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活用胡雪岩 第二十章人脈義為先——情能製勝,義可添翼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有了朋友的幫忙,事事順利,沒有朋友,舉步維艱。但是如何交到有益的朋友呢?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在生意場上,金錢、利潤無疑是放在第一位的。但怎樣處理朋友和利益兩者的關係,亦是一門相當高超的學問,欲成就一番大事業的,則必須掌握這門學問。
主動親朋,化敵為友
在成大事的道路上,要想贏得與自己誌同道合的夥伴就需要在自己身單力薄時,主動跟別人搞好關係,一起合作打天下。
在成大事的道路上,一個人孤軍奮戰是不行的,必須聯係誌同道合的朋友。成功時,相互交流經驗和分享快樂;失敗時,相互傾訴和鼓勵,從而取得更加輝煌的事業成就。而要想贏得與自己誌同道合的夥伴就需要在自己身單力薄時,主動跟別人搞好關係,一起合作打天下。
胡雪岩的老朋友王有齡曾經遇到一件麻煩事,他去拜見巡撫大人,巡撫大人卻說有要事在身,不予接見。
王有齡自從當上湖州知府以來,與上麵的關係可謂經營得相當活絡,逢年過節,上自巡撫,下至巡撫院守門的,浙江官場各位官員,他都極力打點,竭盡巴結之能事,各方都皆大歡喜,每次到巡撫院,巡撫大人總是馬上召見,今日竟把他拒之門外,是何道理?真是怪事!
王有齡沮喪萬分地回到府上,找到胡雪岩共同探討原因。
胡雪岩道,此事必有因,待我去巡撫院打聽,於是起身到巡撫院,找到巡撫手下的何師爺,兩人本是老相識,無話不談。
原來,巡撫黃大人聽表親周道台一麵之詞,說王有齡所治湖州府今年大收,獲得不少銀子,但孝敬巡撫大人的銀子卻不見漲,可見王有齡自以為翅膀硬了,不把大人放在眼裏,巡撫聽了後,心中很是不快,所以今天給王有齡一些顏色。
這周道台到底何方神聖,與王有齡又有什麼過節呢?
原來,這周道台並非實缺道台,也是捐官的候補道台。是巡撫黃大人的表親,為人飛揚跋扈,人皆有怨言。黃巡撫也知道他的品性,不敢放他實缺,怕他生事,念及親情,留在巡撫衙門中做些文案差事。
湖州知府遷走後,周道台極力爭補該缺,王有齡使了大量銀子,黃巡撫最終還是把該缺給了王有齡。周道台從此便恨上王有齡,常在巡撫麵前說王有齡的壞話。
王有齡知道事情緣由後,恐慌不已,今年湖州收成相比往年,不見其好,也不見其壞,所以給巡撫黃大人的禮儀,還是按以前慣例,哪知竟會有這種事,得罪了巡撫,時時都有被參一本的危險,這烏紗帽隨時可能被摘下來。
對此,胡雪岩卻微微一笑,從懷裏掏出一隻空折子,填上兩萬銀子的數目,派人送給巡撫黃大人,說是王大人早已替他存有銀子入錢莊,隻是沒有來得及告訴大人。
黃巡撫收到折子後,立刻笑逐顏開,當即派差役請王有齡到巡撫院小飲。此事過後,胡雪岩卻悶悶不樂,他擔心有周道台這個災星在黃大人身邊,早晚還會出事。
王有齡何嚐不知,隻是周道台乃黃大人表親,打狗還得看主人,如果真要動他,恐怕還真不容易。
胡雪岩想來想去,連夜寫了一封信,附上千兩銀票,派人送給何師爺,何師爺半夜跑過來,在密室內同胡雪岩談了一陣,然後告辭而去。
第二天一早,胡雪岩便去找王有齡,告訴他周道台近日正與洋人做生意,這生意不是一般的主意,而是軍火生意,做軍火生意原本也沒什麼,隻是周道台犯了官場的大忌。
原來,太平天國之後,各省紛紛辦洋務,大造戰艦,特別是沿海諸省。浙江財政空虛,無力建廠造船,於是打算向外國購買炮船,按道理講,浙江地方購船,本應通知巡撫大人知曉,但浙江藩司與巡撫黃大人有隙,平素貌和神離,各不相讓,藩司之所以敢如此,是因軍機大臣文煜是他的老師,正因如此,巡撫黃大人對藩司治下的事一般不大過問,隻求相安無事。
然而這次事關重大,購買炮艦,花費不下數十萬,從中間扣了不下十萬,居然不彙報巡撫,所以藩司也覺心虛,雖然朝中有靠山,但這畢竟是巡撫的治下,於是浙江藩司決定拉攏周道台。一則周道台能言善辯,同洋人交涉是把好手;二則他是黃巡撫的表親,萬一事發,不怕巡撫大人翻臉。
周道台財迷心竅,居然也就瞞著巡撫大人答應幫藩司同洋人洽談,這事本來做得機密,不巧卻被何師爺發現了,何師爺知事關重大,也不敢聲張,今日見胡雪岩問及,加之他平素對周道台十分看不起,也就全盤托出。
王有齡聽後大喜,主張原原本本把此事告訴黃巡撫,讓他去處理。
胡雪岩道,此事萬萬不可,生意人人做,大路朝天,各走半邊。如果強要斷了別人的財路,得罪的可不是周道台一人。況且傳出去,人家也當我們是告密小人。
兩人又商議半晌,終於想到一條妙計。
這天深夜,周道台正在做好夢,突然被敲門聲驚醒。他這幾日為跑炮船累得要死,半夜被吵,心中很是氣憤,打開門一看,依稀卻是撫院的何師爺。
何師爺見到周道台,也不說話,從懷裏摸出兩封信遞給他。
周道台打開信一看,頓時臉色刷白,原來這竟然是兩封告發他的折子,信中曆數他的惡跡,又特別提到他同洋人購船一事。
何師爺告訴他,今天下午,有人從巡撫院外扔進兩封信,叫士兵拾到,正好何師爺路過拆開信一看,覺得大事不妙,出於同僚之情,才來通知他。
周道台一聽頓時魂飛魄散,連對何師爺感激的話都說不出來。他暗思自己在撫院結怨甚深,一定是什麼人聽到買船的風聲,趁機報複,如今該怎麼辦呢?那寫信之人必定還會來報複。心急之下,拉著何師爺的衣袖求他出謀劃策指條明路。
何師爺故作沉吟片刻,這才對他說,巡撫大人所恨者乃藩司,但他並不反對買船。如今同洋人已談好,不買也是不行,如果真要買,這筆銀子撫院府肯定是一時難以湊齊,要解決此事,必要一巨富相資助,日後黃大人問起,且隱瞞同藩司的勾當,就說是他周道台與巨富商議完備,如今呈請巡撫大人過目。
周道台聽完,倒吸了一口涼氣。他在浙江一帶,素無朋友,也不認識什麼巨富,此事難辦!
何師爺借機又點化他,說全省官吏中,唯湖州王有齡能幹,又受黃大人器重。其契弟胡雪岩又是江浙大賈,仗義疏財,可以向他求救。
一提王有齡,周道台頓時變了臉色,不發一言。
何師爺知道周道台此時的心思,於是又對他陳述其中的利害,聽得周道台又驚又怕,想想確實無路可走,於是次日淩晨便來到王有齡府上。王有齡早已得到胡雪岩的授意,倘若周道台來求助,切不可為難。於是,等周道台講明來意,王有齡便道:“這件事兄弟我原不該插手,既然周兄有求,我也願協助,隻是所獲好處,分文不敢收,周兄若是答應,兄弟立即著手去辦。”
周道台一聽,還以為自己聽錯了,趕緊聲明自己是一片真心。於是王有齡也就做了個順水人情到巡撫衙門,對黃巡撫道自己的朋友胡雪岩願借資給浙江購船,事情可托付周道台辦。
巡撫一聽又有油水可撈,當即應允。
周道台見王有齡做事如此厚道大方,自覺形穢。辦完購船事宜後,親自到王府負荊請罪,兩人遂成莫逆之交。
其實說胡雪岩主動與周道台搞好關係也不完全正確,因為最初他根本就未想過會結納周道台,但既然中間發生了一點誤會,又何不賣個人情給他。俗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別人受了你的恩惠自當是感激不盡,為你赴湯蹈火在所不辭。胡雪岩也是深諳此道,故才未趕盡殺絕,還給他好處,又實實在在地贏回了一個幫手。
雪中送炭,仗義相助
如果你認為對方是個英雄,就該乘時結納,多多交往。或者乘機進以忠告,指示其失敗的原因,勉勵其改過遷善。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碰到失利受挫或麵臨困境的情況,這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別人的幫助,這種雪中送炭般的幫助會讓他人記憶一生。
“雪中送炭”也不是逢人便雪中送炭,而是放出眼光,擇其有資望者,或將來必有起用之日者,殷勤接納,時相探望,慰其寂寥,解其困難,使其心中感動,當你是“雪中送炭”的君子。
那麼,此種“雪裏送炭”的最好對象就是那些下台人和失意文人,胡雪岩就是這樣做的。當時寶森因為政績平庸,被當時的四川巡撫丁寶楨以“才堪大用”的奏折,借朝廷之手體麵地請出了四川。寶森閑居在京,每日呼朋喚友,吟酒品茶泡賭場,表麵上很是悠閑,其實心中甚感落寞。胡雪岩就特意拜訪,勸說他到上海一遊,費用全部由胡雪岩包了。寶森因為旗人身份限製,在京玩得實在不過癮,就隨了胡雪岩去遊上海,逛杭州,猜拳狎妓,遊山玩水,甚是痛快。遂把胡雪岩視為密友,以後每遇大事,必自告奮勇,幫助胡雪岩在京城通融一番。
阜康錢莊剛開業,胡雪岩就遇到了這樣一件事:浙江藩司麟桂捎了個信來,想找阜康錢莊暫借兩萬兩銀子,胡雪岩對麟桂也隻是聽說而已,平時沒有交往,更何況胡雪岩聽官府裏的知情人士說,麟桂馬上就要調離浙江,這次借錢很可能是用於填補他在財政的空缺。而此時的阜康剛剛開業,包括同業慶賀送來的“堆花”也不過隻有四萬現銀。
這一下可讓胡雪岩左右為難,如果借了,人家一跑,豈不是拿錢往水裏扔?即使人家不賴賬,像胡雪岩這樣的人,也不可能天天跑到人家官府去逼債。但兩萬兩銀子,對阜康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損失。
俗話說,“人在人情在,人去人情壞”,一般錢莊的普通老板大約會打馬虎眼,陽奉陰違一番,四兩撥千斤,幾句空話應付過去。不是“小號本小利薄,無力擔此大任”,就是“創業未久,根基浮動,委實調度不動”。或者,就算肯出錢救麟桂之急,也是利上加利,活生生把那麟桂剝掉幾層皮。
但胡雪岩的想法卻是:假如在人家困難的時候,幫著解了圍,人家自然不會忘記,到時利用手中的權勢,行個方便,何愁兩萬兩銀子拿不回來?據知情人講,麟桂這個人也不是那種欠債不還、耍死皮賴的人,現在他要調任,他不想把財政“空缺”的把柄授之於人,影響了他仕途的發展,所以急需一筆錢來解決問題。
想明白後,胡雪岩決定“雪中送炭”。他不惜動用錢莊的“堆花”款項以超低利率,悉數把錢貸給麟桂。
胡雪岩這一寶,算是押對了。在麟桂臨走前,送了“阜康”錢莊三樣禮物:
其一,找到名目,請朝廷戶部明令褒揚“阜康”,這等於是浙江省政府請中央財政部,發個正字標記給“阜康”,不但在浙江提高“阜康”名聲,將來京裏戶部和浙江省之間的公款往來,也委托“阜康”辦理彙兌。
其二,浙江省額外增收,支援江蘇省剿災太平天國的“協餉”,也委由“阜康”辦理彙兌。
其三,將來江蘇省與浙江省公款往來,也歸“阜康”經手。
這樣的一招“雪中送炭”,使得胡雪岩的阜康錢莊不僅不愁沒有生意做,還將生意做到了上海和江蘇去。“雪中送炭”的利益回報,一下就顯出來。
胡雪岩還善於拉攏一些失意的官僚文人充當謀士,頗有孟嚐君遺風,許乃釗便是其中的一個。胡雪岩對他執禮甚恭,專門去函,盛讚他的政績政聲,然後曆訴浙江民眾疾苦,以及當時麵臨的各種窘境,表現出虛心求教的樣子,許乃釗為其所感,忠心耿耿為其服務而不自覺。又比如落魄文人裘豐言,胡雪岩遇節必送禮金,使裘豐言十分感激。正因為如此,時人盛讚其有春秋名士風度。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上,都要靠朋友的幫助。但平時禮尚往來,相見甚歡,乃至婚喪喜慶、應酬飲宴,幾乎所有的朋友都一視同仁。而一朝勢弱,門可羅雀,能不落井下石、乘機漁奪就不錯了,還敢期望雪中送炭、仗義相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