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活用胡雪岩 第十八章做事先做人——亦方亦圓,剛柔並濟(3 / 3)

胡雪岩仿照這種辦法,實際上可以比當年“四大恒”排擠義源時做起來更方便也更狠。浙江與江蘇有公款往來,胡雪岩可以憑自己的影響,將海運局分攤的公款、湖州聯防的軍需款項、浙江解繳江蘇的協餉幾筆款子合起來,換成永興盛的銀票,直接交江蘇藩司和糧台,由官府直接找永興盛兌現,這樣一來,永興盛不倒也得倒了,而且這一招借刀殺人,一點痕跡都不留。

不過,胡雪岩最終還是放了永興盛一馬,沒有去實施他的報複計劃。他放棄計劃,有兩個考慮,一個考慮是這一手實在太辣太狠,一招既出,永興盛絕對沒有一點生路;另一個考慮則是這樣做法,很可能隻是徒然搞垮永興盛,自己卻勞而無功。這樣一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胡雪岩也不願意做。

從這件事情中,我們確實可以看到胡雪岩為人寬仁的一麵。說起來這永興盛來路既不正又經營不善,實際是一個強撐住門麵唬人的亂攤子,使計將它一擊倒地,大約也不會有多少人同情,可能還為錢莊同業清除了害群之馬。即使是這樣,胡雪岩還是下不去手,足見他所說的“將來總有見麵的日子,要留下餘地,為人不可太絕”,並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而確確實實是這樣去做的,這其實可以看作是胡雪岩的一條為人準則。

亦方亦圓,剛柔皆施

做人處世要善識時務大局,做到能方則方,遇圓則圓,方圓兼濟,集百家之長於一身。

兵無常勢,文無定法。做人處世要善識時務大局,做到能方則方,遇圓則圓,方圓兼濟,集百家之長於一身。這就需要人在關鍵時刻善變通達,能因人、因勢、因時而變,學盡中庸之精髓。

在中國曆史上,能把亦方亦圓用到極至的就首推方圓大師胡雪岩了。

縱觀胡雪岩的一生,他能在亂世之中,方圓皆用,剛柔皆施。懂得何時用“善”,何時用“狠”,何時撈一把,何時之財不亂取。總而概括為——圓而通神。

所謂的圓就是圓通、圓活、圓融、圓滿,圍繞著這一個“圓”字,做足了通、活、融、滿,一個喜氣洋洋的大善人型富商大賈的形象便躍然而出了。

不管是對搶了他軍火生意的龔氏父子,還是對刁鑽霸道的蘇州永興盛錢莊,乃至已經實際損害了自己利益的代辦朱福年,胡雪岩對他們的回擊都很幹脆。但有一條原則總是恪守不渝,那就是:總要給對方留個台階,留個後路。

胡雪岩原本就不是讀書出身的,因而像孟郊那樣“萬俗皆走圓,一生猶學方”的心態誌向,胡雪岩是絕對不會有,不能有,也不敢有。作為一個學徒的他,假如還有這種閑適高逸的誌向,十之八九是要先大吃幾年苦頭了。

他唯一能行得通的,便是那萬俗皆走的一個“圓”字。大家怎麼說,我就怎麼說;大家怎麼做,我就怎麼做。體察了人心的喜怒哀樂,順隨了人們的愛憎善惡。做到了這兩點,萬事無不可遂,人心無不可得。

胡雪岩圓而神的處世哲學,深得中國傳統儒家為人處世之個中三昧,因而在複雜的社會及商務活動中左右逢源。因此,胡雪岩的飛黃騰達便不難理解了。都道是方正之士為人稱羨,其實世俗人早有了計較。方正之士的品德風範固然令人肅然起敬,隻是他們猶如那廟裏的神仙聖人,世俗中人自然是萬分恭敬,但在敬的行為之後,便是“遠之”。

這裏邊自有許多道理,非“俗”與“雅”兩個字的判別能交待清楚。不過,方正便會不通,這倒是千真萬確的。

拿那個嵇鶴齡來說,本是一個能言善道、足智多謀的人才,卻落得了“恃才傲物”,方正不屈,不肯哭窮,不談錢。說起來也的確是一個既有本事又有骨氣的人。好在遇到了胡雪岩。經不住胡雪岩的上門吊喪,收還典當,安排妻室這一連串撫慰。他心有所感,知恩圖報,他幫助王有齡出麵解了地方農民聚眾鬧事之圍。

胡雪岩的圓而通神,還表現在他有審時度勢的獨到眼光,深悟世道的權變之理,善於在亂世之中“變”。集中體現在當洋人憑船堅炮利讓中國人吃盡了苦頭的時候。

對於洋人的衝擊,下層百姓的反應大多是被動的。真正與洋人打交道者,均是從謀私財入手的,因而對大局影響不大。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下層的代表,在經過長期打交道後,逐漸形成了一支穩固的力量,為中西交流起到了溝通的作用。

與洋人打交道,他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洋人的政府與清政府不一樣。清政府見商人稍有贏利,他就想來分沾你的好處,恨不得一口把你吞下去。一旦好處得不到,他便處處給商人使絆,使你不得安全,直到讓你破產。

洋人的政府,幫助洋人做生意。你沒錢他放款給你,你越洋做生意它派了軍艦保護你。一旦中國人欠了錢,他就把槍炮對準中國的城市,甚至自己的商人無理,他還處處袒護。

因為有了這種對比,胡雪岩對封建官僚體製壓製商業活動就有了更切身的體會。不比不知道,一比就能看出來,自己的人費了好大的勁兒,才能創造一個好的經營氛圍。因為整個體製所限,商人還隻能單個兒地為自己一個人開拓商業地域。如有不慎,這種經營特權就會被收回。

至於洋人自身,在胡雪岩看來,也有他們的好處。他們的好處就是講道理,講信用。你認認真真去和他做生意,他也就認認真真和你談,不會想到生意之外的歪點子。中國的商人就不同,他在商業上做不贏你,逮著機會,他就會在其他方麵坑你。比如利用地方流氓勢力,比如利用官府……所以胡雪岩覺得,很多時候,和中國自己的商人打交道很吃力,和洋人打交道,就很省勁兒。洋人的整個體製,已經大大減少了商人從事商業活動的成本。這樣倒過來看,胡雪岩的成功就更顯不易。中國的商人,辦成同樣的一件事,付出的心血要更多。

胡雪岩這些過人的素質,使他成為一個傳統文化意義上的哲商,並在經商的過程中不斷感悟,不斷升華,他的智慧和商業活動也就不斷通向一個爐火純青的境界。

從上例可知,一個人要想成大事,必先學會亦方亦圓的處世方法,以下幾點值得借鑒:

其一,以平常心對待,不卑不亢。

在人際交往中要維護自己的尊嚴,也要顧全對方的尊嚴。自卑與自大是兩個極端,有人比喻說:“自卑感與自大狂,乃一手的兩麵,好似刀片,兩邊都有傷人的鋒刃。”這個鋒刃不僅傷人,還能傷自身。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最忌諱的是自作聰明,自以為是,好為人師。以平常心待人,不卑不亢,這是成大事之人交際中的規矩,離開這一點是談不到方圓的。

其二,求大同存小異。

要想達到在交際場合外圓內方的境界,成就大事,就必須堅持“求同存異”的原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經曆、習慣、性格特征等等,在交往中難免會有些摩擦,這就要求我們應該盡量尋找共同話題。但與人相處時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要失去自我。

其三,方圓有術,縱橫捭闔。

交際需要交談,以傳其情,達其意,起溝通、交流之效,從而協調、融洽與交際圈的關係。

在人際交往中要想成功,要想成為成大事的人,就必須遵循以上原則,這是胡雪岩的經驗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