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第八 仲尼見景公景公欲封之晏子以為不可第一(1 / 1)

外篇第八 仲尼見景公景公欲封之晏子以為不可第一

[原文]

仲尼之齊,見景公,景公說之,欲封之以爾稽①,以告晏子,晏子對曰:“不可。彼浩裾②自順,不可以教下;好樂緩於民,不可使親治;立命而建③事,不可守職④。厚葬破民貧國,久喪道哀費曰,不可使子民。行之難者在內,而傳者無其外⑤,故異於服,勉於容,不可以道眾而馴百姓。自大賢之滅,周室之卑也,威儀加多,而民行滋薄;聲樂繁充,而世德滋衰。

“今孔丘盛聲樂以侈世,飾弦歌鼓舞以聚徒⑥,繁登降⑦之禮,趨翔⑧之節以觀眾。博學不可以儀世,勞思不可以補民,兼壽不能殫其教,當年不能究其禮,積財不能贍其樂。繁飾邪術以營世君,盛為聲樂以淫愚其民。其道也,不可以示世;其教也,不可以導民。今欲封之,以移齊國之俗,非所以導眾存民也。”

公曰:“善。”於是厚其禮而留其封,敬⑨見不問其道,仲尼乃行。

[注釋]

①爾稽:齊國地名。②浩裾:通“傲倨”,傲慢。③建:與“卷”聲近字通,厭倦。④“守職”上當有“使”字。⑤傳:當作“儒”。無:通“嫵”,美好。⑥弦歌:指舉樂行禮。鼓舞:古代雜舞的一種。⑦登降:指上下、尊卑、進退。⑧趨翔:如鳥舒展翼翅,比喻步趨莊敬。⑨敬:當作“苟”,“苟”通“亟”,急。

[譯文]

仲尼到齊國去,見到了景公。景公對他很賞識,打算把爾稽封給他,於是就把這想法告訴了晏子。晏子回答說:“不可以這麼做。此人態度傲慢,隨心所欲,不可以教導百姓;愛好音樂,放縱百姓,不可以讓他親自管理百姓;講求順從天命,厭倦盡人事,不可以讓他忠於職守;主張厚葬,浪費民財,讓國家貧困,主張長期守喪,悲哀不止,曠日費時,不可以讓他治理百姓;大凡最難做的是改變人的內心,而儒家隻注重外表的漂亮,因此改變衣服樣式,盡力修飾儀容,不可以引導眾人教導百姓。自從聖賢死去、周王室衰微以後,行事的繁瑣禮儀日趨繁瑣,而百姓的品行卻更加淡薄了;音樂繁多了,而社會道德卻更加衰敗了。

“如今孔丘把音樂搞得很隆盛,所以世風日下,以此來聚集徒眾,把上下、尊卑、進退的禮儀弄得很繁瑣來顯示威儀,致力於行走的姿勢來讓人效仿。學問淵博但不可以做世人的表率,思慮辛苦但是不能對百姓有好處。即使把壽命延長一倍也不能把他的學說全部學會,即使到了壯年也不能完全理解他們的禮數,即使聚積很多錢財也不能供給他搞禮樂的費用。粉飾邪門歪道來迷惑君主,製作隆盛的音樂來蠱惑百姓。他的主張不可以在社會上實行,他的學說不可以引導百姓向善。如今您想封給他土地,用他的那一套道義來改變齊國的風俗,這不是用來引導眾人保護百姓的辦法啊。”

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景公說:“您說得對啊。”於是用隆重的禮節對待仲尼,並沒有給他封地;禮貌周全地會見了他,但並沒有向他詢問治國之道,孔子於是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