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第七 仲尼稱晏子行補三君而不有果君子也第二十七
[原文]
仲尼曰:“靈公汙,晏子事之以整齊①;莊公壯,晏子事之以宣武②;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儉。君子也!相三君而善不通下③,晏子細人④也!”
晏子聞之,見仲尼曰:“嬰聞君子有譏於嬰,是以來見。如嬰者,豈能以道食人者哉?嬰之宗族待嬰而祀其先人者數百家,與齊國之閑士待嬰而舉火者數百家,臣為此仕者也。如臣者,豈能以道食人者哉?”
晏子出,仲尼送之以賓客之禮,再拜其辱⑤。反,命門弟子曰:“救民之姓⑥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⑦,晏子果君子也!”
[注釋]
①整齊:整潔。②宣武:指符合禮義的勇武。③善不通下:善行不能到達下麵,即善行不能在下麵實行。④細人:小人,見識短淺的人。⑤辱:謙詞,意思是對方到自己這裏來是屈辱了對方。⑥姓:通“生”。⑦不有:不居功。
[譯文]
孔子說:“齊靈公汙穢,晏子用整潔來侍奉他;齊莊公崇尚勇力,晏子用符合禮義的威武來侍奉他;齊景公奢侈,晏子用儉樸來侍奉他。晏子真是個君子啊!不過當了三代君主的相國,而好的政教卻不能對百姓下達,晏子是個見識短淺的人啊。”
晏子聽說這些話之後,就去會見孔子,說:“我聽說您對我有規勸的話,因此前來拜見。像我這樣的人,哪裏能用道義來養活人呢!我的宗族中靠我接濟,才能去祭祀祖先的有幾百家,齊國沒有被任用的士人靠我的接濟,才能生火做飯的也有幾百家,我為了這些俸祿才做官的。像我這樣的人,怎麼能用道義來養活人呢!”
晏子出門離去了,孔子用迎送賓客的禮儀送他出去,再次拜謝晏子的屈尊光臨。孔子返回後,告訴學生們說:“晏子救濟百姓的生命而不自我誇耀,他的行為補益了三代君主而不居功,晏子真是個君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