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內間”是孫子在《用間篇》中提出的五間之一。官人,指敵國官吏。孫子說:“所謂內間,就是收買敵國官吏作間諜。”《十一家注孫子》杜佑注:“因在其官失職者,若刑戮之子孫與受罰之家也。因其有隙,就而用之。”就是說,在敵國的官員中,有賢達而失去官職的,有犯罪而受過刑罰以及株連其家族的,甚至還有受君主寵幸但貪於財物的,有屈居下僚得不到重用的,有想乘著戰亂而施展才幹的,有反複無常,立場不穩的,這些官吏“因其有隙”,都是可以秘密地用豐厚的錢財去疏通拉攏,作為內間的。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內間是隱藏在敵人內部的定時炸彈,他們對敵人的危害也最大。古今中外的軍事家,常常使用內間來扭轉被動局麵,創造戰爭奇跡。
今天,間諜戰已從軍事領域擴展到經濟領域。在競爭激烈的商戰中,競爭各方用重金收買對方要害部門的官吏,許多絕密的經濟情報、科技情報也就成了馬路新聞,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
可見,內間是隱藏在敵方陣營中的伏兵,它的特殊作用是無法替補的。
古今兵家都認為用間知敵或用間惑敵是製勝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對收買敵國官吏充當內間,更是不惜血本,以間助戰。
公元1125年,金兵攻破北宋國都汴京(開封),將宋徽、欽二帝及秦檜等一些朝中重臣俘獲,秦檜當了俘虜後,貪生怕死,經不住金人威逼利誘,賣國求榮,充當金人內間被釋放回朝。秦檜南歸後,巧舌如簧地吹噓自己是抗金的英雄,得到了昏君南宋高宗的重用。
此時,戰場上的形勢對南宋有利。一代名將嶽飛率領的嶽家軍紀律嚴明,戰鬥力強,多次打得金兵聞風喪膽,弄得金將兀術焦頭爛額。這時,兀術想起被送回南宋的秦檜,暗中派人給秦檜送信,命他設法除掉嶽飛。秦檜得信後,指使手下人奏請高宗撤兵。在嶽家軍連戰皆捷,收複中原有望的大好形勢下,昏君高宗竟聽信秦檜讒言,一日內連下12道金牌,勒令嶽飛班師回朝。以後,秦檜又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了年僅39歲的抗金名將嶽飛,使金人拍手稱快。
又有一次,北宋使者宇文虛已策劃好刺殺金朝皇帝,密寫蠟書送到南宋朝廷以求外應,不幸蠟書落入秦檜之手,他壓下不報高宗,卻將此情報泄露給金人,遂使宇文虛全家被誅。秦檜就是這樣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不惜賣國求榮,甘當內奸。難怪宋金議和後,金帝向高宗招呼道:“吾聞秦檜賢”、“毋易宰相”,要死心塌地為金人效勞的秦檜一直當宰相。秦檜也心領神會,以身相報,為使南宋軍隊散亂無力,在選任將帥時,“必選駑才”,造成南宋國勢衰微,一蹶不振。
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
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
“鄉間”是孫子在《用間篇》中提出的“五間”之一。因,憑借,利用。鄉人,泛指敵區的百姓,也可以是敵將的家鄉人。孫子說:“所謂鄉間,就是利用敵國的鄉民作間諜。”
鄉間,又稱因間。鄉間,因是利用敵國鄉裏的普通人做間諜,有兩大好處,一是熟悉情況,二是有合法公開的身份。這兩點使鄉間能深深地隱蔽自己,並能準確地了解敵情。因此,雖然投入較少,卻可獲得較滿意的效果。
用鄉間刺探軍情,往往不被敵方注意,因而也容易成功。
元朝末年,陳友諒攻陷了太平府,派人約張士誠協同攻打南京。朱元璋對將軍康茂才說:“二敵聯合,對我們十分不利,如果我們能先打敗他們一路,事情就好辦了。你能設法誘使陳友諒早一點來打我們嗎?”湊巧,康茂才家裏有個看門的老頭,過去曾侍奉過陳友諒。
於是,康茂才就讓這個老頭帶一封書信,乘小船直到陳友諒軍中,詭稱:“將軍攻打金陵,康茂才願做內應。”陳友諒信以為真,急忙問道:“康公現在在哪裏?”“正把守江東橋。”老頭答。“是什麼橋?”“是木橋。”陳友諒問清情況後,賞給老頭許多錢,打發他回去。臨別時,陳友諒叮囑道:“我帶領部隊趕到會合點後,以招呼老康為暗號。”
看門的老頭回來彙報了情況後,朱元璋大喜,他預先布置好了圈套,結果把自投羅網的陳友諒軍殺得大敗。
一個看門的老頭,並非多麼賢能的智士,隻因他和陳友諒有些舊交,就很容易地騙過了狡詐的陳友諒。鄉間往往是利用了普通的鄉民充當間諜,不惹人注目,所以便於出入敵營,傳遞情報,竊取機密。
有鄉間,必有反鄉間。尤其是主動投誠、願作鄉間者,更要察言觀色,細致考察、分辨。北周時,趙文表率兵討伐叛亂的仡佬族。當時,通往仡佬族人居住區有兩條道路,一條平緩一條險峻。北周軍正為難之際,突見有仡佬兵主動求見,說願作向導。趙文表對他們歸順之心深表讚許,同時把他們打發走了。說:“這條道平坦寬闊,不需要向導引路。”諸將表示不解。趙文表解釋說:“這兩個仡佬兵特意來引我走平路,這必定是已經在那裏設了伏兵,誘我上鉤。我將率兵走險道,出其不意。”北周軍從險路繞向仡佬族後方,仡佬兵無奈,隻得出降。這說明趙文表善於識破“鄉間”的詭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