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計錦囊
“瞞天過海”是使用偽裝的手段,引誘對方;利用機會、乘人之危來坐享成功的策略。也就是在外表上裝作就要采取行動,對對方保持警戒之心;但實際上卻不采取任何行動。如此反複偽裝,使對方誤以為這僅僅是虛張聲勢,而慢慢怠於警戒。這時即刻抓住對方的疏忽,乘虛而入,給予致命的一擊。總之,采取各種隱蔽措施,克服敵方的偵察、監視和封鎖,順利地實施己方兵力的動機。這就是“瞞天過海”。
瞞天過海的關鍵在於一個“瞞”字。瞞得過則大功告成,瞞不過則弄巧成拙。但是,“瞞”不是最終目的,而是“過海”的必要手段。此計中的“天”指對自己構成威脅的對象。要善於抓住“天”的弱點施謀設計,使“天”變成聾子和瞎子。用“瞞”解除“天”的威脅,“過海”也就不難了。
瞞天過海的情形很多,大而言之,可分為以下幾種:
1隱跡潛蹤。即把自己的蹤跡隱藏起來。一般情況下,對方要根據我們的蹤跡來判斷我們的意圖,要根據我們的行蹤來對我們施以幹擾或攻擊。如果我們把行蹤隱藏起來,那麼對方就無法判斷我們的行動方向和位置,甚至不知我們是否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對方處在明處,我們處在暗處,我們就可自由靈活地行動了。這就屬於《孫子兵法》中的“無形論”。無形論認為:謀劃一定要機密,行動一定要無形,使敵人捉摸不定或產生錯覺,進而掩蓋自己的行動。
2轉移視聽。即把對方的注意力轉移到公開的行動上來,而使其忽略在這種公開行動中隱藏的不公開行動。在對抗行動中,如果能做到“無形”,當然是最好的,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很難做到的,稍有不慎,露出蛛絲馬跡,反倒使對方更加警覺。如果以一種行動來掩蓋另一種行動,那麼對方就會被迷惑,進而產生一定的盲區,我們便可在他們的盲區內行動而不被發現。
3示假隱真。就是向敵人出示一定的假象,而把真的行動或意圖掩護或隱蔽起來。虛假的東西很容易製造,所付的代價或所冒的風險都較小,而對對方的蒙騙作用又相當大,所以這種策略常常被先采用。
4陽奉陰違。即表麵上遵從,暗地裏卻不執行。表麵上的服從可以騙得信任,並削弱對方的警惕,有時甚至可以獲得對方主動提供的有利條件,暗中另行其事的時候,則不會被發現。而暗中另行其事則可以實現自己的真正的目的。“陽奉陰違”與“陰在陽內”不同,前者是以臣屬朋友等身份出現,以假的隱蔽真的,後者一般公開身份與實際身份是一致的。
對瞞天過海之計,可采取如下防範對策:
1發現疑點。俗話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無論事情做得怎樣隱蔽,神秘,總要露出一定的蛛絲馬跡來。我們便可抓住這些可疑之點,順藤摸瓜,見微知著,發現敵人的真正意圖。絕不可被一些表麵的現象所迷惑,因為對方為了隱蔽自己,有時要施放一些煙幕彈,讓我們辨不清目標,但越是這時我們越要提高警惕,因為“煙幕彈下,必有勾當”,越是遮遮掩掩,就越是可能有見不得人的東西。
2寧有虛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特別是對那些與我們有直接的利益衝突的人,更要認真提防。要常備不懈,以防不測。做到“寧使我有虛防,無使彼得災害”,隻有把對方時時置於我們嚴密的監視和控製下,才能不被他所蒙蔽和欺騙。
3及時反饋。無論發現對方有什麼新的動向,特別是在策略行為方麵的變化,都要及時發現,並進行全麵的信息反饋,做出準確的判斷。絕不能熟視無睹,聽而不聞,視而不見。在這裏“及時”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發現過晚或是反應遲緩,都會給對方以可乘之機,最後失去戰機,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4窮追不舍。如果發現對方正在渡海或者已經渡過大海,並爬上了岸邊,我們也絕不要輕易放他們逃走,哪怕隻有一點可能,也要堅決窮追不舍,以挽回損失。要想追上已經逃走的敵人,要有比敵人更快的速度,或者選擇比敵人更近的捷徑。另外,還要預先防範敵人過海之後的企圖,使之過海之後也難以實現最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