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陵的另一奇景就是“漢皇仰臥”。每逢秋末葉落,當有人站在陵西300米處東望時,整個陵園看起來就像是仰臥的劉秀:頭戴皇冠,身穿龍袍,頭枕黃河,腳蹬北邙。此景中的劉秀身長240米,頭部由陵北的古柏組成,高50米,臉部的凹凸部分分別由一些參差不齊的柏枝組成,五官和胡子清晰可見。微風吹動柏枝,劉秀的胡須就飄起來。塚上的柏林構成了劉秀的肚子,高60米。塚前甬道旁的兩行蒼柏恰似劉秀的兩腿。漢闕山門外的柏樹恰好是劉秀的兩隻腳。如果你站在陵西300米處,看到這一奇景,你一定會感歎帝王之威儀。
奢華招來的厄運
既然劉秀的原陵被後世修建得如此奢華宏偉,自然也少不得被盜墓賊侵擾。關於原陵的盜墓故事也不勝枚舉,其中有一個“墓現金龍”的傳說流傳頗廣。
據說東漢末年,有個盜墓賊來到邙山,經過多方窺探,了解到原陵右側鐵謝村有個謝家磨坊,有一張絲籮可以幫助人打開劉秀墳。盜墓賊花盡了積蓄,買來絲籮,將分土劍往墳上一插,坐北麵南,墓道赫然出現在眼前。隨後,他又將絲籮往青石墓門上一掛,隻聽得一聲巨響,雕刻著天龍、金獅的寬厚墓門竟徐徐打開了。盜墓賊小心翼翼地走進去,誰想隻見劉秀正端坐燈下,聚精會神地看書。劉秀聽見聲響,抬頭一望,看到了盜墓賊正毛骨悚然地站在那裏,於是便厲聲責問來者何人。賊人自然是胡亂找個理由虛與委蛇。劉秀聽罷,不露聲色,斥退了這個盜墓賊。但誰想盜墓賊臨走還是順手牽羊,偷拿了一個墓中隨葬的錦盒。待他退出墓葬後,自然是急忙打開錦盒,想看看裏麵到底藏了什麼寶貝。怎料猛然聽得一聲響,一條金龍從盒子裏奔騰而出,頓時大雨傾盆,金龍盤旋片刻,就飛入天空無影無蹤了。盜墓賊嚇得麵如土色,每跟人談起此事,都心有餘悸。從此,再也沒人來挖掘過原陵。而據說隨後就有人倒賣金龍,後被認出是當年下葬原陵的陪葬品,繼而被官府收押。這些傳說使原陵的盜墓史越發的撲朔迷離……
當然,這些盜墓故事縱然引人入勝也不過是一些傳說罷了。但盡管如此,曆史上光武帝原陵因為建築宏偉、陪葬珍寶奇物無數,確實使盜墓者趨之若鶩,屢遭侵擾,損失慘重。而其中最為嚴重的一次,就又要算到臭名昭著的董卓身上了。在東漢末年的董卓之亂中,他無恥地盜掘了一批帝陵,而光武帝原陵就成為他第一座染指的帝王陵墓。當年,董卓派大將呂布盜掘北邙山上的皇陵,無論西漢還是東漢王陵,無一幸免。原陵就在這位軍閥的無恥挖掘下,不但墓中寶藏被劫掠一空,陵上建築也遭到了嚴重破壞。
我們現在見到的原陵已經不是最初明帝為光武帝修建的原陵了,而是宋代開寶六年(公元973年)重新整修的光武陵。所以,它才能重新帶給我們那麼“蓊蔚峭拔”的形象。在祠殿左右兩側,還分別豎立著元、明、清、民國時期的四通石碑,記載著重修祠廟和原陵沿革的曆史。時至今日,我們也隻能根據碑文的記載,窺見當年光武帝原陵初始的風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