樣做合適嗎?”仲尼說:“我聽說晏子侍奉了三位君主而且對他們都很順從,我很懷疑他的人品。”
晏子知道了這件事情後,說道:“我家世代都是齊國人,我如果不能保持自己良好的品行,不能及時認識自己的過失並加以改正,就無法在齊國安身立命。我聽說,幸運的人雖不可愛也會被人寵愛,不幸的人雖不可惡也會被人厭惡。應當是責備還是表揚,就如同有聲音發出才有回聲相應,應該在看到他人的行為之後再做決定。我聽說過,以一個心思(希望國家安定)侍奉三位君主,所以才能順從三位君主;如果用三個心眼去侍奉君主,那麼即使隻侍奉一位君主也會相違逆。
“如今他還沒有見到我的行為,就責備我對三位君主都順從(是沒有道理的)。我聽說過,君子立得正,不怕影子斜;晚上睡覺捫心自問,沒做虧心事,不覺心不安。孔子在宋國被司馬桓魋拔掉大樹,把他們趕跑,不讓他和弟子在樹下習禮,他並不認為受到侮辱;他和弟子們被圍困於陳、蔡的野外,七天沒有飯吃,他也不覺得遭遇窮困。如今他非議別人卻沒有說對理由。這就和在水邊以捕撈為生的人否定斧子的作用,而在山上以狩獵為生的人否定漁網的作用是一樣的道理啊。不負責任的話從他口中隨意說出,卻不知道因此而陷入困境。起先我見到儒者很尊重他們,如今再見到儒者就懷疑他們的為人了。”
孔子聽到晏子的話後,說:“俗話說:‘在近處說的話,不可能不傳到遠處;自己所做的事情,瞞不過眾人的眼睛。’我私下裏議論晏子,卻沒有說對他的錯處,這是我的過錯啊。我聽說君子的才能如果超過他人,就把他人當成朋友;如果才能不及他人,就把他人當成老師。今天我對晏子先生作了錯誤的評論,晏子先生批評了我,他就是我的老師啊。”於是孔子先派他的弟子宰我去向晏子道歉,然後自己去拜見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