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做好以上的準備時,再開始與老板麵對麵討論,你可以向他請示說:未來幾天或幾星期內必須先達成哪三個目標?或是直接告訴他:我已經先排定未來幾天應該要優先完成的工作項目,請您給我做一下指示。總而言之,把短期內應該先完成、而且你有能力完成的工作項目確定下來。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僅可以減少自己的工作負擔,而且能夠及時提醒老板,讓他了解你的實際工作進度。
工作任務完成了,就到了該向老板彙報完成情況的時候了。向老板彙報時,要能精準地掌控時間。你要有心理準備,在報告的過程中必定會被打斷,老板可能得先接個電話,或是提出一些問題,必須花時間說明與討論。所以,如果你有40分鍾的時間,最好隻準備15分鍾的彙報內容。這樣不僅可以避免超出時間,而且可以替老板省下更多的時間,這樣不是更能顯示出你的工作效率高嗎?如果報告的主題是關於長期的規劃,要記住:過去以及未來的90天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要製作10頁的演示文稿,報告未來一年的年度規劃,未來90天的計劃應該占9頁的內容,需要詳細的說明,至於其餘的部分隻要1頁就可以。
職場裏的多數“老黃牛”在向領導或是老板報告時,總是擔心信息不夠多,萬一老板問起來,答不出來,該怎麼辦。根據權威人士的調查分析表明,有10%到15%的人在麵對老板時會有恐懼的心理,而且如果向老板報告時自己手中的資料不夠多的話,感到恐懼的人數比例又會更多。事實上,這種擔心時是沒有必要的。太多的信息會變得沒有重點,如果又缺乏解釋,對於老板一點幫助也沒有。你要做的是利用重要的信息或是數據提出解釋,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而不是模棱兩可的描述。
多嘴未必是壞事
有一家造紙公司為了提高自己的產品質量,高薪聘請了一位外國專家。他們本來是想這位外國專家會為公司發展幹出一番成績出來,令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位外國專家卻給老總帶來了無盡的煩惱。
老總的煩惱是,外國專家一遇上他,就給他提意見,譬如生產流水線上工人輪班,外國專家認為他們的工作時間已經超過8個小時;生產現場衛生狀況不佳,需要加強現場管理等等。
外國專家提最後一個問題是聘用期將滿時,他十分嚴肅地問老總:“為什麼你的公司有300多號人,隻有我一個人在提意見?”
這個問題,老總回答不出來。
專家走了,他認為這家公司的管理生態出了問題,而老總覺得,這個專家的離去,可能反而會讓自己耳根清靜不少。
其實,這就是中西方文化在公司中的體現。西方人喜歡表現自己,他們很少會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而中國人,秉承慎行訥言的為人處世原則,不喜歡溝通,更別說向上司提意見和建議。如果一個中國人在外資企業裏,像老黃牛一樣,幹得無怨無悔,不僅得不到褒獎,反而有可能被公司解雇。
小林在珠海一家加拿大商人創辦的電子器材廠任技術主管,他最初的身份隻是一位每月拿1300元工資的裝配工。他對組長的管理方式難以接受,在其他公司找好工作後,他直接向公司人事主管提出辭呈,並痛訴了組長野蠻的管理方法。最後這位加籍人事主管竭力挽留他,並感謝他反映了公司管理上的漏洞。
最後的結果是,他留了下來,從裝配工開始,一直做到技術主管。
少說多做被奉為至理名言,曆來被職場人士所認可,但是在外國先進管理思想被不斷引進的時候,善於和上司溝通,為老板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有可能就會改變你的職業生涯。在老板的眼裏,他需要的是有老黃牛精神的員工,但是你不能處處都像老黃牛,該表現的時候就得表現,有好的創意一定要在老板麵前提出來。
分秒必爭行若飛
社會進步了,時代發展了,老黃牛也要有新的時間觀念:分秒必爭行若飛。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磨練,經曆了與眾“牛”們學習的過程,你已經不是過去的“老黃牛”了。你是一頭與眾不同的“牛”,你是精明的“老黃牛”。與昔日的“老黃牛”相比,你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再去鑽牛角尖,你學會了變通,懂得如何少花力氣甚至不費力氣的去做“主人”交給你的任務了。
做事要有條理
要想做精明的“老黃牛”,首先應該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時間管理好。沒有條理、做事沒有秩序的“牛”,無論從事哪一種事業都不會有成效可言,而有條理、有秩序的“牛”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業也往往有相當的成就。
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因此在工作中要理清條理。在日常事務中,你隻要把握住工作秩序,善於區分重要事務和一般事務,處理事務有條有理,在辦公室裏就不會浪費時間,不會擾亂自己的神誌,辦事效率也高。工作一般分三類:急件,必須馬上辦;優先件,盡量去辦;普通件,有空去辦。應把主要時間花在重要的事情上,抓住了關鍵性的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從這個角度看,你的時間一定很充足,那麼,你的大好前程也就必然能夠依照預定的計劃去進行。在工作中,不講條理,同時又想把事情做好,就總會感到手下的人手不夠。由於辦事不得當、工作沒有計劃、缺乏條理,因而浪費了大量的精力和體力,吃力不討好,最後還是一無所成。
我們知道,沒有成熟的柿子是苦澀的。除去柿子澀味的方式有許多種,但是,無論你采用哪一種方式,都需要花一段時間來濫熟。如果你不等一定的時間就打開,就沒法使柿子成熟而除去澀味。每一件事情,從開始計劃到實現目標,總有一段所謂時機的等待,也就是需要一些時間讓它自然成熟的意思。無論計劃是如何的正確無誤,總要沉靜地等待合適的機會到來。假如過於急躁而不願等待的話,經常會遭到破壞性的阻礙。因此,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有耐心,壓抑焦急不安的情緒,才不愧是真正的智者。
一位企業家曾談起了他遇到的兩種人。第一種是性急的人,無論你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見到他,他都表現得風風火火的樣子。如果同他談話,他隻會拿出數秒鍾的時間,時間長一點,他會伸手把表看了再看,暗示著他的時間緊張。他公司的業務做得雖然很大,但是開銷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的工作安排七顛八倒,毫無秩序。他做起事來,也常為雜亂的東西所阻礙。結果,他的事務是一團糟,他的辦公桌簡直就是一個垃圾堆。他經常很忙碌,從來沒有時間來整理自己的東西,即使有時間,他也不知道怎樣去整理、安放。他可算得上是忙得一塌糊塗了,但是他忙來了什麼?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沉著冷靜的人,他在工作中從來都沒有顯出忙碌的樣子,做事非常鎮靜,總是很平靜祥和。別人不論有什麼難事和他商談,他總是彬彬有禮。在他的公司裏,所有員工都寂靜無聲地埋頭苦幹,各樣東西安放得有條不紊,各種事務也安排得恰到好處。他每晚都要整理自己的辦公桌,對於重要的信件立即就回複,並且把信件整理得井井有條。所以,盡管他經營的規模很大,但別人從外表上總看不出他有一絲一毫的慌亂。他每件事都辦理得清清楚楚,他那富有條理、講求秩序的作風,影響著全公司,他公司的經營狀況自然就不用說了。
上麵的兩種人,第一種就是昔日的“老黃牛”,整天忙,結果忙得一塌糊塗。第二種則應該是現代“老黃牛”的榜樣。
做自己時間的舵手
上天是很公平的,他分配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相等的,但是不同的人在相同時間內所做的工作卻相當懸殊。不會利用時間的人總是事倍功半,會利用時間的人則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作為新時代的“老黃牛”,想輕鬆地做事嗎?沒有問題,管好自己的時間,一切就都OK了。
先做計劃
首先是對時間進行一下計劃。對時間的使用不能幹了再算,而要算了再幹。一般情況下,根據單位的業務、工作項目等各項指標的衡量,按照事務的類型來安排時間。
緊急而且重要。包括與客戶洽談業務、未按時交貨、設備出故障、產品質量出現問題等。管理者對這類燃眉之急的事一般都不會馬虎,必須花上整天的時間來處理,直到解決為止。
重要但不緊急。包括遠景規劃、產品創新、人才培養、組織協調等。這類事務看起來一點都不急迫,可以從容地去做,但卻是管理者要下苦功夫、花大精力去做的事,是管理者的第一要務。如果不在這類事務上花最多的時間,管理者就是不務正業。
緊急但不重要。包括批閱日常文件、工作例會、接打電話等。這類事務也需要管理者趕快處理,但不宜花過多的時間。
不緊急也不重要。包括可不去參加的應酬、冗長而無主題的會議等。對於這類事務,你可以先想一想:“這件事如果根本不去理會它,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如果答案是“什麼事都沒發生”,那就應該立即停止做這些事。
使用時間最忌把時間切成零星的碎片,要盡量把自己的時間集中起來使用。集中時間的多少要依工作事物的需要而定,集中得過多,也會造成浪費。把要完成的工作任務,按小時、天、周的先後次序排好,然後按計劃逐個完成。在自己可控的時間內工作任務安排緊張而有節奏,並盡力把不可控的時間轉化為可控的時間,善於在不可控的時間內處理事務。一般來說,在職場裏工作的“老黃牛”們,時間集中較多者往往是時間利用率最高的。
集中“開墾”
每天首先著手最重要的工作。一般而言,單位裏每天都有許多事務,一個人在一天的不同時間裏,精力狀況是不一樣的。通過專家研究表明,人和其他生物的生理活動都有明顯的時間規律。人的智力、體力和情感都顯現出一種周期性的變化,也就是人體內“生物鍾”在起作用。不少人錯誤地認為,他們可以先處理好最次要的事激勵自己,最後再麵對最重要的工作。這其實是一種不經濟的利用時間的方法。把它拖到最後來幹,你在單位經過了一天的工作,多數情況下都已經疲憊不堪了,很難有足夠的精力來考慮它,餘下的時間也不會很多,想把它做好很難。
為了把工作順利完成而不被老板開出去,在單位裏工作的你,應該找出自己一天中什麼時間工作效率最高。要充分利用自己效率最佳的時間段,來處理最重要和最難辦的事情,而把精力稍差的時間,用來處理邊緣的、好耕的“地塊”。經常性的工作,相應的規則都應在規章製度中明確規定,照章辦事。問題出現後,把具體情況和處理辦法寫下來作為日後處理同樣問題的範例。這些範例經過逐漸修訂改進而形成標準化,這樣的話你就可以擺脫瑣事的糾纏。
現代“老黃牛”要保持優化的工作秩序,考慮好先幹什麼,後幹什麼,使自己的工作有條不紊,逐步規範化。不能東一耙子、西一掃帚,更不能顧此失彼。有了規矩,成了方圓,往後的工作生活就可以直接套用了。
有備無患
你或許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急需要打開某個網頁或下載某個文件,但是網速卻慢得像爬蟲;離預定好的約會還有半個鍾頭的空餘時間;焦急地等待某人或某物,卻不知道他(它)什麼時候會到來;心情不好或情緒不高,不想做任何需要投入精力的工作;所有任務都已完成,而下班的時間還未到來。
通常,人們遇到這些情況時,會采用兩種方法去對待:或者百無聊賴地等待,或者隨便拿起一項工作來做。無所事事地等待相當於慢性自殺,因為你的生命會在你發蒙時一刻不停地流逝;而隨便進行一項工作,最可能的結果是工作效率極其低下,在這段時間過完時又必須放棄手頭的沒有完成的工作,下次再重新開始。對待這樣的空白時間最好的方法是:預先準備一兩件備用的任務,而利用這樣的時間去進行(不是完成)!
此外,化零為整也很重要。把零碎的時間用線“穿”起來,所謂零碎時間是指不構成連續時段,在兩件事之間的空餘時間。有效地利用零碎時間,可以增加工作的密度,加快前進的速度。這樣的備用任務要求具備的特點是:不需要耗費大量的腦力去思考;隨時可以開始,隨時可以中斷,並且下次可以繼續進行;沒有時間的壓力,不必在某個時間非完成不可;能給自己帶來一定的樂趣。這樣的事情有:瀏覽報刊雜誌,閱讀有益的但是非專業的書籍,查看網絡新聞,隨意訪問自己感興趣的網站,對自己已完成的工作成果進行美化加工(例如整理文檔,修飾繪圖設計),整理文件,將顧客名單裁成小條等等。如果你安排好了這樣的任務,你不光可以把這些需要等待的空白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並且還可以有額外的驚人收獲:排列整齊的辦公用品,整理過的有價值的新聞或言論,或者在幾個月就可以讀完你想讀而你一直認為沒有時間去讀的各種名著。
今日事,今日畢
沒有任何工作任務會因為你回避它而自動消失,沒有任何煩惱會因為你不去想而煙消雲散。你沒有別的選擇,隻能去麵對,隻能去迎接挑戰。記住:世界是屬於那些善於思考,也善於行動的人的!隻有當天完成當天的任務,而不是拖延到明天,時間利用率才能提高。今天該做完的事情都做完了,可以先“歇歇腳”,如果拖到明天,就是晚上也睡不踏實啊。連日本效率專家桑名一都說:“昨天已是無效的支票,而明天是預約的支票,隻有今天才是貨幣,隻有此時此刻才具有流動性。”
你每天都需要做一些日常工作,以和別人保持必要的接觸,或者保持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這些工作包括查看電子郵件,和同事或領導交流,瀏覽你必須訪問的BBS,打掃衛生等等;這些常規的工作雜亂而瑣碎,如果你不小心對待,它們可能隨時都會跳出來騷擾你,使你無法專心致誌地完成主要的任務,或者會由於你的疏忽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處理這些日常工作的最佳方法是定時完成。在每天預定好的時刻集中處理這些事情,可以是一次也可以是兩次,並且一般都安排在上午或下午工作開始的時候,而在其他時候,根本不要去想它!除非有什麼特殊原因(例如你在等待某個人發來的緊急郵件),否則,強迫自己在預定時刻之外不要查看郵箱,不要瀏覽BBS,不要去找領導彙報工作,這樣,處理這些事務的效率才會提高,並且不會給你的其他主要工作帶來困擾。立足今天,珍惜今天,凡今天能做的事,決不能推到明天。
明朝文嘉就有《今日》詩:“今日複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做,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做人今日始。”老先生說得多麼透徹,多麼精辟啊!
每日反芻拉新車
新時代的“老黃牛”要有新時代的做法。“老牛”拉破車的效率太低了,必須提高單位時間的利用率。做任何事情,都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以便縮短時間。有成效的“老黃牛”並不會感到肩上的擔子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相信自己的時間是充分的,總認為還可以擠出更多的時間來。要想拉新車就得每天都進行反芻。
職場裏的“老黃牛”最容易犯這樣的錯誤:用各種活動把一天的時間表排得滿滿的,以致沒有一點機動時間處理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事件。如果出現意外情況,你就不得不放棄計劃中的工作,來處理突發事件,而今日未完成的工作,就必須加進明日的工作表中。工作是一場馬拉鬆,而非短跑,如此給自己加壓,你是超人嗎?你能堅持多久?因此,你應每天留些時間,即使沒有發生突發事件,也可以利用機動時間處理一些較次要的問題。或與同事聯絡一下感情,或可休息一會兒,考慮一天工作中的得失等。這樣,你就可緊張而又不失輕鬆地完成一天的工作,從容地麵對明天的挑戰。
蠻幹不如巧幹
巧妙利用時間
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職場裏的“主人”也有決策失誤的時候。而一向考慮周全的你,不能貿然反對,更不能馬上實施。怎麼辦呢?做事謹慎認真的“老黃牛”,會隨時抓住機會和“主人”溝通,了解“主人”的想法,然後提出自己的意見。麵對麵的交談,永遠比白紙黑字千萬字的報告來得更直接,更會為自己意見的表達節省寶貴時間。會議上出現意見分歧,當機立斷說出自己的想法,散會後便不會浪費多餘的時間去糾纏。有時“主人”可能派你參加一些會議,如果你碰到這種情況,不要被突發事件輕易打亂你的時間表。在參加之前,先了解會議主題,什麼級別的人參加。衡量會議是否重要,沒必要親自參加的派秘書去做會議紀要備案,而不要一味地在“主人”指令下盲目地一坐就是半天。
如果在參加時發現會議不必記錄,不必發言,也沒必要結交旁人,會議時間又頗長,隻能一邊枯坐,一邊為耽誤的工作心急如焚,可提前訂好手機鬧鍾,然後在電話振鈴中悄悄退場。或找個僻靜角落,將緊要文件攤開做功課,總之不要任時間空度。
找準關鍵人
緊急事件需要其他部門配合,找了多遍負責人都不在,其部門下屬又畏首畏尾怕擔責任,做事拖遝,一點都跟不上節奏,相信你一定碰到過這樣的情況。
一件事情的成功,需要太多人共同努力。協作過程中,要抓住部門領導,找到專門的負責人,將需要協作的細節發電子郵件給他,請他群發給需要的員工,既節省時間更提高效率。
保持桌麵整潔,丟掉筆記本
習慣性地把隨手要用的文件、郵件存到電腦桌麵,為的是使用方便。可是著急時偏偏找不到最急著要的那份。怎麼辦?就像一張幹淨的辦公桌可以省卻你尋找文件的時間,一個幹淨利落的電腦桌麵也能節約你的精力,避免在文件中突圍的煩躁心理。每兩天清理一下電腦桌麵,不急用的保存到分類文件夾,用過的放到回收站,剩下的自然是馬上要用的文件,一目了然!
每天背一個5斤重的筆記本電腦上班,需要找電話本時往往要饒過兩個厚重的名片夾、一個記事本、另一個電話本、麵巾紙、手機,最後你已經忘記自己要找什麼了。繁忙的工作使你不僅心理上背負壓力,連身體也要做苦力,實在該問問自己是否一定要帶許多東西。放棄背筆記本電腦上班,所有的資料可以通過網絡傳遞;所有的名片夾都可以放在辦公室,因為理論上,回家就應該把工作的開關關閉;把重要的資料在家裏電腦上做個備份,你會發現包裏隻有一部手機的感覺原來是如此的“生命可以承受之輕”……
後續儲備要做好
總感覺自己的管理工作有問題,又找不出原因,隻能在一天24小時內苦苦思索。手機、筆記本總在關鍵時刻習慣性沒電;工作沒了激情就換,回首望去,感覺稍看得上眼的單位已被自己踏遍。健康良好的工作狀態對自己卻永遠是一個傳說。
這就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多聽培訓課,取些“聖經”。手機、筆記本注意利用會議期間及時充電,頭腦也要及時充電,這樣才能保證在職場裏如牛得草;在辦公桌抽屜,珍藏一兩本自己心愛的讀物,加班時不妨放大音量聽心愛的音樂。生活是工作的源頭,生活快樂,工作起來自然快樂。而快樂的前提是你必須將後續儲備做好。
不做工作狂
現在的工作項目沒做完,新項目的實施馬上就要開始,隻好拋棄一切,留在單位加班。倘若總把工作當成宇宙的中心,豈不在公轉自轉中,永遠失去自己。無奈的加班隻會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心情嚴重鬱悶,自己不開心,也不會給別人什麼好臉色。
在單位工作的黃金時間裏,盡可能全身心投入重要事情。次重要的工作事項,請下屬做,自己從旁指導即可。重大緊急的事情,自己必定需要耗費大量精力解決關鍵問題,請下屬們配合細枝末節的處理和善後,將工作項目及時分散給不同的人,對他們的成果再進行整合,這是提高效率,避免做工作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