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間 篇 二、要點精析(3 / 3)

用間如用兵,要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才難以讓人識破。《魏書·侯淵傳》記載這麼一件事:北魏都督侯淵率軍攻打蘇州城。進軍途中,侯淵虛張聲勢,在距蘇州城百餘裏處遇到了敵軍。侯淵暗地裏埋伏好,等敵軍過去後,從背後突然襲擊,一舉破敵,俘獲5000敵兵。侯淵對5000名俘虜既不殺害,也不收編,而是發還他們的馬匹和武器,放他們回蘇州城。部屬不解其意,紛紛勸解,侯淵不聽,卻命令部隊跟隨俘虜前進。經過一夜行軍,拂曉時分來到蘇州城下。守城的敵將懷疑剛逃回的士兵是和侯淵約好,將要裏應外合破城池的,就帶著少數親信棄城逃走。侯淵乘機率軍入城。其實5000被俘虜過的敵兵並不是北魏軍的內應,侯淵設計造成了敵將的錯覺,這正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用間到如此地步,稱得上智謀高超,使敵防不勝防。

死間製敵

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間也。

“死間”是孫武在《用間篇》中提出的五種用間方法之一。孫子說:“所謂死間,是指故意製造散布虛假情報,讓我方間諜知道,然後再由他傳給敵間,誘使敵人上當受騙。”誑,欺騙。

死間是讓我方間諜去欺騙敵人。這分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在欺騙敵人時,讓我方間諜也蒙在鼓裏,傳遞假情報給敵人。或故意讓敵方抓住我間,敵必以死脅迫,或用重金收買,威逼利誘,使他說出情報。事後敵人發現受騙後必然要處死我方間諜;第二種是為了捕捉有利戰機,不顧我方派到敵方去的情報人員尚未撤回,就開始軍事行動,使敵人對我方派去的情報人員產生懷疑而將其處死。第三種情況與離間相似。即故意散布假情報,讓敵人上當後自相殘殺,這是一種借刀殺人的謀略。

宋高宗紹興四年,南宋名將韓世忠駐守鎮江。此時金軍和南宋叛將劉豫聯合起來,分幾路入侵南宋。韓世忠於是從鎮江率兵北渡,命統製解元守衛高郵,等待金人的步兵,自己親率騎兵駐守在揚州北麵的大儀,以抵禦敵人的騎兵,並且伐木築起柵欄,自己斷了軍隊後撤的歸路。當時朝廷正派魏良臣出使金國議和路過此地,韓世忠故意撤掉炊灶,騙魏良臣說:“皇帝來了詔書,命令我軍移兵屯守江南。”魏良臣走後,韓世忠隨即上馬,命令全軍道:“看我的鞭子所指的方向行動。”於是大隊人馬跟隨韓世忠兜了一個圈子,又回師大儀,把兵馬布置為五陣,又暗設埋伏20餘處,相約聽到鼓聲就立即出擊。魏良臣到了金軍那裏,金人詢問南宋軍隊的動靜,魏良臣就把自己所看見的全部和盤托出。金將聶兒孛堇聽說韓世忠已經退兵,非常高興,立即率兵到了離大儀5裏遠的江口,副將撻勃也率鐵騎1000餘人到了宋軍五陣的東麵。韓世忠見時機成熟,傳令揮旗擂鼓,即刻伏兵四起,兩軍的旗幟交雜,金軍大亂。宋軍五陣輪番出擊,突擊隊又手持長斧,上劈金兵,下斷馬足,不少敵兵身披重重的鎧甲,陷進水稻田裏。韓世忠又令騎兵從四麵八方衝殺,使金軍人馬俱死,金軍副將撻勃也等人被擒。這是韓世忠向暗地通敵的朝廷使者魏良臣顯示虛假的動態以誘敵,從而取得戰鬥的勝利。

間諜為了戰爭的勝利甘願犧牲自己,這樣的“死間”令人敬佩;另外一類“死間”,則是兵家名將從戰爭大局出發造成的,他們的悲慘命運讓人同情。秦末楚漢戰爭時,劉邦大將韓信攻無不克,接連破魏、擊趙、兵臨齊國曆城。這時謀士酈食其攜帶漢王劉邦的信件,出使齊國。齊王因韓信連戰皆捷,早有怯戰之意,又被酈食其曉以利害,決定向漢王求降。韓信明白齊王求和是迫於武力威懾,日後恐會有反複。於是就改變了主意,趁齊王麻痹之機,突然發兵擊破毫無防備的曆城,又攻下齊都臨淄。齊王惱羞成怒,殺了酈食其。

唐代名將李靖也曾采用韓信之計擊敗突厥。公元630年,突厥侵擾中原,唐太宗派李靖率兵平亂。突厥王頡利可汗兵敗求和,唐太宗派唐儉等前往安撫招降。頡利可汗表麵上順從屈服,但還有些猶豫不決。李靖對部屬說:“這次突厥雖遭失敗,但還有10萬餘眾,如果日後回到漠北,就很難控製住他們了,不如趁現在談判之際,頡利放鬆戒備,我軍選拔精銳的騎兵突然襲擊,攻其不備,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部屬提出我們的使者正在突厥營中,發起進攻會危及他們的生命。李靖則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犧牲唐儉他們幾個人,而贏得戰鬥的勝利也是值得的。於是唐軍連夜進發,大破突厥。

韓信與李靖既然同意齊王、突厥請降,又乘其不備實施突襲,在道義上是不可取的。但戰爭要靠詭道取勝,為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與手段,酈食其等人的命運雖使人同情,但相對於成千上萬死於戰火的士兵與老百姓,兵家以少數使者的生命為代價,換取戰爭的勝利,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由此可見,“死間”是一種特殊的謀略,不到萬不得已,不宜出此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