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第七 高子問子事靈公莊公景公皆敬子晏子對以一心第十九(1 / 1)

外篇第七 高子問子事靈公莊公景公皆敬子晏子對以一心第十九

[原文]

高子問晏子曰:“子事靈公、莊公、景公①,皆敬子,三君之心一耶,夫子之心三也?”晏子對曰:“善哉,問事君②!嬰聞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故三君之心非一也,而嬰之心非三心也。且嬰之予靈公也,盡複而不能立之政③,所謂僅全其四支④以從其君者也”。

“及莊公陳武夫,尚武力,欲辟勝於邪,而嬰不能禁,故退而野處⑤。嬰聞之,言不用者,不受其祿;不治其事者,不與其難。吾於莊公行之矣⑥。今之君,輕國而重樂,薄於民而厚於養,藉斂過量,使令過任,而嬰不能禁,庸知其能全身以事君乎?”

[注釋]

①按“景公”是齊君杵臼死後的諡號,其時杵臼尚在,不得稱諡。此或為作者之疏失,或為後人妄改。②這是“問事君善哉”的倒裝句,意思是,您問侍奉君主問得好啊。③盡複而不能立之政:把主張全都向君主講了,但不能在政治上加以實行。④支:同“肢”。⑤野處:居住在鄉間,指東耕於海濱。⑥吾於莊公行之矣:我對於莊公就是這樣做的,指莊公為崔杼所殺而自己不殉死事。

[譯文]

高子問晏子說:“先生侍奉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君主,他們都敬重您,三個國君的心是一樣的呢,還是先生有三個心呢?”晏子回答說:“好啊!問我侍奉國君的事,問得好啊。我聽說一心可以侍奉好一百個國君,三個心不可以侍奉好一個國君。因此三個國君的心並非一樣,而我也沒有三個心。我輔佐靈公的時候,隻能盡力回答詢問而不能在治國方麵有所建樹,因此隻能保全自己的四肢以聽候國君的使喚罷了。

“我輔佐莊公的時候,朝堂上都是武夫,莊公崇尚勇力,想用違背道德的行為去戰勝不道德的行為,而我卻不能禁止,因此引退到偏僻的地方居住。我聽說,自己的建議不被國君采納,就不能接受國君的俸祿,不能為國君處理國事的,就不和他一起受難,我在莊公的時候,就是這樣做的。如今的國君,輕視治國而重視享樂,對百姓刻薄而厚待自己,橫征暴斂,役使百姓超過他們所能承受,而我不能禁止,還不知道我是否能保全自已,來侍奉國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