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陵山洞裏的王宮——中山王墓(2 / 3)

舉世罕見的銅器

對於考古人員來說,能夠確認墓主人的身份實在是太令人興奮了,因為眼前的一切都有了答案。這些塵封在墓洞中2000多年的文物,就像一條時光隧道,把他們帶到了劉勝生活的那個遙遠年代。

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出身平民。公元前202年,他反叛秦朝,率起義軍推翻秦皇的統治,建立了漢朝。然而,統一中國的秦始皇創建的秦王朝僅存16年就滅亡的教訓,讓漢高祖劉邦也心有餘悸。他覺得除了同姓王以外,其他人都不足以信任。於是,劉邦在建立西漢不久,便剪除了許多異姓王,同時也封了很多同姓王,並給予他們很大的權力。

但是,隨著各諸侯王的實力日益強大,對中央集權逐漸構成了威脅。公元前156年,也就是劉邦死後40年,終於發生了7個諸侯王聯合起兵謀反的“七王之亂”。雖然這場叛亂很快就被平定,但當時的皇帝漢景帝卻看到了諸侯王勢力發展的危害。於是,他采取了收回諸侯王兵權的政策,並將大封國的土地劃出一部分,封給其他皇家子弟,從而分散諸侯王的勢力。劉勝就是在這時被父皇封為中山國的靖王的。但此時的中山國王隻能享受封地的租稅收入,已經沒有實權了。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嶽慶平在談到這一點時說:“他在政治上已經沒有辦法去行使很大的權力,也就是說,他很難在政治上有所作為。這樣一來,對他來講,他就隻能把自己主要的精力和時間,都用在享受方麵。”

史籍中記載的劉勝也完全符合考古隊的考古發現,他雖然身為諸侯王,卻從不問政事,整日盛宴狂飲,尋歡作樂。他妻妾成群,子女竟有120餘個。在他的墓葬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位王爺奢侈靡費的生活。修鑿於陵山中的劉勝墓,總長51.7米,最寬的地方超過37米,最高處近7米,容積約2 700立方米,墓內布局完全模仿宮殿,建造考究,陳設華麗。

從琳琅滿目的陪葬品中,也可以想象出當年王宮裏的生活。墓葬的中室就像中山王在世時宴請賓客的大廳。王爺坐在豪華的帷帳中,客人們席地而坐,手持精美的酒具,開懷暢飲各種上等的美酒,女侍不斷地把盛在華麗食器裏的佳肴遞到王爺和賓客麵前。宴會上當然少不了歌舞——出土的樂伎證明了這一點。出土的樂伎中,有兩位最為討人喜歡。她們的神態非常可愛,既像是在歌唱,又像是在說笑話,女兒家情態十足。

夜幕降臨後,宴飲仍在繼續。王爺命侍從點亮燈火。燈盞各式各樣,有的是一隻跪著的羊,背部掀開就是燈盤,空腹則用來盛燈油。有的則是朱雀形象,還有一種為當戶燈。這些形象在墓中都有發現,它們都暗含寓意:羊在古代被認為是瑞獸,點燃它象征著吉祥照耀;朱雀是傳說中的神鳥,代表南方,點燃朱雀燈象征著祥瑞之兆;當戶燈比較奇特,當戶是北方少數民族匈奴的官名,當時漢朝正在抗擊侵擾北部邊界的匈奴軍隊,鑄造半跪著的匈奴官吏擎燈的造型,象征著漢朝的勝利和強盛。

墓葬南耳室,也就是施工爆破發現的那個墓室,是王爺的車馬房。擁有6輛馬車的中山王,的確奢華無比。從精美貴重的馬飾和車飾上,可以想象得出當年的馬車是怎樣的富麗堂皇。

披掛鍍金銅飾以及鑲綴寶石和珊瑚銀飾的4匹寶馬,駕著同樣用鍍金銅器和鑲寶石金銀器製成的車。彩繪的車廂上,還勾畫著各種形狀的美麗花紋。車上的華蓋,更顯得氣勢非凡。乘坐如此雍容華貴的安車出行,是王爺生活中的賞心樂事。雖然他不能在封國裏呼風喚雨,但香車美女和威武的儀仗,仍能讓他在招搖過市時體會一種王者之尊。

享樂的生活是讓人留戀的,王爺不願在死後失去這一切。為了能在另一個世界裏享受錦衣玉食的生活,他把自己生前的用品幾乎一應俱全地帶進了墓葬。這使得墓洞中的北耳室就像一個大倉庫一樣,裏麵裝滿了生活用品,甚至還有一套石磨。出土時,磨旁有一具動物的骨架,似是拉磨的牲口。看來,王爺連糧食的加工都想到了,心思可謂細膩縝密。

一些造型精美的銅器,經專家鑒定,為熏香用的香爐。使用時可把香料放在爐中點燃,香煙通過爐蓋的小孔嫋嫋上升,沁人心脾的香氣便彌漫在房中。在墓中陪葬的香爐,數量不少,足見王爺生前對香爐的喜愛。

名為“錯金銅博山爐”的香爐,是劉勝墓中最精美的陪葬品之一。博山是傳說中海上的仙山。香爐通體用金、銀絲錯出流暢的紋飾,細的地方猶如毫發。今人很難想象,2000多年前的工匠是用什麼方法製作出如此精湛的工藝品的。這件舉世罕見的銅器讓世人再一次領略了中國古人的聰明才智和巧奪天工。

被王爺帶進墓葬的銅漏壺是2000多年前的計時器。壺裏的水均勻地往外滴漏,壺內標有刻度的木尺隨著水的減少而下降,木尺上的刻度就顯示出時間的流逝了。這隻銅漏壺是目前發現的除日晷之外年代最早的中國古代計時器,也是現代鍾表最古老的祖先。

陪葬品中還有一套醫療器具,是專門量藥的銅量器,這說明當時對藥劑量的掌握已經很嚴格;醫工銅盆,是專門用來蒸煮藥物或進行消毒的;灌藥器用於急救病人時將藥灌入喉中或鼻中;銅質的外科手術刀,是用於解決急症的。

最特別的是一些金針和銀針。古人創造了一種獨特的醫療方法,即用針刺和火灸身體的某些部位把病治愈,這就是針灸。中國曆史上關於針灸的文獻著述很多,但很少發現實物。劉勝墓中的這些灸針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金屬灸針,它與古代中國醫學名著《黃帝內經》中記述的針灸針具,數量和形狀都基本相同。

但劉勝並沒有在針灸的醫療下保住性命。他患了哪一種絕症?他的死因究竟是什麼?

也許,隻有通過屍骨鑒定才能找到答案。但奇怪的是,考古隊卻找不到劉勝的屍骨,他們所發現棺槨裏的金縷玉衣是扁的。劉勝的屍骨去哪裏了呢?

消 失 的 屍 骨

盧兆蔭回憶說,當時郭沫若先生到現場查看了之後,比較懷疑,說古代統治階級經常製作許多疑塚,或許棺槨裏放置的不是劉勝的真正的屍體,屍體也許在棺槨下麵。也就是說,屍體有可能位於金縷玉衣的下麵。

考古人員向棺槨的下方繼續探掘,但一直挖到原始岩層,仍然沒有發現屍骨。郭沫若先生憑借豐富的曆史學知識作出判斷,在這座墓葬的附近應該還有一座墓。如果不是劉勝夫人的墓,便是真正埋著劉勝屍骨的墓。

考古隊經過詳細勘查,發現在這座墓北麵100多米遠的山崖上果然還有一處墓葬。他們立即組織挖掘。按照正規的考古方式,他們這次是從墓門開始挖掘的。但令人苦惱的是,墓門根本無法打開。

最終,考古隊無奈地選擇了用炸藥爆破。門被炸開後,考古隊員發現,墓道被石塊完全堵死了。“長長的墓道裏麵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塊,很多戰士白天晚上地連續作業,一天三班倒,費了很大力氣才把這些石頭都給運出去。”白榮金至今仍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情景。

大家這才發現,這座墓顯得更加寬闊,總長41.7米,最寬處為65米,最高處接近8米,容積達到3 000立方米。其布局和前座墓大體相同,唯一的區別是後室偏向南側,與中室不在一條直線上。

考古人員在墓中發現了一方銅印,印文為“竇綰”。史籍上記載,中山靖王劉勝的妻子就名叫竇綰。毫無疑問,這是劉勝妻子的墓穴。

盧兆蔭在具體解釋這座墓穴時說:“在西漢,皇帝夫婦和諸侯王夫婦基本上都是分葬,他們可以在同一個陵區,可以在同一個墳,卻是不同的墓穴,墓室是分開的,這種葬法叫做並穴合葬,即兩個墓穴並聯。竇綰墓中的後室偏向南側,是因為作為妻子的竇綰,希望自己的長眠之處能更靠近丈夫一些。”

劉勝死於公元前113年,他的妻子是在他死後多年才去世的。因此,她的墓在建造規模和精細程度上都遠遠超過了劉勝墓。但畢竟身份不同,王後的隨葬物品遠不能與王爺的相比。即使這樣,竇綰墓中出土的文物也足以讓考古人員驚喜了。

朱雀銜環杯是其中最為珍貴的文物之一。神鳥朱雀腳踏怪獸,展翅欲飛,嘴裏還銜著晶瑩的玉環。鳥身和杯體全部用金線錯出花紋,並鑲嵌了30顆綠鬆石。出土時,杯內還殘存著朱紅色的痕跡。考古人員推測,其為古代化妝品。

使用如此精美的化妝盒,這位竇綰王後會不會也像天仙一樣美麗呢?

也許她真的很美,因為她生前所使用的燈盞都是美麗精致的。考古人員把出土的燈盞稱為長信宮燈,因燈體刻有“長信”字樣的銘文。長信宮為劉勝的祖母竇太後居住的宮殿。竇太後與竇綰是什麼親緣關係尚無法考證,但竇綰是竇太後家族之人卻可以肯定。是不是因為這位女子的確很招人疼愛,竇太後才把這盞稀世的美人燈送給了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