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煞費“牛”機 揣摩上意(2 / 3)

付諸行動,小心侍候

了解“頭牛”的脾性

作為下屬,要想把自己的想法,建議準確地傳遞到上司的頭腦中,對他的個性、愛好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豪斯沒有發現威爾遜那種接受自己意見的方式,他可能永遠都不會成功。所以,自己上司的個性是張揚還是沉穩?喜歡聽你報喜還是報憂?凡此種種都應當摸清楚,這些問題都搞清楚了,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

選準時機進行表述

西方有句俗話,送的禮物好不如送禮的方式好。意思是好的方式更容易為別人接受,受人喜愛。所以,作為下屬的你,應當重視自己的諫言時機,尤其是當上司主動征詢意見的時候,應當公開地表達出自己的獨特見解與主張,或者講述出自己的某種傾向,這樣既可以使自己的才能得到表現的機會,同時也能在上下級之間尋找到共同的交合點。

俯首貼耳

上司讓你做的工作必須去做,而且要做好,無論是分內還是分外,簡而言之就是絕對服從,無條件地服從。

功夫在平時

與上司談話時要站起身來以示尊敬,要麵帶微笑來表示對他的熱情,要做到每一次都如此,接受表揚時如此,領受任務時如此,遭遇批評時更應該如此。這樣更能顯示出你誠懇的寵辱不驚的態度。工作的時候如果上司來訪,要把手頭的工作先放下,正打的不太重要的電話也要放下。要隨著上司所談的話題隨聲附和,不能冷場,更不能說得太多。上司也是有感情的,時間長了他就會感覺到你對他的尊重了,感覺到他在你心中的位置了。這樣一來,何愁不發達!

話要投機

在午間休息、平時聚餐、集體活動等場合要與上司、眾兄弟們打成一片,要入鄉隨俗,說些無關痛癢的話,討好上司的話。

堅持到底

與上司相處時要善於推功攬過,並在上司在場的時候表現出來。這樣做的目的是在他心中為你樹立一個勤懇、謙遜的形象。

當你覺得這套行之有效的職場生存法則的某些地方做起來有些違心的時候,那你就要自己好好反省一下了。這是為了生存,社會就是如此,你不願意這樣做那就換人好了。把你的熱情,真心獻給你所愛的親人、朋友,得到了親人、朋友的認可,人生有一多半就是成功的。你在單位扮演的角色隻能從20歲演到60歲,也許更短,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要想取得大的成功,的確是需要花費一些力氣的。在職場,能給你成功的機會,能讓你成功的,首要的就是“頭牛”了,你以上所做的種種,都是為了能夠達到一個目的,終有一天要揚眉吐氣,成為職場上的“俊牛”。所以,“老黃牛”切不可半途而廢,一定要堅持到底,到達終點!

會聽話外音

有一次,老板和趙亮談話,先是誇他的業績不錯,認為他可以擔當更重的職責,然後又說最近行業不景氣,利潤比去年下滑得厲害,最後就問趙亮如果讓他做部門主管的話會不會考慮裁員。當時趙亮愣了一下,馬上就以第一感覺說不會,因為很多同事都是一起“出生入死”的。趙亮當時看到老板臉色有點不太好看,後來,趙亮的同事升了部門主管的職。事後他才想清楚,老板的意思就是想裁員,如果趙亮不是憑個人感情用事,而是站在公司發展的角度去考慮,那麼升職的就會是趙亮了。

趙亮通過這件事的教訓,遇事多了一些思量,他在不違背自己做人原則的基礎上,也開始學著聽老板的話中話了。有一次老板要去歐洲出差,在此之前問他:你的英文和老外交流沒問題吧?雖然趙亮對英語不那麼自信,但是趙亮聽懂老板的潛台詞就是,如果可以的話就和他一起去歐洲,那趙亮當然就說沒問題。果然,趙亮獲得了這次公幹的機會,而英文上的不足他是在回家後惡補的。

和老板一起在意大利的時候,他們拜訪了一些老客戶,老板對其中一位客戶的產品明顯很感興趣,但價格有點高。他用谘詢的口氣問趙亮,趙亮給他的回答是很不錯,值得購買。其實趙亮知道老板已經做好了買的決定,他來問隻是確定一下,趙亮這回學聰明了,他認為這次可千萬不能掃了老板的興。果然,老板興高采烈地和這家公司簽了約。這次趙亮嚐到了會聽話的甜頭——回國之後趙亮馬上就升上了主管的位置。

很多時候,聽著老板的話,聯係他前麵的話語,看著他的表情,你就能知道他話外之意是什麼了。在職場上混飯吃的“老黃牛”,你何嚐不是如此?為了自己的私情,為了麵子而把大好的機會都拱手讓給別人,而自己一直沒有得到提拔,為什麼?現在你明白了吧,就是因為你沒有聽懂“主人”的話外之音、弦外之意。不要小看了這個,這也許就是你在職場一直勤懇而沒有被提拔的原因之所在。

揣摩上意的經典之舉

根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當人們的意見、觀點一致時,彼此就會相互肯定,很容易相處。反之,就會相互否定。所以,那些有求於人的人,總是先細細揣摩對方的喜好、然後盡量迎合他,滿足他的欲望。更妙的是,有的處事高手還能夠搶先一步,將“頭牛”想說而未說的話先說了,想辦而未辦的事先辦了,表現出極大的主動性,這是職場上“牛群”中的高手,是最被“頭牛”所賞識的角色。

楊廣得天下

在對上司心理的揣摩上,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經典的事例,比如把隋朝弄垮的昏君隋煬帝。大家都知道,隋煬帝是中國曆史上最為奢侈荒淫的一個皇帝,可他在登基之前,還曾經給他的皇上老爹隋文帝留下了一個生活儉樸的好印象。

隋文帝楊堅作為一個開國之君,生性節儉,對於當時已被立為太子的大兒子楊勇衣飾的華貴很是不滿,曾經告誡楊勇說:“自古帝王,從來沒有生活奢侈而能長久的,你是太子,要以儉約為先。”並送給他一件當年的舊衣服和打仗時所吃的醃菜一盒,讓他不要忘了創業時的艱難。隋文帝的老婆獨孤皇後又是一壇陳年老醋,最是憎惡男人親近女色,對太子嬪妃也是恨之入骨。

其時,楊廣正在陰謀篡奪大哥的太子之位,奸詐的他看出了皇上老爹的好惡以後,便刻意迎合,虛情矯飾,把自己裝扮成一副十分儉樸規矩的模樣。每當楊堅來到他的居所時,他便事先將自己那眾多的寵姬美女以及他們所生的子女藏起來,隻留下明媒正娶的蕭妃在身邊,連往來侍候的奴婢,也都是一些非老即醜的“恐龍”,穿戴無華。室內原有的華麗陳設全都撤下,一律換上陳舊的家什,樂器上的浮土也留著不擦,還故意將琴弦弄斷,仿佛好長時間無人彈奏一樣。

楊堅老兩口果然上了當,對大臣們一再誇讚他的這個兒子是如何的不近女色,不喜聲樂。楊廣就用這種手段,把自己的上司皇上老爹給蒙住了,擠掉了楊勇,而謀到了太子的位置。

封倫侍兩朝

上梁不正下梁歪,當皇上的如果很混帳,那麼臣子們也就可想而知了。這類臣子不論政治風暴如何強勁,總會化險為夷,跨越兩個朝代的封倫便是這樣的“英雄”。

封倫本來是隋朝的大臣,隋朝開國不久,隋文帝命令宰相楊素負責修建宮殿,封倫則被楊素封為土木總監,將修建宮殿的整個工程全交給封倫管理。封倫不惜民力,窮奢極侈,將一所宮殿修得豪華無比。那個一向以節儉自我標榜的隋文帝一見不由得大怒,罵道:“楊素這老東西存心不良,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將宮殿修得這麼華麗,這不是讓老百姓罵我嗎?”

楊素害怕因這件事而丟了烏紗帽,忙向封倫商量對策,封倫卻胸有成竹地安慰楊素道:“宰相別著急,等皇後一來,必定會對你大加褒獎。”

第二天,楊素被召入新宮殿得到了皇後獨孤氏的誇獎:“宰相知道我們夫妻年紀大了,也沒什麼開心的事了,所以下工夫將這所宮殿裝飾了一番,這種孝心真令我感動!”

封倫的話果然應驗了。楊素對封倫料事如神的能力感到吃驚,從宮裏回來後就問封倫是怎麼估算到這一點的?封倫不慌不忙他說:“皇上自然是天性節儉,所以一見這宮殿便會發脾氣。可他事事處處總聽皇後的,皇後是個婦道人家,什麼事都貪圖個華貴漂亮,隻要皇後一喜歡,皇帝的意見也必然會改變,所以我估計不會出問題。”

楊素也算得上是個老謀深算的人物了,對此也不能不歎服道:“揣摩之才,不是我輩所能比得上的!”從此對封倫另眼看待,並多次指著宰相的交椅說:“封郎必定會占據我這個位置!”

因為隋煬帝的驕奢淫欲,隋朝隻延續了兩代便滅亡了。隨後封倫歸順了唐朝,他又開始揣摩新的主人了。在他隨高祖李淵的一次出遊活動中,途經秦始皇的墓地,這座連綿數十裏、地上地下建築極為宏偉,墓中隨葬珍寶極為豐富的著名陵園,經過楚漢戰爭之後,破壞殆盡,隻剩下了殘磚碎瓦。李淵不禁十分感慨,對封倫說:“古代帝王,耗盡百姓國家的人力財力,大肆營建陵園,有什麼益處!”封倫一聽這話,立刻就明白了李淵的意思了,這個曾以建築窮奢極侈的宮殿而自鳴得意的家夥立刻便換了一副麵孔,迎合他說:“上行下效,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風氣。自秦漢兩朝帝王實行厚葬,朝中百官、黎民百姓競相仿效,古代墳墓,凡是裏麵埋藏有眾多珍寶的,都很快被人盜掘。若是人死而無知,厚葬全都是白白地浪費;若人死而有知,被人挖掘,難道不痛心嗎?”封倫的見風使舵的功夫可謂一流。一代明主李淵也被他給灌暈了,直稱讚封倫說得太好了。對他說:“從今以後,自上至下,全都實行薄葬!”

所以,一個真正稱得上大師級的主子麵前的紅人,不僅要了解主子的心理、稟性、好惡,還要了解他所處的環境及人事關係。這樣,不光隻能做到先行一步,還要能做到棋高一著。封倫的大修宮殿,表麵上看是沒有揣摩準隋文帝的意思,事實上封倫很清楚,真正當家做主的是皇後,封倫從皇後那裏下手,那還害怕皇帝老兒不聽話嗎,這才是真正的揣摩高手呀!

戴季陶的權術

當然,像封倫這樣揣摩上意的高手不僅產生在古代。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將其發揚光大後來居上者,乃是蔣介石的理論家戴季陶。

戴季陶給人留下的印象總是瘋瘋癲癲的,做了許多怪事,但他精通政治權術,善於揣摩上意,很能體會蔣介石的意思,關鍵時刻總能幫蔣介石一把,因而在民國官場立於不敗之地。

1936年爆發了西安事變。後來,在國民黨五屆中央執委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蔣介石決定辭去行政院長之職,當時外界都以為宋子文救蔣有功,行政院長非其莫屬。果然,蔣介石推宋子文繼任,沒有人提出反對,此時唯有戴季陶站起來說:“子文同誌侃侃大才,黨國倚畀(bì)正殷,將來必委重任。但在今日之情況,則天下將以為委員長以國家名器為私人酬庸之具,以為子文同誌出處之玷,非所以愛子文之道。”這一番慷慨陳詞,顯得堂堂正正,無可辯駁,弄得宋子文哭笑不得,眼看到手的行政院長一職又白白地丟了。

雖然戴季陶的這番話不合宋子文的心意,但是這正是蔣介石的心意。蔣介石怕讓宋子文出山,因為他太有才華,在英美方麵很有影響,不願對蔣俯首聽命,這正是蔣不能容許的,因此,蔣就借戴季陶的“元老”地位阻止宋子文當行政院長。很多不明白內情的人都以為戴季陶是發瘋了,他說這些話既得罪了蔣介石,又得罪了宋子文,實際上蔣介石希望戴這樣說,無怪乎蔣介石說:“知我者,戴公也。”

這三個故事的主人公可以說是摸透了他們“主子”的口味,做足了表麵的文章,他們也得到了想要的東西。可見,揣摩上意的確是需要技巧、需要下一番工夫的。

搖尾總比抬蹄強

無論是哪個職場的“主人”都不會喜歡踢人的“老黃牛”,懂得搖尾巴的“老黃牛”才是“俊牛”。

槍打出頭“牛”

張林是一家著名雜誌社的“創刊號”記者,他才華橫溢,工作踏實,資曆又老,所以深受社長和總編的青睞,同事關係也搞得不錯。在這種上下同心的良好環境裏,他如虎添翼,成為雜誌社裏的絕對主力。很快被提拔到領導崗位,被寄予厚望。後來他那個部門的工作果然越做越好,成為雜誌社的先進單位。張林的功績大家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後來張林被領導安排到黨校學習。臨行前他忙了一個星期,製定了詳細的工作規劃,並落實到人,忙得不亦樂乎。同事們對他依依不舍,都說他學習期間,部裏的工作一定會受影響,希望他學習期間不要對工作撒手鬆心,有時間常回來把把舵。張林對領導的安排是既感動又不安,感動的是大家對他的信任,不安的是怕工作真出什麼紕漏。但無論怎樣,離任學習是不可改變的,他隻能狠心放下工作走了。

其實,領導是有意疏遠他。因為張林的工作經驗很豐富,又是“元老”,資格老,同事關係好;而現任領導要比張林稍遜一籌,有些時候在工作上領導解決不了的問題還要依賴於張林出馬解決。久而久之,領導感覺到張林對自己是個威脅,不除掉他,自己的位置難以坐穩。此次安排張林去黨校學習,名義上是讓他去深造,回來擔當重任,實則是削弱他在同事心中的地位。就在張林走的當天,領導就安排自己一手提拔的李東頂替了張林的位置。

而被蒙在鼓裏的張林對此事全然不知,他到黨校後,一有時間就往報社跑,一如既往地繼續做工作發指示。可他很快發現,物是人非,自己的位置早被人家給占了。他覺得大家並不是真正地需要他,對他提的建議,大家口頭上都很客氣,可早已沒了往日那種熱情與親切。他漸漸感到了冷落,感到了多餘,感到了無比的失落寂寞。於是他感慨人情的冷暖,感歎“出頭的椽子先爛”。

張林為什麼遭到冷遇?就是因為他太“強”了,強過了領導,這能行嗎?

“出頭的椽子先爛”,作為行走在職場的“老黃牛”要特別注意,你的一切都是“主人”給的,他是你的“衣食父母”,為了不給自己惹麻煩,還是多搖尾巴少踢人吧。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總有那麼一些能人,雖說其能力、才學的確是令人欽佩、名副其實的,可正因為這樣就過分高估自己的作用與影響,總以為一切高、精、難的工作必須自己插手才會馬到成功,他人純屬“跑龍套”的配角,儼然離了他們地球就會不轉。也難怪“主人”們總忍不住先打這樣的“出頭牛”。

老板開公司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利益,你作為公司的員工到他這兒來是為了找飯吃,歸結到最後都是一種利益上的博弈。當矛盾激化的時候,他作為老板就要根據利益來進行取舍。所以要想在公司裏麵安安穩穩地過日子,就要仔細檢點自己的言行,盡量不要與其他人發生矛盾。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首先要掂量好自己的實力,不要去得罪會對自己形成實質性損害的人。其實在公司裏麵,可以得罪的人隻有一種,就是那種不能對你進行反撲、報複的。按照這個原則分析,不能得罪的人就有好多種了:上司、強力部門的管理人員、與權力者接近的人(比如老板的司機、秘書、信任的顧問)、心胸狹隘的“小氣之人”等,其中最最不能得罪的還是你的上司。除非是在痛打落水狗,得罪了上司受損失最大的肯定是你。如果他覺得自己被你得罪得很苦,而形勢又在他的掌控之中,他必然會考慮對你進行打壓甚至清除,這既是報私仇,也是他樹立管理威信的需要。對這種公私糾合的事情,連仲裁人員都很難把它搞掂。因為從公的角度來做工作,要考慮這是他的“家事”,照顧他的麵子;而要是批評他因私廢公的話,也站不住腳。再說,處理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誌開展工作的員工也是他作為上司的權力之一,所以最後的結局往往就是由他去了。換句話說,他既然是你的上司,與你相比必然有一定的優勢。當你把形勢搞得劍拔弩張,公司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你能給公司一個特別的理由,讓公司選擇你而不選擇你的上司麼?一般而言,公司老板的選擇必然是放棄你,而且還會批評你,說你不會做事,把事情搞到最糟,誰也沒有辦法救你。那麼,作為倒黴透頂的“老黃牛”,你隻能是拉起“破車”悄悄地走開了。

對這些情況,有些“老黃牛”不以為然,他自認為在職場裏麵老老實實地工作,怎麼會得罪我的“頭牛”呢?其實在職場裏麵可能得罪“頭牛”的事情還是很多的,有些事情可能你自己都覺察不到。因為職場裏的關係太複雜了,其中許多的利益糾葛,你作為低層次的“老黃牛”根本就不會發現。那麼,你如果還想在這個職場裏待下去,就別強出頭,以免成為“主人”的“槍下冤魂”。

好“牛”要吃眼前虧

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

春秋時期,吳王闔閭打敗楚國,成了南方霸主。吳國跟附近的越國素來不和,後來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俘虜。勾踐到了吳國,夫差讓他們夫婦倆住在闔閭大墳旁邊的一間石屋裏,叫勾踐給他喂馬,範蠡跟著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車出去,勾踐就給他牽馬。這樣過了兩年,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他,就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會稽。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誌報仇雪恥。他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製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範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誌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都嚐嚐苦膽,還自己問:“你忘了受到的恥辱了嗎?”他將席子撤去,用柴草當做褥子。就這樣,勾踐跟同甘共苦的臣子們一起,經過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於在公元前473年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

暫時落難的“老黃牛”不妨學學越王勾踐,人家作為一國之君尚能做到臥薪嚐膽,你在屋簷下,低低“牛頭”又何妨?

吃虧在前

好漢要吃眼前虧。在職場裏衝鋒陷陣,有時吃點兒小虧反而能占大便宜,所以不妨將“好牛要吃眼前虧”作為你的座右銘。如果你在職場裏能做到這一點,你就會受到“頭牛”的賞識,得到更多的實惠,低頭隻是暫時的,何必斤斤計較呢?

常言說得好:識時務者為俊傑。什麼是俊傑?在職場,俊傑就是指那些能夠看準時局,能屈能伸的“老黃牛”。一個比較淺顯易懂的例子:假如你在路上開車時和別人的車撞上了,他的車隻是“小傷”,甚至可以說根本不算傷,你不想吃虧,準備和對方理論一番,可對方車上下來四個彪形大漢,個個橫眉怒目,圍住你索賠,眼看四周荒僻,也無公用電話,更不可能有人對你伸出援手,請問:你要不要吃“賠錢了事”這個虧呢?當然,你可以選擇不吃虧,但是你能保證“說”退他們,或是能“打”退他們,而且自己不受傷嗎?

你眼前虧不吃,換來的可能是一頓拳打腳踹或是車子被砸壞。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好漢要吃眼前虧”的目的,是以吃“眼前虧”來換取其他的利益,是為了生存和實現更高遠的目標,如果因為不吃眼前虧而蒙受巨大的損失,甚至把命都丟了,哪還談得上未來和理想?可是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虧,就會為了所謂的“麵子”和“尊嚴”,甚至為了所謂的“正義”與“公理”,而盲目地不自量力地與對方搏鬥,有些人因此而一敗塗地,有些人雖然獲勝,卻元氣大傷!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職場上的競爭往往是異常激烈,很多人都會碰到不盡人意的事情。殘酷的現實需要你對人俯首聽命,這時候,你必須麵對現實。要知道,敢於碰硬,不失為一種壯舉。可是,胳膊擰不過大腿。硬要拿著雞蛋去與石頭鬥狠,隻能算作是無謂的犧牲。這樣的時候,就需要用另一種方法來迎接挑戰。

先苦後甜等你來

這個社會就是一個消費者至上的商業時代。因為整個社會趨勢的發展所致,所以來自消費者的抱怨或抗議也就在所難免了。這時,如果有肯自動、自發、積極地挺身處理這些事情的員工,對上司而言,那是求之不得的。

大家都知道,低頭道歉、賠不是,是應付抱怨最有效的方法。這種任人責罵卻委曲求全的角色是一般員工最不喜歡擔任的,處理不好,還可能反遭公司的責難。正因這是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假如此時有人自告奮勇地出來擔當,上司對這個人一定會給予相當的好感和極高的評價。問題要看事情是否處理得當。

要想通過順利處理顧客的抱怨事件而讓老板對你另眼相看,除了采取道歉賠不是的低姿勢策略外,還要積極利用這個機會,使顧客成為公司的忠實客戶,這樣才算是完美的結果。譬如,主動到顧客處了解情況,並致道歉之意。事後,還要隨時向該顧客征求意見。主動地拜訪,不時的關心,就是要讓顧客有舒心的感覺。試想,你能給他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他能不再來找你做生意嗎?既然來找你做生意,你的業績就上去了,老板對你的出色表現也就看在眼裏,記在心上了。

關鍵時刻勇於擔當最困難的工作,且又能積極地替單位爭取客戶。這種在行為上積極表現出肯為單位犧牲個人的形象,無疑是“老黃牛”的極致了。這種“老黃牛”也應該是最被“主人”欣賞、器重,最願給予升遷、“加料”的“牛”了。

時刻保持一副笑臉

史建新是一家小有名氣的公司的總裁,他年青有為,幾乎具備了成功男人應該具備的所有優點。他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有不斷克服困難、超越自己和別人的毅力與信心;他辦事幹脆利落,雷厲風行,從不拖遝;他的邏輯思維清晰,講話切中要害;而且他總是顯得雄心勃勃,富於朝氣。他對於生活的認真與投入是有口皆碑的。而且,他對於同事也很真誠,講求公平對待,與他深交的人都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深深吸引。

但是,跟他初次見麵的人對他的印象並不好,這讓熟知他的人大惑不解。為什麼呢?仔細觀察後才發現,原來他的臉上總是“陰天”,很少露出笑容。

事業有成的他,那深沉嚴峻的臉上永遠是炯炯的目光,緊閉的嘴唇和緊咬的牙關。即便在輕鬆的社交場合也是如此。他在舞池中優美的舞姿幾乎令所有的女士動心,但卻很少有人同他跳舞。公司的女員工見了他更是如見虎豹,男員工對他支持與認同的也不是很多。這些問題之所以出現,歸根結底都是因為他臉上沒有笑容。

哭與笑是人一生當中的最典型的表情,微笑能給我們帶來的幸福,就不用多說了。誰也不希望自己的人生是麻木的、冷漠的、哭喪著臉的,還沒聽說過有誰認為“哭比笑好”的。

伸手不打笑臉人,如果你在生活中常常是笑臉待人,那就能贏得友誼、理解和支持,化幹戈為玉帛。沒有人喜歡挨耳光,也沒有人會拒好意於千裏之外。作為職場“老黃牛”的你,在公司裏與同事相處之時,多給他們笑臉。尤其是上司,要給他們留下樂觀、微笑的印象,這就相當於給你的前程增加了更多的催化劑。在現實工作生活中,如果有兩個人同時向你請教一個工作上的問題,其中一個人對你滿麵冰霜、橫眉冷對,像霜打的茄子;另一個人對你麵帶笑容,溫暖如春,像盛開的鮮花,你更歡迎哪一個?毋庸置疑,你肯定會喜歡後麵這個麵帶笑容的人。並且你會毫不猶豫地對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問一答十;另一個恐怕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因為他的表情給你的心情帶來了很多負麵的東西。

微笑是打開成功之門最好的鑰匙。因為微笑是一種寬容、一種接納,它縮短了彼此的距離,使人與人之間心心相通。喜歡微笑著麵對他人的人,往往更容易走入對方的心底,難怪有人說微笑是成功者的先鋒。在職場上與“頭牛”的交往中,微笑更是讓你打開自己“牛氣”的鑰匙;少了它,縱使你在工作上再有不俗的表現,得不到“頭牛”的首肯,想要升遷也是難於“上青天”的。

做一頭會搖尾的牛

作為在職場行走的“老黃牛”,你可以選擇自己的工作,但是工作一旦選定,隨之而來的“主人”也就是確定的了。前麵講的都是“老黃牛”們在職場裏沒有處理好與“主人”的關係而紛紛被趕出來的事例。那麼,怎麼才能不被“主人”選為下一頭出局的“老黃牛”呢?這個問題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所謂簡單就是不要老是不聽“主人”的話,老在職場裏“踢人”;複雜呢,就是這個事情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新時代的“老黃牛”都有新思想,但是在“頭牛”麵前,你永遠都是普通的“老黃牛”,地位不可能比他還高。職場裏的“老黃牛”們,你要是還想在“圈裏”混口飯吃,就得聽話,少抬你那“牛蹄”,多搖搖“尾巴”總比“踢人”要好一些。

投其所好

雖然當著上司的麵直接對他進行歌功頌德式的誇讚也是一種“搖尾巴”的方式,但是這種方式很容易被周圍的人所輕蔑、敵視。而且,這種正麵的“進攻”方式所產生的效果反而很小,甚至有反效果的危險。正麵效果不好,那就不如在他“背後下手”。比如在公司其他部門,上司不在場時,大力地吹噓一番。這些讚美終有一天還是會傳到上司耳中的。同樣地,如果你說的是一些批評中傷的話,遲早也都會被傳出去的。一個精明能幹的上司,即使在他管不到的部門內,必定也會有向他“傳話”的人。

因為都在一個公司裏工作的原因,有時跟上司一起用餐是免不了的,而這也是一個機會。你要對上司偶爾吐露的話牢牢記住,並在恰當的機會中加以實踐,這也是一種很討上司喜歡的“搖尾巴”的方式。

例如上司說:“最近聽說有家雜誌刊載各界名人演講酬勞一覽表,有機會的話真想看看。”這時就要抽空到書報攤或書店,找上述的一覽表買回來呈給上司看。雖然上司的話和本職工作扯不上關係,可是做下屬的應該有隨時聽候差遣的心態。在可能的範圍裏對上司的一言半語都應給予實踐,不要隻做上司告訴你的,適當地活絡些,對你是有好處的。雖然上司說話時並不期盼你一定按照他的意思去做,甚至沒有一點渴望的語氣,可是你如果對他的話都認真地執行了,那你就是把事做到位,把人做到位了。

你把上司無意間說的話當成聖旨去實施,這是很能博得上司喜歡的行為。同樣的,對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你要特別用心地去處理,因為別人都沒有注意到,才更能顯出你的細心、周到。比如,同樣是泡茶給上司喝,你要記清楚上司喝的是涼茶、溫茶還是熱茶,茶太涼了要加熱,茶太燙了則要給他吹涼。在日本曆史上叱吒風雲的大人物豐臣秀吉,就是從一個下級武士憑著用懷腹替大將溫鞋子,而嶄露頭角終至成為一代人物的。

你除了對上司的言語要格外用心,在與第三者談話交易時,對對方的一言半語也要隨時提高警覺,遇有言外之意時,馬上要懂得給予應對。擁有這種伶俐、敏捷品性的部屬,是上司們認為感到驕傲和值得炫耀的。上司對這種部屬,當然是會給予高度評價,另眼相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