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活用胡雪岩 第十三章機遇敏時現——以虧引賺,化危為機(1 / 3)

下篇活用胡雪岩 第十三章機遇敏時現——以虧引賺,化危為機

成大事一定要敏感,因為隻有敏感的人才能始終站在前沿,才能把握好機遇。許多人總是抱怨自己沒有成大事的機遇,但抱怨歸抱怨,機遇始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當機遇來臨之時,能否以鷹隼一樣精準的眼光捕捉到機遇,也是一個人能否成大事的關鍵所在。

不是缺少商機,而是缺少發現

在商海中,不是缺少商機,而是缺少發現。若想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必須有一雙火眼金睛,方能抓住每一個賺錢的機會。

機遇是一個美麗動人但性情古怪的天使,她可能倏爾降臨在你身邊。如果你稍有不慎,她又將翩然而去,不管你怎樣扼腕長歎,她從此杳無音訊,不再複返。成功的人,其成功之處,就在於他能把握住人生的機遇、時代的脈搏。所謂“應運而生”、“時勢造英雄”,無論是“運”,還是“時勢”,都不過是機遇的另一種符號。

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為解決軍餉不足的問題,朝廷下旨,要京城高官和各省督撫捐獻軍餉。浙江巡撫黃宗漢作為一方封疆大吏,自然也在捐獻之列。但黃宗漢又不願自掏腰包,此時恰逢王有齡運送漕米有功,將外放湖州知府,而王有齡因為海運局還有一部分虧空沒有補足,故而希望黃宗漢讓他兼領海運局坐辦。但黃宗漢乘機將“盤口”轉給了王有齡,王有齡不敢怠慢,馬上拿出一萬兩代捐。

這筆錢本來可以直接由與海運局有業務關係的信和錢莊彙往京城,王有齡也準備由信和馬上彙出,但胡雪岩卻將這筆錢要過來,他要轉一道手,由自己打算刻意栽培的幹將劉慶生送到大源錢莊劃彙。

胡雪岩這樣考慮:劉慶生是個可造之才,但他到自己的阜康錢莊之前,隻是大源錢莊的一名夥計,由夥計直接升檔手,同行未免輕看。一行生意的場麵,最終要靠人才撐起來。現在由他代理黃宗漢去辦理彙款,對於抬高他的身份,將起很大作用。撫台是一省天字第一號的大主顧,有這樣的大主顧在手裏,同行對劉慶生自然會刮目相看,而且更重要的是,劉慶生為黃宗漢彙劃這筆款子,還會引起同行對阜康來頭的猜測,這種猜測在同行中傳開,會將剛剛掛牌的阜康錢莊場麵做大,而場麵越大,生意越好做。

這樣胡雪岩一文不花卻有一石兩鳥之功效。既抬高了劉慶生的身份,又宣傳了阜康的牌子。胡雪岩的經營之道,確實讓人佩服。而他把握時機,大膽投資正是他成功的關鍵。

人一生的機遇往往隻有那麼一兩次,就看你能否抓住。一個哲人說過:“在每一位偉大人物的一生中,都有一個關係其成敗得失的時刻,在此緊要關頭作出的行為抉擇代表了他所能采取的最高水平行為。”

人人都渴望成功。成功的人,無一例外都是抓住機會、利用機會的高手。當不少人還在原地踏步時,他們早已順著機會的急流而下,建立了自己的事業王國。因此,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才發自內心地告誡人們:“每個人都擁有機會,隻不過有些人不會掌握而已!”

在機會均等的情況下,信和錢莊的張胖子,與胡雪岩同行於杭州、上海,甚至比胡雪岩更熟悉江浙一帶的蠶絲經營。而且張胖子就任的信和還是杭州城裏最大的錢莊之一,資本比剛剛起步的胡雪岩要雄厚得多。但他就是沒有想到去經營蠶絲,做注定能發大財的蠶絲生意。胡雪岩是第一次經營蠶絲生意,無論是經營曆史、商業經驗,還是經濟實力,都不如作為上海絲商巨頭的龐二。但胡雪岩剛剛涉及蠶絲生意,一上手就想到聯合同業控製市場,操縱價格,在銷“洋莊”的生意中迫使洋人就範。而龐二做了那麼長時間的生絲“洋莊”卻沒有想到如此去做。這不能不說胡雪岩的眼光要比常人敏銳的多,並且非常善於抓住商業的發展機會。

商機無處不在,隻是它們往往被人忽視。很多人認為憑肉眼便可捕捉機會,所以較少去仔細尋覓,這種錯誤的導向致使商機流失。拿起放大鏡把注意力放在目前可以利用、可以支配的資源上,千萬不要疏忽任何機會,如果你有了這種心態,就能化腐朽為神奇。

對於成大事者來說,無論在哪裏,在什麼情況下,他都能獲得商機。那麼該如何抓住機遇呢?還有兩點亦非常重要:

第一,反向思維。一般人之所以苦苦尋覓,卻一無所得,正是因為他受製於習慣思維定勢。而機會的棲息之處正是在於“定勢”之外。所以,不人雲亦雲,是把握時機的關鍵。眾人以為不行的事,可能是過分誇大了困難,也可能是不適合他們的,卻適合你做的。大家趨之若鶩時你退避三舍可能得到的會更多;大家躑躅不前時你或許多跨一步就能夠獨領風騷。

第二,科學的分析。“經驗”的時代早已不複存在,科學以愈來愈強大的力量改變著人類的行為。對“機會”的分析,無疑更應劃入科學的範疇。看當今世界上每一家頂尖級的集團、公司都必須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用於搜集、處理、分析市場動態,從中捕捉任何有利於本集團、本公司的信息。“經驗”的局限,已讓人們嚐夠了“苦頭”,而今天信息已唾手可得,卻容易讓人們迷失其中。這就需要剝離和辨識信息真偽的技能。所以,對機遇的“把握”,並不是在瞬間完成的。

商海中,不是缺少商機,而是缺少發現。若想成為一名成功的商人,必須有一雙火眼金睛,方能抓住每一個賺錢的機會。

機遇擇時擇地而來,人要應時應地捕獲

因地製宜地捕捉機遇,並培養因地製宜地創造機遇的能力,這樣才能把機遇變成我們成功創業的階梯。

機遇有點像流星,是稍縱即逝的。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每當看到天際有流星劃過,就著急地要許個願,但還未等你確定先許哪一個願時,流星就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空留下一份遺憾在心底。其實機遇也是這樣,當機遇來臨時,稍有猶豫即會失去良機,因此,要想抓住機遇,這就需要一種智慧、一種魄力。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是一個淺顯而深刻的道理。在商業活動中,如果你能在時機來臨之前就識別它,在它溜走之前就采取行動,那麼,幸運之神就步機會之後塵降臨了。這一點胡雪岩有極其深刻的感受,所以,他說:“什麼事情都要講機會,明明一定辦得到的事,陰錯陽差,叫你不能如願。”因為胡雪岩對機遇的一次性認識極為深刻,他在處世經商中處處留心,十分善於抓住生意場上稍縱即逝的一次性的機遇,從不讓財源與自己擦肩而去。

有一次,胡雪岩與朋友古應春聊天,談起一樁早該辦而卻一直沒有機會去辦的往事,就發了一番很有意味的感歎。他說有許多事情該辦而沒有辦成,其實並不是不想去辦或沒有想好如何去辦,而隻是沒有讓你去辦這件事的機會。想到了但可惜“不是辰光不對,就是地點不對”,終於沒法去辦。“譬如半夜裏醒過來,在枕頭上想到了,總不能馬上起來辦這件事,這是辰光不對;再譬如在船上想到了,也不能馬上回去辦,這是地點不對。凡是這種時候、這種地方想到了,總覺得日子還長,一定可以了心願。想是這樣想,想過忘記,等於不想。到後來日子一長,這件事想起來,也是無動於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