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第七 吳王問齊君侵暴吾子何容焉晏子對以
豈能以道食人第十七
[原文]
晏子使吳,吳王曰:“寡人得寄僻陋蠻夷之鄉,希見教君子之行①,請私而無為罪。”晏子蹴然辟位。吳王曰:“吾聞齊君,蓋賊以僈②,野以暴,吾子容焉,何甚也!”晏子遵循③而對曰:“臣聞之,微事不通,粗事不能者,必勞;大事不得,小事不為者,必貧;大者不能致人,小者不能至人之門④者,必困。此臣之所以仕也。如臣者,豈能以道食⑤人者哉?”
晏子出,王笑曰:“嗟呼!今日吾譏晏子,訾猶倮而訾高撅者也⑥。”
[注釋]
①希:通“稀”。見教:受教誨。②僈:通“慢”,傲慢。③遵循:通“逡巡”,遲疑不決的樣子。④至人之門:到他人門下服務。⑤食(sì):給人吃,養活人。⑥倮:通“裸”。訾:咎,責備。撅(guì):揭衣。
[譯文]
晏子到吳國出使,吳王說:“我居住在偏僻的蠻荒之地,很難得到君子優良品行的熏陶,請允許我把心裏話說出來,您不要怪罪我。”晏子不安地離開座位,吳王說:“我聽說齊國君主不僅暴虐而且傲慢,粗蠻無力,您卻能在他那裏當官,這太過分了吧!”晏子顯出遲疑不決的樣子回答說:“我聽說過,對精細的事一竊不通,對粗疏的事又不肯做的人,一定遭受勞苦;大事做不成,小事又不想做的人,一定遭受貧窮;從大的方麵說不能讓別人來歸附,從小的方麵說又不能歸附別人的人,一定遭受困窘。這就是我所以當官的緣故。就像我這樣的人,那裏能用道義來養活人呢?”
晏子出去後,吳王笑著說:“哎呀!今天我打算譏諷晏子,就好比裸體的人責備把衣服高高掀起的人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