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關鍵時刻“秀”一下(2 / 3)

要注意細心觀察的,不光是自己的直接上司,我們還要善於觀察自己周圍的同事。在工作中善於觀察同事是很有必要的,這能夠促使自己洞悉他們的心理、想法、欲求,能夠真正發現他們潛在的特質,抓住這一點,就能夠比較融洽地和他們相處,關鍵時刻求其援手,為我所用。每個人都不是天生要和別人作對,很多衝突都是出於誤會和不了解。觀察了同事,了解了他們的特點,在做事時就可以避免觸犯他們,和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不同的人性格不同,做事的特點也不同。比如有的人非常講義氣,這時如果你想找他做什麼事,你也要表現得講義氣些,事情就好辦得多;如果有的人膽小怕事,你請他幫忙一定要說明這樣的事情不會給他帶來任何的麻煩等等。抓住別人的特點,投其所好,才能很好地利用他們的智慧和力量。如果忽略別人的好惡,去勉強他們,讓他們做不願意做的事情,那麼你雖然一時舒服了,但是你失去的可能就是一個長久的朋友和合作夥伴,這種得不償失的事情你願意做嗎?

在工作中,要學會去觀察那些做得比較好的人,看他們做事的方法、處理事情的原則,這對於提升自己的能力是大有幫助的。同一份工作,同時進廠,有的員工做得好,而有的員工總不得要領(如打包員工和跟車員),為什麼呢?那些做得好的不外乎是善於觀察老員工、先進員工的工作,善於吸取經驗、有悟性罷了。我們都可以做得更好,隻要我們少一點浮躁,多一點謙虛,就會在無形中使自我得到提升和飛越。

要用積極的心態去觀察別人,要會發現對方的優點和缺點。要通過觀察,尋找對方的興趣點,比如在和別人談話時,有時候會發現對方雖然在聽,卻沒有用心,或者是轉移話題,跟你瞎扯。這時就要盡快放棄你的話題,尋找對方的興趣點。

觀察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機會,帶來很多方便。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做一頭善於觀察的“老黃牛”,做一頭有心的“牛”。

提高知名度

愚蠢的人會喪失機會,軟弱的人會一直等待機會,聰明的人會把握住機會,而隻有強者會創造機會。強者可以在可能的情況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有利於自己的機遇。

作為下屬,在可能的情況下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有利於自己晉升、深造、加薪等的各種機會。譬如,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後,可以憑借技術和人脈成立一個新的組織,並在這個組織中擔任重要的職務。

黃楓是某公司的副總,由於不善於搞人事關係,在一場派係鬥爭中被降職到下屬部門工作。對此,他心裏很是苦惱。但他沒有找上司去“理論”,而是利用自己的關係,帶領一批人馬成立了一家生產醫療儀器的電子公司,經營了一年多後,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都很高,並扶植別人成立第二、第三和第四家電子公司,還將這幾家公司注冊為聯合電子公司,自己當上了聯合電子公司的總經理。由於聯合電子公司的業務蒸蒸日上,成為當地依法致富和納稅的典型。

看看黃楓的事例,我們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機會是可以創造的。我們也可以給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下麵來介紹一些創造機會的常用手法。

不要讓你的工作支配你的生活,要勞逸結合,視自己的健康為首要。安排自己在完成工作後稍作休息,經常向你的上司坦誠地彙報你的工作量、你的實際工作時間、你的期望及優先處理的事情,你要成為一個既會工作又會生活的人。

晉升的機會是否降臨到你的頭上跟你的知名度也是有關係的。知名度高,可以拓寬交際麵,獲得更多的朋友。一般說來,人皆慕名而來,知人而交。也就是事先獲取了有關人等的信息,然後根據信息有目的地去交際。知名度高,意味著有較多的人知道你、較多的人願意和你交際。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話:“您的大名我早就聽說了,今日有幸相見,極為高興。”

多一個朋友、多一個熟人,意味著多了一條成功之路,多了一個夥伴和幫手,對競爭事業極為有利。相反,那些默默無聞、鮮為人知的人,很難交上更多的朋友,成功的路就比較狹窄。知名度高,可以經常擴大自己的知識麵,增添新的信息——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學而多友,信息日新。每一個朋友,都是一個信息源。如果注意經常收集眾多信息源發出的信息,那你就能得到別人所不能得到的東西。

提高知名度的辦法很多,簡而言之,不外乎四條:

一是借助公眾媒體對自己進行宣傳。在現代社會,大眾傳播媒介是支配或控製社會輿論的一個重要方麵。因為大眾傳播媒介所接觸的公眾數目常常是數以千萬計,它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麵的巨大的影響力。特別是在引導社會輿論方麵,它更有獨到的功能。可以采用發行廣告、撰寫文章、出錢資助等辦法,借助大眾傳播媒介的力量,提高自己的名氣,擴大自身的影響。

提高知名度的另外的辦法就是借助於各種社會性活動,包括文藝活動、體育活動、學術研討會、紀念會、慶祝典禮,等等。無論在哪個單位,體育健將、娛樂“明星”的知名度都是最高的;那些熱衷於各項社會性活動的人,知名度也比較高;那些在各種會議上積極發言、嶄露頭角的人們也能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因此,為了提高知名度,千萬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出頭露麵的機會,要熱情地投身於社會活動,積極參加公益活動。應有這樣一種觀念,隻要有人群,就要證明自己的存在。

全方位、多側麵的交際,通過交往和遊說,使別人對自己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這是提高知名度的第三個辦法。

其實,提高知名度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取得顯著的成績。成績是提高知名度的最有效武器。雖然一直以來你都是默默無聞、眾所未知,但是你一旦做出了舉世公認的成績,創造了無可懷疑的勞動成果,那麼,你的知名度也就隨著你的突出成就很快被提高了。

擴大影響力

在晉升這個問題上,亞特蘭大的哈維·柯爾曼有他獨到的見解。他在IBM工作了11年,其中有一半時間是從事管理方麵的工作,目前他正擔任美國電報電話公司、可口可樂公司、智囊以及默克等公司的顧問。柯爾曼根據他在多家大公司的所見所聞,將影響人們事業成功與否的因素作了如下的劃分:工作表現隻占10%,給人的印象占30%,而在公司內曝光機會的多少則占60%。柯爾曼認為,在當今這個時代,工作表現好的人太多了,工作做得好也許可以獲得加薪,但並不意味著能夠獲得晉升的機會。他發現,晉升的關鍵乃在於有多少人知道你的存在和你工作的內容,以及這些知道你的人在公司中的地位影響力有多大。

這個說法可靠嗎?辛辛那提的管理顧問克利爾·傑美森也給出了同樣的意見:“許多人以為隻要自己努力工作,頂頭上司就一定會拉自己一把,給自己出頭的機會。這些人自以為真才實學就是一切,所以對提高個人知名度很不經心,但如果他們真的想有所作為,我建議他們還是應該學學如何吸引眾人的目光。”

晉升的過程中,曝光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如果你想得到快速的晉升,最好成為引人注目的焦點。機會絕非偶然,所謂“等待機會”,也需為迎接機會先做好準備工作。在這個前提之下,幸運已不是單純的幸運,而是一種計劃中的幸運。正在成長的企業能帶給你許多機會,朋友與顧客、同事、上司間也會有人帶給你機會,此外,在許多人看得到的地方工作,機會更多。但問題是,你不但要置身於機會當中,還需要看準時機伸手去抓才成。

隨著你踏入社會的腳步,和你利害相關的人也在增加,這些人與你的目標相同,所以可以攜手共同向前邁進。通常,所關心的事物在變化時,你所交的朋友也會隨之變化;完成一件事後,與之有關的友誼便宣告結束。但是,你應繼續與這些人保持聯絡,姑且不論是否會帶來好處,畢竟友誼得來不易,應該好好珍惜。在與老朋友保持聯絡的同時,你還必須多與大眾接觸,擴大交友範圍。知道你的人愈多,對你愈有利,因為往往在這些人中存在著能為你敲開成功大門的人。想要擴大自己的知名度,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就要走出去,多多參加對外的交際活動。

在公司外麵進行類似推銷員一類的工作,是擴大交際範圍最好的方法。由於工作性質之故,推銷員必須與廣大顧客接觸,因此訓練人際關係、交際手腕的機會特別多。因此,一名推銷員隻要具備能力、個性等基本條件,就能擁有成千上萬的交友機會。另外,凡可擴大交際範圍的業務活動,如參與業務報告會、同業會議、專業研討會,或發表研究文章等都可製造交友機會。就拿發表文章來說,便可同時使記者、編輯和讀者三種人接觸到你或你的觀點。

為了擴大你在公司之外的交際圈,你可以參加某些俱樂部,可以舉辦同學會。此外,業餘的樂團、劇團、合唱團,或社會團體都是擴大交友的好地點。做法很簡單,但效果極理想。如果再有機會認識一些社會名人更佳。

當然,不要忘了,你做的這一切,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養精蓄銳,等待爆發。所以,要想晉升成功,就必須使自己成為焦點,讓公眾和上司了解自己、信任自己、支持自己。

等待機會,該上就上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間處處有機遇,機遇對每個人都是均等的,隻有懂得珍惜它的人才能知道它的價值,隻有持之以恒追求它的人才能受到它的青睞。你付出得愈多,你抓住的機遇就愈多,你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相反,你付出得越少,你的機遇就越少,成功的希望就越渺茫。有些人把學業上無建樹、工作上無績效、仕途不通達,一概歸咎於沒有機遇,還以為自己才華蓋世而不遇良機。那些隻會發“蒿蓬隱著靈芝草,淤泥陷著紫金盆”的感歎的人,永遠也不會嚐到成功的甜果!人生的路往往崎嶇坎坷,不要抱怨命運不給你機遇。隻要你不屈不撓,主動迎接逆境的挑戰,創造機遇,以積極的人生態度,渡過每一個難關,那麼厄運就會給你讓路,機遇也就會來光顧你。正如卡耐基所說的:“等待機遇,是一件極笨拙的行為。”因此,不要以為機遇像是一個到家來的客人,她在你門前敲著門,等待你開門把她迎接進來,恰恰相反,機遇是一件不可捉摸的活寶貝,無影無形,無聲無息,她有時潛伏在你的工作中,有時徘徊在無人注意的角落裏,你如果不用苦幹的精神,努力去尋求、創造,也許永遠遇不到她。

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人埋怨命運不公,總覺得自己碰不到機遇。每每看到別人的成功,總是歸結為“運氣好”,實際上,機遇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機遇不可能無緣無故地從天而降,機遇也不可能像路標一樣,就在前麵靜靜地等著你。機遇具有隱蔽性,它是隱藏著的;機遇具有潛在性,它等待著開發;機遇具有選擇性,它隻垂青那些在追求中、在動態中、在捕捉中的人。

這裏有一點十分關鍵,你是被動地等待、消極地等待機遇,還是主動地去追求?等待機遇不像是等班車,到點兒車就來,機遇是否駕到要看你的等待狀況如何。是不是碰上了機遇,是不是捉住了機遇,是不是失落了機遇,是不是再也沒有機遇,這些都是一種現象。而實質問題在於你是否在認真地準備著、在刻意地追求著。有的人機遇就特別地多,為什麼呢?從他們的經驗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們有自己的一套接近機遇、創造機會的方法,我們不妨也試一試:

顯示出你自己別人才幫你。什麼是機會?有一種說法是,機會就是替自己的才華安裝聚光燈。這說明,要抓住機會,僅僅有才能還不夠,還需要把才華顯示出來,讓身邊的人尤其是上司知道。這樣,機會光臨時,有時可能會有這樣的情形,你自己沒想到逮住這個機會,可上司卻因為覺得你有才華,而幫你逮住了這個機會,讓你喜出望外。

要出人頭地就要冒風險。俗話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沒有冒險精神怎麼能抓住機會?因為機會常常是和風險同行的。要想抓住機會而又不敢冒一點風險,就會喪失許多可能導致人生重大轉折的機會,使自己的一生平淡無奇。因此,在精力旺盛的時期,最適合扮演一下當年美國西部牛仔的角色,為自己的人生增添一點傳奇色彩。當然,敢於冒風險的人不會個個成功,但成功者之中,很多是因為他們敢於冒風險。

機會來到時要果斷。有道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有些人,由於平時沒有養成主動接受挑戰的習慣,當機會忽然來臨時,反而心生猶豫,不知該不該接受。於是,在患得患失之際,機會擦肩而過,悔之晚矣。因此,在平時就應養成主動接受挑戰的習慣。每當遇到大的事件考驗時,一定要堅持原則,當仁不讓。

朋友多了機會多。善於掌握時機還要多為自己創造機會。那些走運的人不僅會掌握時機,同時還廣交朋友,積極為自己創造機會,主動結交朋友,多和陌生人交談,參加各種聚會,喜歡同人打招呼,把自己作為一個交流場。這樣,你的結交網越大,你發現某種走運機會的可能性就會越多。

善於急流勇退。職場生存總會有逆境。走運的人,他們的竅門就是在運氣變壞之前就把它拋棄了;而那些不走運的人則總是等到運氣變壞或者更壞時才開始撤退。任何嚴重虧本的冒險總有一個開端的時期,這時候你放棄它就會使你少受損失或不受損失。但那個時期並不會很長,該出手的時候要出手,同樣的道理,當關鍵的時期已經過去,機會已經溜走時,也要及時地收手,否則,你的腳被它粘住了,再想撤也就很難了。

莫歎時機不等人

“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也。”這是兵家所熟知的道理。商場如戰場,事實上,猶豫不決、當斷不斷的禍害在現代的商業戰略上的表現也是很明顯的。商戰之中,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果猶豫不決,當斷不斷,那你在商場上隻會一敗塗地,無立身之處。因此,斬釘截鐵、堅決果斷,已成為當代企業家的成功秘訣之一。

當然,這裏說的當機立斷,首先指的是認準行情、深思熟慮後的果敢行動,而不是心血來潮或憑意氣用事的有勇無謀。宋人張泳說:“臨事三難:能見,為一;見能行,為二;行必果決,為三。”當機立斷的另一方麵,並非僅僅指進攻和發展。有時,按兵不動或必要的撤退也是一種果敢的行為,該等待觀望時就應按兵不動,該撤退時就應該撤退,這也是一種當機立斷的行為。

此時,最讓人感慨的當是“夜長夢多”這一俗語了。夜長夢多,指的是做某件事,如果曆時太長,或拖得太久,就容易出問題。

睡得時間長了,做惡夢的幾率也就高了。睡覺的人會受到意外的驚嚇,反而降低了睡眠的效果。同理,做事猶猶豫豫,久不決斷,也會錯失良機。“失時非賢者也。”

《史記》中有“兵為凶器”的說法。意思是說,不在萬不得已時,不得出兵;但是,一旦出兵就得速戰速決。“勞師遠征”或“長期用兵”,每每帶來的是失敗。拿破侖窮兵黷武,征戰歐洲,不可一世,但後來卻有了“滑鐵盧”之悲劇;希特勒瘋狂於侵略他國,得到的卻是國破人亡。這都是由於:第一,他們沒有認清戰爭的害處;第二,他們不懂得“夜長夢多”的真正外延。

中國人向來講究不溫不火、從容自若、慢條斯理的生活態度,大難臨頭,“刀架脖子上”也能泰然處之。能夠做到這樣,才算得上雍容大度的君子。然而,這並不是說中國人就喜歡做事拖拉,或不善於抓住戰機。事實上,中國人在追求和諧、寧靜、優雅的同時,無時不在潛心於捕捉機遇。

中國有一種“無為而治”的政治哲學。從表麵上看,它似乎也是悠哉遊哉的處世信條,但就其內涵,遠非字麵那麼淺顯。對於某些人而言,所謂“無為”並不是單純的“不為”,而是“陰謀詭計”之極為,它無時不在寧靜的外表下進行頻繁的權謀術數的操作。

做事應快速決斷,走出猶豫、踟躕。打個比方,一個車輪,以無限的速度旋轉,似乎就看不到它在旋轉了,抑或看到的是倒轉,“無為”就是這種狀態,“無為”才能“無不為”。

迎著“炮火”往上衝

鮑宇是工程物理專業的學生,為了在畢業後能投身到自己所熱衷的商業經濟領域中去,毅然放棄了別人羨慕的免試讀工程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以及去知名大學讀博士的機會,在別人不解的目光中苦學兩個月,考入某大學經濟係讀碩士。在學習之餘,鮑宇投身社會親身體驗,在社會上選擇最能使自己發揮才能的領域。這些工作一方麵給鮑宇帶來了豐厚的報酬,但更重要的是給他帶來了無盡的感觸和經驗。畢業後,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一家他認為最適合自己,最能表現自己才華的大公司。短短一年半他已由一個普通職員升為公司副總經理,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現在他被聘為某雜誌社特約記者,是某科技開發公司的戰略發展顧問……

由此可知,為把握成功機會而作的各種準備會給你的晉升帶來成功的希望。當然,在追求晉升的過程中所做的各種準備應掌握以下技巧:

這種準備工作不是盲目地什麼都嚐試,而應該是在自己理想範疇內嚐試,這樣有目標地嚐試可以獲得準確的體驗;這種準備工作主要應針對自己的學曆、興趣、能力及自身優勢能否適應的工作;這種準備工作主要是為了獲得成功與失敗兩方麵的體驗,為今後工作提供經驗和教訓。

“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獲”,機遇也不例外。機遇的發現、利用是以自己的努力為代價的。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巴斯德曾說:“機遇隻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法國細菌學家尼科爾指出:“機遇垂青那些懂得怎樣追她的人。”不管你等待多久,機會不會自動前來敲門,機會的得來是要靠人們付出艱辛的勞動的。企圖期待別人為你製造奇跡或期待明天或將來出現奇跡,是不切實際而且必遭失敗的幼稚想法。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成功包括下屬晉升的成功也是靠自己努力爭取的結果。世上沒有救世主,隻能靠自己。

讓“青蛙”老板看見你

有些老板並不是青蛙,但卻長了一雙青蛙的眼睛,他們隻能看見天天匆忙的員工,而看不見那些默默奉獻的員工。所以,作為職場上的“老黃牛”,你一定要動起來,讓老板看到你的存在,並注意到你的優點。

要有打入“牛群”核心圈的打算

在現代社會的職場裏,靠為老板打工維持生計的你,要想在公司裏取得一席之地,必須“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想在公司裏有出頭之日,就得有打入公司核心圈的打算。這個工作要從細處入手,不妨從下麵幾點考慮:

反思你自己。不要因為以前你的或其他人的不愉快經曆而假設每個人都存有敵意。根據你所麵臨的不同情況分別解決,區別對待。菲斯·霍奇伯格法官是新澤西州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法官。當問及她在取得現有成就的職業生涯中是否遭到過敵意。“不,我沒有,”她說,“事實上,我總是從相反方麵去設想,直到敵意在我自己的臉上消失為止。隻是在事後我才會意識到某種敵意……我從不糾纏於瑣碎的細節。”

廣結人緣。結交朋友,建立社交圈,尋求前輩的指導,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基本的職業技巧,但是如果你是一個“局外人”,這些就尤為重要,遺憾的是做起來很難。成功的人都認為,你必須讓主流文化的員工們能和你自然相處。你必須放下你自己的架子,充滿自信地參與社交活動,接受對你表示友好的員工們的提議。在交往的過程中要強調積極正麵的內容。你必須擁有能成功的技巧和知識。但是如果你不是公司主流群體中的一個成員,你就得有些額外的素質。

不妨試試下麵的做法:

了解你所在領域內的最新潮流,想辦法應用在你目前的工作或你希望做的工作項目上。敢於冒險,勇於決策。抓住一切機會,調動或者被指派到和公司目標直接相關的第一線工作上。強化你的書麵和口頭表達能力。認識到你的文化背景所具有的力量。在眾多的公司內部的集體活動中要善於表現自己。讓公司的老板知道你可以做些什麼。即使你是一名成就非凡的員工,你也不要指望被其他人發現或者認識。為了取得進展,你得讓他們知道你是誰,你做了些什麼。沉默寡言、嚴格信奉權威、不願聽取建議、害怕出人頭地、與主流群體的職員們無法和諧相處等等,如果你想使自己更引人注目的話,上麵所有這些可能就是你必須克服的文化障礙。

樂於接受現實,避免無謂犧牲。你的文化和公司的文化有可能是有衝突的,為了你的遠大前程,你應該想辦法讓你的文化和公司文化相適應。要從局外人變成局內人,並且真實地對待你自己,你必須懂得“接受”和“犧牲”之間的區別。你得做到:認識哪些文化特征是你不能放棄的,哪些是你願意調適到符合公司文化的。不要把為公司文化而做出的每一種改變或調節視作放棄或讓步,而要看成是適應新環境的一種方式。不要讓你所在群體的其他人為你下結論,該在哪裏劃一條線。你得自己做出決定。如果公司歧視你的文化,如果公司的價值觀直接和你的文化發生了衝突,如果你現有的職位不足以充分展現你的才能,那麼如果你留下來的話,你可能就在做出犧牲了。不但是要樂於接受,你還得知道你自己的權利。你能做什麼,可以作什麼都應該很清楚。如果你認為你遭到不公平的對待,你可以嚐試自己解決問題。或者你可以依照公司製定的程式,或者找來同盟者幫忙。人力資源部、人事部的人應該會站在你的立場上,為你說話。如果遇到非法歧視,你可以考慮采取法律行動。法律會保護你的權益,對有關種族、性別、民族、年齡、懷孕或者殘障等方麵的不公平待遇,會要求責任方做出賠償。在你采取法律手段之前,務必仔細斟酌你將在精神上、事業上和經濟上付出的代價。另一種選擇就是離開本公司了。找一個在公司文化方麵更適合你的工作去做。如果離開公司比留下來付出的代價更大,那就調整心態,繼續幹下去。當然,此時的你要有遠見,並為此而做出計劃。有些“老黃牛”是信奉“宿命論”的,他們認為該來的都會到來,他們的才華能夠確保自己的成功。其實光有這些還不夠,你還得做得更多。如果你想打入“牛群”的核心圈,除了你現有的技能,你還得做更多的事情,學習更多的東西。

如何讓“青蛙”老板聽你的

一般情況下,有能力設立公司的“主人”都是屬於比較精明能幹型的。可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偏偏就存在著這麼一小撮長著青蛙眼的老板,他們雖然和青蛙長得沒有什麼共同點,但是其眼界倒是和青蛙十分地相像。在他的公司裏,他看到的隻是那些能說會道,懂得“活動”的機靈鬼,而那些默默耕耘,不善言辭的“老黃牛”們是無法納入這樣的“青蛙”老板的“法眼”的。

對有才幹的人來說,要想嶄露頭角,首先必須想方設法左右老板的權力。很多事情都是相互的,在公司裏大家都認為老板有支配員工的權力,這是很正常的,他是老板嘛。而與此同時,你也是可以左右老板的權力的。你的這種權力主要來自老板必須依賴你。你是一個有才幹的員工,你就要使用好這個權力。老板雖然支配著你,但任務的完成還是要依靠你的。老板心裏存在著怕你“拆台”的疑慮,因此,有些事情老板是不敢惹你的,不敢“得罪”你的。你可以利用老板的這種心理,在老板向你部署工作不得當時,適當地提出不同意見,有理有據地拒絕某些不合理要求。最好的辦法,還是你經常找老板交換意見,把你的觀點灌輸給老板。當然,你左右老板的權力,必須從工作出發,絕不能以權謀私,否則,時間長了,他就不再信任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