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好“牛”也需借外力(3 / 3)

同學關係是非常純潔的,有些同學為人很大方,尤其是隔了多年未見的老同學,你去求他辦事,他極可能幫忙。同學關係對很多人來說也是非常珍貴的,學校生活是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時光,不論小學、中學還是大學,每一段都讓我們回味無窮。工作之後,各個時期的同學散落在各處,在不同的領域拚搏,同學聚會時,那些比我們早成功的人很有可能成為我們事業發展的貴人。平時同學聚會,你要參加,這樣你會知道哪些同學到時候可以幫助你。如果你與同學分開後,還能保持一種相互聯係、曆久彌堅的關係,對你的一生,或者說對你將來所要達到的目標與理想是會很有好處的。這其中的有利方麵,也許是你所從未想到的。

人生的貴人無處不在,說不定你的同學就是你的貴人,在關鍵時刻能幫上你的大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平時一定要注意與同學培養、聯絡感情。隻有平時經常聯絡,同學之情才不至於疏遠,同學才會甘心情願地幫助你。如果你與同學分開之後從來沒有聯絡過,你去托他辦事時,一些比較重要的對他的利益有負麵影響的事情,他可能就不會幫你。

無論從實用主義或從情感價值角度去看,同學的友誼都值得我們保持和維係。有人說:“同學之情隻有幾年,一旦緣盡則情盡,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可取的。

同學關係的維護來自於自己的努力。如果你在與同學分開之後並沒有經常性的相聚,關係之好從何談起,從中受益則更是一紙空文了。所以,隻要你有這份心、這份情,真誠地維持分開之後的同學關係,你的人際麵會更加廣泛,路子也會比別人多出幾條。

你在職場上,他也在職場上,作為同學,你們比別人多了一層關係,這就是同學關係。你要知道,人都是有感情的,感情來自交流。獲得感情的唯一方法,在於平時多加聯係,而經常聚會就是加強聯係、加深感情的一種方法。和你過去在一起奮鬥過的同窗“老黃牛”們聚一聚吧,你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獲。

濃濃鄉情不可丟

一個人離開家鄉,離開生他的土地,也許開頭並不感到有什麼難過。但時間一久,或在他鄉碰到不習慣的生活習俗,或遇到挫折,他就更會感到家鄉人的親切。所以你辦事找找老鄉,是一種可行的辦法。“送千送萬,不如老鄉”、“親不親,故鄉人”,這是一種得天獨厚的資本,你應該好好把握。去找老鄉的時候,要多談家鄉的話題,以此來觸動對方的思鄉情緒,引起共鳴。

善借鄉情巧成事

王先生原是廣東人,解放前去了香港,後就在香港定居下來。在香港,王先生憑著智慧與汗水創辦了一個大型集團公司,經過幾十年的奮鬥與拚搏,現已成為香港同行業中的執牛耳者。王先生雖已成家立業,但時時刻刻都在想著家鄉,想著家鄉的鄉親,現在年齡也大了,很有一種葉落歸根的想法,但苦於工作太忙,無法回去。

就在此時,王先生的家鄉因修建一座大橋,需要一筆不小的資金,當地政府千方百計籌措,才籌到了總數的三分之一,於是就派出陳某去找王先生,希望能得到援助。

陳某是政府對外聯絡辦的,為人聰明、善於交際,且很有辦法。他看了王先生的詳細資料後,判斷王先生很有回家鄉投資的意向。因此,在沒有任何人員的陪同,也沒有準備任何禮品的情況下,陳某獨自一人前往香港,並且打包票定會籌到款項。

當王先生聽到家鄉來人時,在欣喜之餘也感到有些驚訝。因為久不聞家鄉的音訊,突然有人來了,該不會是招搖撞騙的吧?王先生心裏不由陣陣疑心。但出於禮節,他還是同陳某見了麵。

陳某一見王先生這種態度,知道他還未完全相信自己。於是他挑起了家鄉的話題,隻講家鄉解放前及現在的風貌變化。他那生動的語言,特別是那濃濃的溢於言表的愛鄉之情,令王先生深受感動,也將他帶回了童年及少年時期,想起了兒時的家鄉、那裏的爺爺奶奶還有鄰裏親戚……顯然,王先生記憶深處中的那塊思鄉領地已被陳某揭開了“蓋頭”,蘊藏在心中的那份幾十年的感情全部流露了出來,欲罷不能。就這樣,經過三個小時的“聊天”,陳某對借錢一事隻字沒提,隻是與王先生回憶了家鄉的變遷,猶如放電影一般。最後,王先生不但主動提出要為家鄉捐款一事,還答應了與家鄉合資辦廠的要求。

陳某不愧是對外聯絡的高手,他看透了王先生的心思,抓住了王先生心中那份埋藏幾十年的思鄉之情,與王先生聊了一個彼此都非常感興趣而又輕鬆的話題,不但使陳某此行的目的圓滿完成,還了卻了王先生那份心願。

利用鄉情重上任

宋太宗年間,曹翰因罪被罰到汝州。但他不甘心遠離京城,一直在苦思返京之策。一天,宮裏派了個使者到汝州辦事兒,當得知這個使者是其同鄉時,他欣喜若狂。他想盡一切辦法見到使者,流著淚對他說:“說起來,我真是慚愧,無法再回去見同鄉中人。而且,我知道自己罪惡深重,就是死也贖不清,真不知怎樣才能報答皇上的不殺之恩。現在隻有在這裏認真悔過,來日有機會一定誓死報效朝廷。隻是我在這裏伏罪,家裏人口太多,缺少糧食生活不下去了。我這裏有幾件衣服,看在老鄉的份上,請你幫我抵押一萬文錢,交給我家裏換點糧食,好使家裏大小暫且糊口。”說到傷心之處曹翰越發淚流不止。

使者回宮後專程就此事向宋太宗彙報。太宗拿過包袱打開一看,裏麵原來是一幅畫,畫題為《下江南圖》,畫的是當年曹翰奉宋太祖旨意,任先鋒攻打南唐的情景。太宗看到此圖想起曹翰當年功勳,心裏很難過,憐憫之情油然而生,決定把曹翰召回京城。曹翰利用鄉情之誼打動同鄉的方法奏效了。

人家就是能成功

處處紮根,攻心為上

溫州商人的精明在國內是出了名的。他們之所以能成功,完全就是靠強大的適應能力和親和力。做生意做到人的心坎上,攻心為上。這可謂是生意場上的上乘之功了。

南京方圓印刷有限公司總經理、溫州老板李方源的經曆頗有代表性。

李方源是溫州頗有名氣的印刷設備經銷商,擁有1000多萬元的固定資產和一大筆流動資金。

他在剛把生意做到南京的時候,試圖擴大地盤,占領南京網印設備市場。

公司到南京了,但怎麼開展業務呢?李方源充分展示了溫州老板經商的“套路”:他先是摸清一大批在寧經商的溫州人的下落,然後挨門逐戶地拜托他們為其承攬一點業務,拉開了一張有幾百戶在寧溫州人的“老鄉網”。

同時,他利用全國個私企業工作會議在溫州召開的機會,在會場上結識了不少南京客商,尤其是與本行業有關的客商,然後他在南京招聘人馬,讓他們上門推銷。

但多年前“溫州貨”質量低劣的負麵影響在南京人心目中烙印很深,產品推銷舉步維艱。

李方源成竹在胸,精心尋覓,耐心等待,商機終於來了。在那一年南京舉行的全國印刷材料展銷會上,李方源請專家介紹他的產品,並給部分企業免費試用。這麼一試,業內人士都知道他的產品果然不錯,上門推銷容易多了。

一傳十,十傳百,後來,他的公司在南京的信譽已很好,基本上不要上門推銷,坐在家裏就有客商慕名求見,遞上訂單,公司也開始賺錢了。

賺錢靠大家

溫州老板做生意很少從銀行貸款,他們有自己的融資門道。

一是朋友互助。溫州老板老鄉觀念很強,極富互助精神,無論走到哪裏,幾句溫州話就把身處異鄉的溫州人的感情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去法國巴黎“淘金”的溫州老板,請老鄉朋友集資十分容易。一說集資,一人出一兩萬,上百人都掏錢,幾十萬、一百萬的資金就有了。

借錢是無息的,實在生意做砸了,還不了錢,大家也就作罷,但大多數都能利用這筆錢起家,站穩腳跟。

二是賒貨變現。溫州有一絕——賣人參。全國的參茸市場不在東北,反而在萬裏之遙的溫州。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同樣等級的人參,東北供貨價是每公斤2000元的話,而在溫州卻隻賣每公斤1900元,旁觀者傻了,明擺著的賠本買賣,溫州人圖熱鬧,還是圖好看?然而,這樣一來,由於價格關係,東北沒有形成參茸市場,反而在浙江溫州形成全國專業市場,奧妙何在?溫州老板做參茸生意,一般第一次訂貨,開口10噸,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關係熟了後,先付20%~30%,賣掉貨後再交錢;關係鐵了後,往往不用交訂金,來年再付。

東北老板覺得鐵哥們遲一年無所謂,拿到的是100%供貨價,反正在溫州貨銷得好。溫州老板可不這麼看,在他們眼中,人參不是貨而是現金。

一般情況下,溫州商人在接到人參後,會迅速在市場上出售,甚至低於進貨價,變現後的資金一年可以做五六回其他生意——比如用於非常搶手的白酒包裝生意。這樣到年底,人參生意雖然虧了,其他買賣可賺了不少錢,盈虧相抵,利潤頗豐。這樣,溫州老板既搶到了白酒包裝生意,又以低價營造了全國參茸市場,有了一個貨源不斷的民間銀行。溫州老板盤活商業資源的手法就是這樣絕,用這種巧妙的融資方式來增加流動資金,再將其投入到最賺錢的地方。

不能隻做本地牛魔王

如果你已經是自己所在單位中的一頭聰明的“老黃牛”,而且你也開始有點沾沾自喜的話,那你可就錯了。你一定要明白,在自己的地盤上站穩腳並不是全部。千萬不要滿足於做一頭本地的“牛魔王”,因為,外麵的世界很精彩。

給老黃牛插上翅膀

在你辛勤耕耘的過程中,你或許把周圍的社交關係網給忽略掉了。其實你周圍的社交關係網和你的工作技能其實是同等重要的。一旦你建立了一定的威信,你實際的專業技能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至少在你的某個發展階段是這樣的);而相對地,你與別人建立關係和聯盟,贏得別人尊敬的能力將變得更加重要。所以,你應該把領導能力和組織人際關係的能力作為自己必須強化拓展的核心技能之一。這點毋庸置疑。

發展人際關係不要局限在周圍的圈子中。你可以走出去,與其他部門的員工交流,將你性格中最有趣的部分展現出來。一個具有自由職業者觀念的人,會抓住每個機會去發展自己的關係網。而那些依然固守傳統就業觀的人則相對被動得多,他們很可能會錯過大量這樣的機會。這就是自由職業者的優勢之一。

很多人存有這樣的恐懼——他們害怕經常和別人搭訕會讓自己看上去十分可疑。這樣的想法讓他們習慣保持低調,但是出色的求職者往往也是出色的社交家。對你的事業來說,關係網是一個有用的工具,它能使你和以前的同事、同行、客戶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更不用說可以幫助你獲得新的客源了。

帶著緊隨時代的專業技能、清晰明確的市場觀點、和諧健康的工作關係和強大的人際關係網,作為一頭不甘平庸的“老黃牛”,你要將自己定位為雇主的合作夥伴,時刻準備著成長。通過自我調整來麵對市場的變化,伺機而動。有實力才有自信,有自信才會有機會,你的自信心逐漸增強,你麵前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

一位朋友在坐火車時,和鄰座的一個人聊了起來。這個人過去是律師,後來逐漸厭倦這一行,就自己開辦了一家公司,現在這家公司發展得非常紅火。他們聊得很投機。到目的地後,他們匆匆交換了名片。過了幾個月後,朋友所在的單位倒閉,他也就失業了,找工作找了幾個月仍無著落,他非常著急。有一天,他忽然想起了那位在火車上遇到的人,於是就給他打電話,說明了自己的情況,問他那裏有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雖然那個人的公司目前不缺人,但是還給朋友介紹了另一家公司,讓他去麵試,就這樣,他找到了新的工作。

由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良好的人際關係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幫上你的大忙。因此,我們一定要努力拓展自己的人際關係,多結識一些人,在某些特定的時刻,這些人都是你的貴人。

一個真正的人際關係高手,不僅能夠識人、通曉人際關係理論,而且還能活用這些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與人和睦相處。鄰居間“低頭不見,抬頭見”,多少有一些接觸,因為住得近,處在同樣的生活環境中,難免會發生聯係。你對我好,我自然也對你好,中國人講求禮尚往來,一來二去,關係熟了,也就成了朋友。這種關係更容易取得信任,相處時,不僅可以分享鄰居的親屬關係資源,也可以分享鄰居的朋友資源。

在你的工作中,你如果能把同事關係處理好,那麼在職場中勝出的優勢已經被你占領了。無論你跟誰做搭檔,要想業績好,首要條件是雙方的合作和努力。想要實現此目的,你不妨先走出一步。很多人都覺得同事間有利益衝突,要達到真正的和諧是不可能的,但在無利益衝突的時候,你可以和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有利益衝突時,大家會公平競爭,無論誰成誰敗,都不要抱怨。如果在公司中能夠與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網絡,那麼你的信息來源就會較多,公司中的現狀、各種力量的對比等就更容易掌握。這也可以提升你的人氣,以後提升時,你就很占優勢,你在公司的地位也就越穩固。

通過業務關係成為朋友也是很常見的事情,生產商和原料供應商、生產商和銷售商、客戶和銀行、病人和醫生等等,都屬於業務關係方麵的朋友。同這些業務人員的關係好了也能增強你在公司中的地位。例如,你與公司的一個大客戶關係很好,那麼在與這個客戶發生業務關係時,公司可能就會把你派去,這種關係上的朋友,往往是你幫我,我幫你,在各自業務領域中都得到發展與成長。

無論你在哪個公司工作,一定會有一個頂頭上司(除非你自己是經理),你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和老板共事。因此,你和老板的關係愈好,你的機會也就越多,要出人頭地也就越容易。因此,在工作方麵,一定要好好地進行交流、磋商,另外,也盡量和他建立一種私人的友好關係。在工作之餘,多向他說一些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工作以外的生活等等,讓老板更了解你。還要積極地參加公司舉辦的各種活動如旅遊、宴會等。在這樣的場合下,你會發現平時極其威嚴的上司現在變得易於接近多了,這時的交流比較容易進行,非常有利於和上司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人生旅途中有兩大考驗,一是找到可以培養長遠關係的對象;二是培養這種關係,使其茁壯成長。建立關係,培養關係,是邁向成功人生的關鍵。重要的是,你的這份心思要用對人,也就是找到能給你支持和鼓勵的好夥伴。你應該明白,真正的朋友是那種樂於見你出人頭地,願意幫你實現夢想的人。

適當利用外援

要善於利用別人的智慧

王欣在索尼做人力資源主管的時候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公司裏的一位員工在出差的時候摔折了胳膊。這樣的事情以前從未發生過,公司怎麼處理這件事,是否該賠付,賠付多少合適,沒有先例。隻因這件事涉及到員工的利益,老板要求王欣盡快地處理。要妥善處理這件事,必須兼顧到公司和員工利益,對內對外都決不能留下任何隱患,王欣感到一時無從下手。最後半天的時間,他想到了外援。他給做人力資源的朋友們打電話,這些朋友給他提供了至少10條有用的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他馬上拿出了這個事件的處理意見,還寫了部門處理類似事情的流程上報,老板對此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成功地處理這件事時,在大型跨國公司任職的同行朋友給了他莫大的幫助。

得到老板賞識,避免工作中的錯誤,這就是人力資源關係網帶給王欣的好處。良好的關係網絡對於銷售第一線的員工也是極為有用的,好的關係能讓他們以最少的精力達到最佳的銷售業績。一個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辦起事來自然會事半功倍。成功者都善於借力、借勢去營造成功的氛圍,從而攻克一件件難事,為他們的成功鋪平道路。

最重要的是,成功者還明白各種關係的良好互動,這是借力的第一步。舉個例子來說,世人都說創業難。難道創業真的那麼難麼?以往人們強調自主創業,但現在很多人的觀念開始改變,關係在創業中的作用逐漸加大,並日益成為創業信息、資金、經驗的“蓄水池”,有時甚至在商業活動中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神奇功效。現在“朋友經濟”在招商中的作用也日益顯現,例如北京大學中國金融投資家俱樂部的成員就包括投資公司老板、證券商、銀行家,他們手中掌握著上千億元的資本和無限商機。

在現在這個提倡雙贏的時代,單槍匹馬的創業方式顯然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需求。擴大社交圈,通過朋友掌握更多信息、尋求更大發展,日益成為成功創業的捷徑。在你創業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人際關係是你最大的資源!多認識一些朋友,多幫助別人,積累資源,到了一定程度,創業其實並不難,而且可能很輕鬆!

記住別人的名字

吉姆·佛雷在10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意外喪生,隻留下他和母親及兩個弟弟。由於家境貧寒,他不得不很早就輟學,到磚廠打工賺錢貼補家用。雖然他的學曆有限,但是卻憑著愛爾蘭人特有的熱情和坦率,處處受到他人的歡迎,而且很快地就進入了政壇。

連高中都沒讀過的吉姆·佛雷,在他46歲那年就已擁有四所大學頒給他的榮譽學位,並且擔任民主黨要職,還擔任了英格蘭國家郵政局郵政首長的職位。

有一次記者問起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說:“辛勤工作,就這麼簡單。”記者有些疑惑地又問說:“你開玩笑吧!”他便反問道:“那你認為我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呢?”記者說:“聽說你可以一字不差地叫出1萬個朋友的名字。”他立即回答道:“不,你錯了!我能叫得出名字的人,少說也要有5萬人。”

吉姆·佛雷的成功之處也就在於此。每當他剛認識一個人的時候,他會先弄清他的全名,以及他的家庭狀況,還有他所從事的工作,以及他的政治立場,然後據此先對他建立一個概略的印象。當他下一次再見到這個人時,不管隔了多少年,他一定仍能夠迎上前去在他肩膀上拍拍,噓寒問暖一番,或者是問問他的家人、問問他最近的工作情形怎麼樣。吉姆·佛雷有這份能耐,也難怪別人都覺得他很平易近人,和善可親呢。

擁有驚人記憶人名的人很多,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就有這種能力。曾經有個汽車公司專門為羅斯福製造了一部特別汽車。那個汽車公司的經理張伯倫回憶說:“總統看到汽車非常愉快,他叫著我的名字使我至今不忘。當我把機械師介紹給總統時,總統隻聽過一次他的名字就牢牢記住了。”

幾年後,當張伯倫帶著機械師再次見到總統時,羅斯福熱情地和他們握手,而且還親切地叫著他們的名字,這件事情使張伯倫和機械師都感覺到異常的興奮。從這裏可以看出,記住別人的名字,是最簡單、最明顯的取得對方好感的一種方法。

當我們拍一張集體照時,照片到手以後,最先注意到的會是誰?肯定是我們自己。當考試成績列榜公布時,我們最先注意到的是誰?是我們自己。我們的名字這樣重要,那麼別人呢?同樣如此,因為人們的感覺是相似的。如果我們能夠注意到這一點,牢牢地記住別人的名字,就能受到別人的歡迎。

每個人都希望他人能夠記住自己的名字。而能夠準確地叫出他人的名字,對他人來說,是一種尊重和友善的表現。曾經有一個成功的銷售人員這樣對別人說:“我最高興的時候就是當有人能夠叫出我的名字的時候。”

所以,希望聽到別人叫你的名字的時候,是人們對自己的名字格外尊重的一種表現,另外人們還有一種傾向,就是渴望自己能名垂後世,萬古流芳。有的人捐書、捐物給圖書館、博物館,為的是在撰寫館史時,記上他們一筆,讓他們的大名與館史長存。教會為了鼓勵信徒捐款,將捐款者的大名鑲在玻璃窗上,供人們瞻仰。

我們從上麵的幾個事例可以看到,牢記別人的名字是何等重要的事。記住他人的名字能給對方帶來一種被尊重感,給人以與你熱誠合作的心理,能很快縮短你和別人的距離。當然,很多人都想取得這一重要能力,但就是記不住。世界上天生就能記住很多人名字的人並不多見,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人的話,可以稱之為天才了。而一旦你掌握了記住別人姓名的技巧,它就能使你在人際關係和社會活動中占有很多優勢。

對個人來說,自己的名字是世界上聽起來最親切和最重要的聲音。它不但是獲得友誼、達成交易、得到新的合作夥伴的通行證,而且能立即產生其他禮節所達不到的效果。

與陌生人談話的時候要先弄清對方姓名,在還沒有聽清楚的時候就說:“對不起,我沒有聽清。”直到搞清楚為止。還有在談話的過程中要反複重複對方的名字,並且這個時候要在腦海中把對方的麵孔和名字反複地對照一下,這樣能夠更好地加深對對方的記憶。

所以,如果你想做一頭看起來在什麼地方都像“牛魔王”的“老黃牛”,你要想使別人喜歡你的話,就用心去記住他人的名字,因為自己的名字是每個人聽到的許多聲音中最甜、最親切、最重要的一個。

開拓交際範圍

在現代這個講究人際關係的社會,如果舍去了關係,整個社會都會變得冷漠、疏離而且空洞。

小李是某公司的總經理,過幾天他要去浙江大學參加EMBA培訓。而參加這個培訓的學員都是有三年以上管理經驗,有著主管以上級別的商界精英。小李曾直言不諱地說,參加這樣的培訓班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可認識許多有作為的人,能接受到更多的商界精英的理念。另外,在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和這些精英一起相互切磋一些問題,不但能增長自己的知識,同時還能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每一個人都在一個無形的網絡中工作與生活著,人與人之間的主要差別在於網絡的大小規模、緊密或者鬆散。因此,也可以說,關係網絡已成為勝利、成功的指標。關係網越大越密集,表示著個人在社會上活躍的程度越高,這也就可以作為他事業成功的指標之一。

現在,參加各種培訓已經是擴展人際圈子的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培訓不但能學習知識、提高技能,而且還會隨著充電熱的不斷升溫,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現在的培訓可以說已經派生出許多附加的功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成為人際關係的圈子。比如在一些層次較高的培訓班中,各行各業的老板、高層管理就有可能成了自己的同窗好友,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參加培訓,開始直奔這個人際關係圈子而去。

常言說得好:一人事,一人知,一人行,可謂獨斷專行;二人事,二人知,二人行,可謂合作無間;大家事,大家知,大家行,可謂眾誌成城。進一步衍生其涵義,人際關係就是同甘共苦,彼此相互砥礪,相互扶持;人際關係可以說是人們相互之間學習、溝通、增進感情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