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常見病運動治療篇
1.失眠
現代人因為生活或者工作中的壓力過大而失眠,這不僅影響了我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還會危害身體健康。有一種簡易可行的穴位按摩法,能夠有效治療現代人的失眠。1.用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指端分別放在兩側耳尖上兩橫指處的率穀穴,進行前後來回推動,按摩約半分鍾,能夠起到除煩鎮靜的作用。2.用雙手拇指肚緊貼在兩眉頭處,然後在眉毛上方同時做左右來回抹動,按摩約半分鍾,具有安靜催眠的作用。3.用雙手中指指端輕輕按揉耳垂後的凹陷與枕骨下的凹陷連線中點處的安眠穴,按摩約2分鍾,具有鎮靜助眠的功效。4.用雙手中指指端輕輕按揉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1寸凹陷處的太陽穴,按摩約1分鍾,可以起到醒腦安靜的作用。5.用食指、中指兩指指端輕輕按揉兩眉頭凹陷處的攢竹穴,按摩約1分鍾,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6.用中指指端輕輕按揉兩眉頭連線中點處的印堂穴,按摩約2分鍾,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在采用以上的按摩法治療失眠時,有幾點注意事項需要我們注意:第一,本法要每天操作一次,在臨睡前進行。第二,在頭麵部按摩時,手的力量不宜太重,否則過強的刺激反而對助眠無益。第三,平時要多參加體育活動,活動身心,避免情緒過於緊張,解除焦慮,這樣才可自然入眠。第四,臨睡前不宜喝濃茶或咖啡。
2.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係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係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並引起各種各樣症狀和體征的綜合征。本病屬中醫學“痹證”範疇。臨床辨證主要分為肝腎虧虛、風寒濕痹兩種類型。頸椎位於頭部、胸部與上肢之間、又是脊柱椎骨中體積最小,但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負重較大的節段,由於承受各種負荷、勞損,甚至外傷,所以極易發生退變。大約30歲之後,頸椎間盤就開始逐漸退化,含水量減少,並伴隨年齡增長而更為明顯,且誘發或促使頸椎其它部位組織退變。生物力學角度來看,第5~6、第6~7頸椎受力最大,因此,頸椎病的發生部位在這些節段較為多見。有統計表明,50歲左右的人群中大約有25%的人患過或正患此病,60歲左右則達50%,70歲左右幾乎為100%,可見此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下麵這一套頸部保健操,可防治頸椎病。1.仰頭觀天取直立體位,兩手下垂,兩腳與肩同寬,頭緩緩抬起,仰望天空,仰視角盡量達最大限度,眼睛盯住一個目標,保持這種姿勢15秒鍾左右。2.按摩頸部取直立或坐式,用雙手拇指按揉頸部後側,先按中間部位,後按兩側肌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複按揉15次。3.兩目虎視用手足撐地,使身體呈弓形。然後轉頸回頭,左顧右盼,左右各轉動15次。要領是:左顧右盼時重在轉頸部,不是隻轉眼睛。4.搖頭晃腦即將頭部按前、後、左、右的順序搖晃。如此將頭部搖晃一周,再向反方向搖動。左、右各做10次。5.互相爭力兩手十指交叉,手掌置於頸項後,將頸部用力向前推,頸項則向後挺直,兩力方向相反。與此同時,左右轉頭搖晃5次。放鬆,停片刻後再重做。但是需要我們注意的是,當我們發生頸痛之後,最好先找骨科醫生檢查,做出明確診斷,自己不可輕易搖頭晃腦或找理發師推拿按摩。急性期的頸椎病不但不能搖頭晃腦,還應戴上頸箍製動。所以,在做這套保健操之前,我們要選弄清自己的病症。
3.腦中風
腦中風是一組以腦部缺血及出血性損傷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又稱腦卒中或腦血管意外,具有極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主要分為出血性腦中風(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腦血栓形成)兩大類,以腦梗塞最為常見。腦中風發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中風的死亡率也有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的趨勢,由於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目前認為預防是最好的措施,因此,加強對全民普及腦中風的危險因素及先兆症狀的教育,才會真正獲得有效的防治效果。梳頭對腦中風能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我們平時所說的:“梳頭十分鍾,預防腦中風”,也就是這個道理。腦中風是一組以腦部缺血及出血性損傷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又稱腦卒中或腦血管意外,具有極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腦中風發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由於一直缺乏有效地治療措施,目前認為預防是最好的措施。用梳具梳頭可刺激頭部經絡和內髒相對應於頭皮的全息穴位,把操作時產生的生物信息,通過經絡與全身的傳感關係作用於頭部,使頭部毛孔張開,邪氣排泄外散,疏通經絡,振奮陽氣,祛淤充氧,調理髒器,從而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梳頭還能加強神經反射作用,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這種微妙的關係和微妙的作用,貫穿於梳頭的全過程。從另一方麵說,要想獲取較好的理療效果,梳頭時要有耐心,梳具作用到頭皮,反複進行,頭皮能產生微熱最好。一般來說,用梳頭達到保健作用,最好每次梳理的時間在10分鍾左右,早晚各進行一次效果最為理想。玉質梳和牛角梳最為理想,因為它們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對人體的健康大有裨益。
4.假性近視
假性近視是相對真性近視而言。真正的近視眼是正視眼的屈光係統處於靜止狀態,即解除了調節作用後,眼的遠點位於有限距離之內。換句話說,近視眼是由於先天或後天的因素而造成眼球前後徑變長,平行光線進入眼內後在視網膜前形成焦點,引起視物模糊。而假性近視眼,是在看遠處物體時還有部分調節作用參加。從表麵上看,假性近視也是看遠模糊,看近清楚,但散瞳驗光檢查時又沒有相應的屈光度改變。那麼,為什麼看遠處也不清楚呢?這是由於經常不正確的用眼,睫狀肌持續收縮、痙攣,得不到應有的休息,晶狀體也隨之處於變厚的狀態。這樣平行光線進入眼內,經過變厚的晶狀體屈折後,焦點落到了視網膜前麵,看遠處的東西自然就不清楚了。這個時期由於眼球還沒有變長,如果能夠適當地休息和治療,注意用眼衛生,合理使用眼睛,還有希望恢複正常視力,所以叫假性近視。如果在假性近視階段不及時糾正和治療,久而久之就會發展成真性近視。鑒別真性和假性近視,除到醫院驗光外,簡便的方法可在5米遠處掛一國際標準視力表,先確定視力,然後戴上300度的老花鏡,眺望遠方,眼前會慢慢出現雲霧狀景象,半小時後取下眼鏡,再查視力,如視力增強,可認為是假性近視;如視力依舊或反而下降,你可按這種方法每天進行一次,連續重複三天,如視力仍無改善,就可以確定為真性近視。假性近視一般是由於長時間近距離工作,用眼姿勢不良,伏在桌上、躺在床上或動蕩不穩的車廂裏看書;光線過強過弱等使眼睛睫狀肌常常處於緊張、疲勞狀態,造成視力減退。如經適當休息或用阿托品藥水滴眼,使麻痹痙攣的睫狀肌放鬆,視力就可恢複。常見於青少年學生在看近物時,由於使用調節的程度過強和持續時間太長,造成睫狀肌的持續性收縮,引起調節緊張或凋節痙攣,因而在長時間讀寫後轉為看遠時,不能很快放鬆調節,而造成頭暈,眼脹,視力下降等視力疲勞症狀。這種由於眼的屈光力增強,使眼球處於近視狀態,稱為假性近視。假性近視和真性近視從症狀上看都有視力疲勞、遠視力不好而近視力好的特征。但假性近視屬於功能性改變,沒有眼球前後徑變長的問題,隻是調節痙攣,經睫狀肌麻痹藥點眼後,多數可轉為遠視或正視眼。如果按真性近視治療戴了近視鏡片,眼睛會感到很不舒服,因它並沒有解除調節痙攣,甚至還有導致近視發展的危險。因此假性近視與真性近視的治療不同。對於假性近視來說,按摩效果很好。當然,對於真性近視,按摩也能起改善視力的作用,下麵介紹兩種常見的按摩方法。1.個人獨自按摩法取坐位或仰臥位;自行按壓睛明、攢竹、魚腰、承泣、絲竹空、太陽等主要穴位;每日晨起、課間、睡前各作1次,每次約5~10分鍾。2.遠眺法在學習或寫字1~2個小時後遠眺大自然景色,使睫狀肌調節鬆弛做眼保健操每日3~4次,也能起到預防治療近視的效果。3.頭頸懸吊飛燕法在床邊放一軟枕,俯臥其上,頭頸部懸吊於床外;雙手抱於後頸,並按壓頭頸;用力抬頭挺胸,雙手用力展開,如燕子飛翔;早晚起床練習,初練時可做10次,逐漸增加至30次。
5.噪音性耳聾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文明的高度發展,導致聽力下降和耳聾的原因越來越多,噪聲汙染、環境汙染和藥物的副作用等都不同程度地損害了聽力。噪音性耳聾是由於長期遭受聲刺激而引起的一種緩慢進行性的聽覺障礙。在日常生產和生活環境中,到處都可以產生大量的噪音,由噪音所致的耳聾叫噪音性耳聾,如鍛工、紡織工和一些叮當亂響的工種或作業,由於長時間受噪音刺激,而致使聽力的嚴重損害,這些都屬於高強度噪音環境中的作用,因此這種耳聾與職業有關。還有就是突然遭到巨大噪音和衝擊波引起的耳聾(如爆破、開山、放炮聲),叫做急性噪音聾也叫暴震聾。強烈空氣衝擊波可產生機械性損傷,震破鼓膜或引起內耳出血,聽覺感受器損傷等。發生噪音性耳聾後,最早出現的症狀是耳鳴,常為高音調耳鳴,另一症狀就是漸進性聽力下降,可伴有眩暈、頭痛等症狀。噪音性耳聾一旦形成,治療是很困難的,因此預防是極為重要的,防治的首要措施是力求降低噪音的強度,裝配隔音和消聲設施,配戴防聲器,如耳塞、耳罩以減少噪音刺激。以下是治療噪音性耳聾的運動治療方法:1.拉耳屏雙手示指放耳屏內側後,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內向外提拉,手拉由輕到重,牽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為限,每次3~5分鍾。這種按摩方法可以並治頭痛、頭昏、神經衰弱、耳鳴等疾病。2.掃外耳先用雙手把耳朵由後向前掃,這時會聽到“嚓嚓”的聲音。每次20下,每日數次,隻要長期堅持,這種按摩方法可以強腎。3.拔雙耳先把兩個食指伸直,然後分別插入兩耳孔,旋轉180度。這樣做3次後,立即把食指拔出,耳中“叭叭”鳴響。一般拔3~6次。這種按摩方法可以促使聽覺靈敏,並有健腦之功。4.鳴天鼓先把兩掌分別緊貼於耳部,掌心將耳蓋嚴,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餘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錯叩擊頭後枕骨部,即“腦戶”、“風府”、“啞門”穴處,耳中“咚咚”鳴響,如擊鼓聲。這種按摩方法有提神醒腦、寧眩聰耳的功效,不僅可作為日常養生保健之法,而且對於中老年人常見的耳鳴、眩暈、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病症有良好的療效。5.推耳輪雙手握空拳,以拇指、示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直至耳輪充血發熱。這種按摩方法可以健腦、強腎、聰耳、明目,也可以防治陽痿、尿頻、便秘、腰腿痛、頸椎病、心慌、胸悶、頭痛等疾病。6.摩全耳雙手掌心摩擦發熱後,向後按摩耳朵的正麵,再向前反複按摩耳朵的背麵,反複按摩5~6次。這種按摩方法可以疏通經絡,對腎髒及全身髒器均有保健作用。
6.牙周病
牙周疾病是常見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害人類牙齒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但以往人們錯誤的認為隻有到老年才會受到牙周病的困擾,其實從5歲開始,牙周病就開始“腐蝕”我們的健康了。牙周病是指發生在牙支持組織(牙周組織)的疾病,包括僅累及牙齦組織的牙齦病和波及深層牙周組織(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質)的牙周炎兩大類。牙周病是多因素疾病,其病因傳統分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中牙菌斑(dental plaque)細菌及其產物是牙周病最主要的病因,是引發牙周病不可少的始動因子。主要是口腔衛生不良,微生物的作用,牙結石刺激,特別是齒齦下牙石危害性最大。全身因素與營養代謝障礙、內分泌紊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有關。此外,創傷、不良修複體的刺激.也是病因之一。牙周病主要症狀:牙齦紅腫、出血、牙齦溢膿、牙齒鬆動,咀嚼無力,食欲減退。同齲齒的護理一樣,關鍵是控製和消除牙菌斑,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天堅持正確刷牙,按摩牙齦,促進牙齦血液循環,增強牙齦組織的抗病能力。注意鍛煉身體,增強機體免疫力。除去局部刺激因素、清潔牙齒和刮除牙周的牙石、牙垢、矯正不良修複體及矯治食物嵌塞,基本可治愈。補充含有豐富維生素C的食品,可調節牙周組織的營養,有利於牙周炎的康複。牙周病發病後應積極治療,初期療效尚好,病變很易阻止,晚期療效較差,以致可喪失牙齒。以下是改善牙周炎症狀的運動方法:以下保健五法,每日數次可健齒。1.舔牙先用舌尖自上牙內側和外側各舔3圈,再用舌尖舔下麵內外側各3圈。2.叩齒先自然地將上、下磨牙輕輕叩擊20次,再重叩20次。重叩擊的方法是上、下磨牙輕叩,觸到時再用力咀咬一會兒。3.吞液閉口咬牙,用兩腮做空漱動作共20次,口內多生唾液,等唾液滿口時分三口慢慢咽下,如咽硬食送入胃中,此時可聽到腸鳴音,立感腹清肚軟。此法除可清口腔外,還可助消化。4.按摩用手指按摩牙齦能促進牙齦血液循環及上皮細胞生長,改善營養狀態,並能耐受食物的摩擦,其方法是把手洗淨,拇指和食指放在牙齦內、外側上做顫動按摩,從上到下一個一個地按。5.揉承漿穴用指尖按壓下頦凹陷處承漿穴上,用力向左、右各按壓30次,對牙周病有益。按壓翳風穴,用手指分別按壓同側耳後翳風穴上,向上向左、右揉動30次。有人認為凡是牙齦出血均由維生素C缺乏有關,便盲目地大量服用維生素C,其實,不注意口腔衛生就不能消除出血,隻有去除牙菌斑,采取有效的口腔衛生措施,才是最終消除牙齦出血,防治牙周病的關鍵。
7.麵部衰老
麵部的皮膚和身體其他各個部位一樣,也需要靠運動來保持自己的活力。麵部皮膚缺少運動,就容易衰老,缺乏彈性。有了下麵這套麵部鍛煉養生操,我們就可以隨時隨地讓臉上的皮膚舒展一下。1.眼部運動首先,做眼保健操,身坐正,腰挺直,兩眼微閉,用雙手輕輕按摩眼睛周圍的肌膚,約2—3分鍾即可;其次,雙目平視遠處或近處綠色植物約5~10分鍾;最後或打5~10分鍾的乒乓球或隨便散步。這樣做旨在讓眼球活動,讓視神經得以放鬆休息。2.練耳先挖後揪先用雙手食指或其他手指伸入耳窩,連續掏挖50次左右,使耳道得以活動;然後,再分別用雙手揪耳朵50次左右,使平時得不到運動的耳朵肌膚得以充分活動,持之以恒,可保持耳聰。3.下巴運動先將牙齒自然咬合,然後有節奏地連續用力發英文字線“V—P”的讀音,使下巴的皮膚得到運動。4.練唇要擴展嘴形這是抹去因老化而在嘴角邊產生皺紋的方法。先把雙唇緊緊地擠壓在一起,不用咬緊牙關。閉上雙眼,想象著在雙唇中擠進一支鉛筆,這時你用一個食指把下巴的肌肉往上壓,用另一食指輕扣雙唇中部想象中的鉛筆,幫助它慢慢離開,然後再擠入想象中的鉛筆,直到你感覺發熱。堅持做15次,每天重複三遍。5.練鼻揉、捏結合先說揉,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及其他手指分放鼻翼兩側,輕揉50次左右,揉時可逐步加力;再說捏,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及食、中指從雙目間起自上而下沿鼻部稍用力進行捏揉,捏揉範圍應顧及鼻骨兩側及鼻翼根基。這樣做既可使鼻部輕鬆,鼻腔通暢,又能預防傷風感冒。搓麵時先洗淨手、臉,雙手先對搓一下,然後用雙手自頭額部從上而下,經雙腮止於齶,適當用力,如此反複搓上50次左右,一天可數次搓麵,既可使麵部紅潤健康,又可減少和防止皺紋及麵部過胖。
8.頭痛
頭痛是困擾現代人的一大疾病之一。當然,引起頭痛的原因很多,頭痛的類型也有多種,比如:前頭痛、偏頭痛、頭痛徹背、高血壓頭痛、神經衰弱性頭痛、三叉神經痛、頭陣痛、解除酒後頭痛、精神壓力引起的頭痛等等,在此我們分別介紹這些頭痛疾病的鍛煉養生的方法:1.前頭痛按印堂、陽白穴。用兩手拇指輪流地推印堂穴(開天門),從印堂穴推至前發際內的神庭穴,推2分鍾。另外,攢竹、合穀、雙太陽、上星、百會穴也能治前頭痛,必要時,可在這幾個穴位中選取揉按。鼻塞流涕者,可增加點按迎香穴。有寒痰咳嗽的人,可以在“肺俞”、“列缺”等穴上推、按、揉、摩、擦。2.偏頭痛治療偏頭痛主要按摩太陽穴,拿、推項後兩側風池穴及其上下部。風池穴宜多揉,頭可有微汗出。另外,頭維、瞳子謬、絲竹空、陽陵泉等穴也治偏頭痛,必要時,可增加按、揉這些穴。還可推、擰項後的正中線,推的遍數可多些,向上推為補,向下推為瀉。主要用拇指按百會穴、湧泉穴,按湧泉穴,氣可下達,頭痛易止。地倉、合穀、人中、頭維、頰車等穴也可酌情選用。3.頭痛徹背如果我們頭痛徹背時,可以按、推項下大椎穴,配合捏兩攢竹穴,推印堂穴。同時可以按摩肩井穴,掖背部兩條大筋,按揉痛點,輕撫背部等。4.高血壓頭痛頭眩、脹痛,多屬實證。主要用拇指腹,以瀉法摩雙太陽穴,繼用尺側側掌從大椎穴始,沿脊柱正中督脈循環線推向長強穴;按、揉湧泉穴,拿足部昆侖穴。必要時,可配合按印堂、頭維、列缺、合穀穴;拿風池穴,以瀉法為主。5.神經衰弱性頭痛頭痛隻限於額、頂、顳部,不甚強烈,似暈似痛,全頭不適,多屬虛證。可按頭痛按摩推拿常規手法治療,以補法為主。即分別在印堂、太陽、陽白、風池、合穀等幾個主要穴上推、按、揉、拿,再用拇指、食指尖捏攢竹穴,用雙拇指自眉心印堂穴處沿眉弓抹過攢竹、魚腰、絲竹空各穴,再用十指尖刺頭額,用側掌指叩擊頭部,用指背輕叩頭部。在進行每個手法中間,穿插用十指梳擦頭皮,可以提神、醒目、清頭、除痛。6.三叉神經痛劇烈頭痛,痛如刀割、火灼、電擊。頭痛呈陣發性發作,部位多在頭側部,多由風、火、痰、瘀等病所引起,屬實證。治此病按摩推拿療效不如針灸來得快,但也能緩解疼痛,如增加按摩次數也可增強療效。一般多用較重手法按、推、拿合穀、頰車、下關、地倉庭、足臨泣等穴,以及按壓阿是穴。7.頭陣痛頭部陣痛時,刺激腳底也具有療效,雖然頭與腳看來似乎毫無關係,但刺激腳底後,卻可立即消除頭痛,可謂效果立見。頭部陣痛刺痛乃是由於血液循環不良所致,有時甚至還會造成手腳冰冷、頭昏眼花等情形。此時可脫掉鞋子,以鑰匙刺激腳底的湧泉穴。湧泉穴位於腳趾頭彎曲時,腳掌上的凹陷處,以手指壓之,會觸到一條較硬的筋。如此可使全身血流順暢,手腳不再冰冷,頭痛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將腳抬放在膝蓋上,一手扶住腳,一手施以刺激。8.解除酒後頭痛酒醉會導致劇烈的頭痛,此時不妨試著刺激頭頂上的百會穴來解除疼痛。百會穴位於頭頂,由左右耳廓上端往上延伸之交會處中央,對於治療頭痛相當有效。首先先握起拳頭,以拇指關節處向頭頂中央用力按壓1分鍾,然後稍停一下再繼續。當你感覺頭頂上的刺激正在蔓延時,即表示正在發生效果。指壓時應全身放鬆,嘴巴微張。這種方法不管是躺著或站著皆有良好效果,若時間許可,可於指壓後搓揉頸後僵硬的肌肉使其鬆弛,讓自己更舒服。9.精神壓力引起的頭痛精神壓力的代表性症狀之一就是頭痛、頭昏,這是持續精神緊張而帶來的症狀,多見於業務人員、管理人員、從事細致工作的人員及考生等。頭痛也有因暫時性疲勞而引起的,但如果長期持續下去,就會轉化為慢性頭痛,疼痛也會逐漸加劇,如若有此症狀,還應該盡早治療。能有效治療頭痛的穴位,在頭部和手、足部均有很多。然而,在由精神壓力引起頭痛的情況下,還是避開頭部穴位為好。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對頭部的刺激反而會增加精神壓力,容易加劇頭痛,不如積極運用手、足穴位。手、足的穴位能有效治療頭痛,說起來,可能會讓人感覺稍微有點不可思議。實際上,各個穴位都是由經脈這個網狀物連接起來的,所以,手、足的穴位有治療頭痛的作用也就不足為怪了。治療因精神壓力引起頭痛的穴位如下:(1)足部穴位拇指和食指捏住,用拇指指肚按壓大腳趾大敦,用指肚按壓至陰穴。(2)手部穴位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商陽穴按壓。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中衝穴按壓。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關衝穴按壓。(3)按壓百會穴氣候變化或疲勞時,很容易因精神上的壓力引起頭痛,此種頭痛可用穴道療法加以改善。例如頭重、頭痛、頭暈等情形,都可利用治頭痛的特效穴——百會穴治療。指壓時,將拳頭抵住頭頂,用力一壓,以讓此刺激能直達腹部。待刺激由百會穴傳至頭部,甚至腹部後,不僅是頭痛,甚至連便秘、頭部充血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4)按摩天柱穴頭痛的時候很難全心投入工作。這時若用手觸摸頸肌,將會發現連接頭部的頸部與肩膀肌肉皆很僵硬,正因如此,才造成血流不暢,引發頭痛的情形。這種情形下,建議以刺激天柱穴來加以改善。首先以圓珠筆抵住一側的天柱穴,然後用力按壓,再以同樣的方法按壓另一側的天柱穴。天柱穴位於發際上二條較粗肌肉的外側凹陷處。待頸肌鬆弛後,血液便能順利流至頭部,消除頭痛。按壓時,圓珠筆應拿穩,並慢慢加強力道,按壓3分鍾後約休息3秒鍾,如此重複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