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第八 景公上路寢聞哭聲問梁丘據晏子對第二(1 / 1)

外篇第八 景公上路寢聞哭聲問梁丘據晏子對第二

[原文]

景公上路寢,聞哭聲,曰:“吾若聞哭聲,何為者也?”梁丘據對曰:“魯孔丘之徒鞠語①者也。明於禮樂,審於服喪,其母死,葬埋甚厚,服喪三年,哭泣甚疾。”公曰:“豈不可哉?”而色說之②。

晏子曰:“古者聖人,非不知能繁登降之禮,製規矩之節,行表綴③之數以教民,以為煩人留曰④,故製禮不羨於便事⑤;非不知能揚幹戚鍾鼓竽瑟以勸眾也,以為費財留工⑥,故製樂不羨於和民;非不知能累世殫國以奉死,哭泣處哀以持久也,而不為者,知其無補死者而深害生者,故不以導民。今品人⑦飾禮繁事,羨樂淫民,崇死以害生。三者,聖王之所禁也。賢人不用,德毀俗流⑧,故三邪得行於世。是非、賢不肖雜⑨,上妄說邪⑩,故好惡不足以導眾。此三者,路世之政,單事之教也。公曷為不察,聲受而色說之?”

[注釋]

①鞠語:姓鞠名語,疑即皋魚。②色說之:顯露出喜歡他的臉色。③表綴:表,表彰。④留曰:耽誤時間。⑤製禮不羨於便事:製定禮儀對做事方便就行了,不要求過於繁多。⑥留工:耽誤工作。⑦品人:眾人,一般的人。⑧德毀俗流:儉樸的品德被毀棄,奢侈的習俗流行開采。⑨是非、賢不肖雜:對和錯、好和不好混雜在一起。⑩上妄說邪:君主混庸,喜歡邪僻。路世:衰世。單,通“”,病,毀壞。這裏用作使動詞。

[譯文]

景公登上路寢台,隱隱約約從遠處傳來哭泣聲,於是問身邊的大臣說:“我好像聽到了哭聲,是什麼人在哭呢?”梁丘據回答說:“這是魯國孔丘的門徒鞠語在哭泣。他精通禮儀和音樂,熟悉服喪製度。他的母親去世了,他把葬禮辦得很隆重,花費了很多錢財,還為他的母親服喪三年,哭得很悲傷。”景公說:“這難道不好嗎?”臉上流露出欣賞他的表情。

晏子說:“古代的聖人,並不是不懂得把尊卑上下的禮節搞得繁瑣,製定煩瑣的規矩約束百姓的行為,實行懲惡揚善的方法來教導民眾,不過覺得這樣做既煩擾民眾又浪費時間,因此製定禮儀以方便做事為原則,不要求過於繁雜;他們並不是不懂得組織很多會跳舞的人高舉盾牌群起舞蹈,組織眾多樂手用鍾鼓竽瑟演奏,以便鼓舞民眾的情緒,不過覺得這樣做既耗費錢財又耽誤工作,因此製作音樂以使民眾歡樂和諧為原則,不要求過於張揚和華麗;他們並不是不懂得用疲憊世人、耗盡國力的方式去安葬死者,長久地為死者守喪哭泣,然而卻不這樣去做。因為他們懂得這樣做對死者沒有任何意義,對活著的人卻造成很大的傷害,所以不引導民眾這樣做。如今的百姓注重禮節儀式的形式,把事情搞得煩瑣而複雜,用華麗誘人的音樂迷惑民眾,推崇為死者厚葬,卻損害活人的生活。這三件事情,都是古代聖王禁止做的事情。現如今,賢德之人不被任用,儉樸的美德被拋棄,奢侈的風氣已成風氣,所以上述三種邪僻的事情得以在社會上通行。正確與錯誤、賢德與不賢德的界限混亂不清,搞得君主們思想昏亂,竟然喜歡邪僻的事情,所以君主們的喜好與厭惡不能夠對民眾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這三樣事情,乃是衰敗時代所實行的政事,是敗壞事情的教令。君主何不詳細了解情況,僅僅聽到他的哭聲就喜歡上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