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起兵會稽——項梁(1 / 3)

第一百二十七章 起兵會稽——項梁

項梁(?一前208年),秦末反秦義軍重要將領。下相(今江蘇宿遷西)人。戰國末年楚將項

燕之子。

項梁其父是楚名將項燕。戰國時,秦兵攻楚,項燕拒敵,兵敗,被秦將王剪殺死。項氏世為楚將,秦既滅楚,項梁身為布衣,常思為父複仇,未得其便。項梁有侄名籍,字羽。少時失父,依著項梁過日,為人放蕩不羈。項梁嚐命其學書,過了許久,考問學業,並無成績。項梁心想:“我家世代將門,將門之子性質本與文墨不甚相的,不如教他武藝,或且易於成就,也不至墮落家風。”於是命項籍棄書學劍,學了一時,卻又無甚長進。項梁大怒,便將項籍喚至麵前,大加責備道:“汝年紀也不算小了,偏喜終日嬉遊,徽求學業。文既不成,武又不就,將來長成之後,何以自立?”項籍見叔父發怒,因對道:“並非侄兒不肯用心,隻因學書但能記得姓名而已。至學劍雖比學書較勝,然技藝縱極精能,不過敵得一人。此兩件事,徒費心力,無大用處。侄兒意思是,欲學得萬人之敵。”項梁見項籍誌趣不凡,便道:“既然如此,我就教汝兵法。”項籍大喜,從此遂從叔父學習兵法。誰知,他素性不肯耐煩,遇事皆由一時高興。所以起初尚留心聽受,到得後來領略用兵大概,也就撇開,不願學習到底。項梁知其生性如此,隻得由他。

後來項梁因事殺人,知本地不可居住,便帶同項籍避到吳中。項梁在吳中住了一時,與本地一班有名之人盡情結識。人見項梁才學出眾,辦事幹練,都覺十分敬服。每遇地方上興大工,或富貴人家出喪,皆請項梁主辦。說起大工、大喪,事務繁瑣,人眾又多。若使用人不當,調度失宜,不是貽誤事機,便是虛糜費用。所以主辦之人,非有十分才幹不能勝任。項梁卻甚有把握,預先定下章程,分發諸人辦事,暗地都用兵法管束,以此人皆畏服。所辦之事,井井有條,一郡之人,皆稱其才。此時項籍年已弱冠,生得魁梧雄偉,身長八尺二寸,力能舉鼎,才氣過人。吳中少年,亦皆畏懼。項梁見眾心歸附,又有勇猛之侄為其輔助,便欲陰圖起事。暗地收養死士九十人,中有一人名“最高者”,臂力甚大,能拔起樹木,持在手中,用力擊地,地麵皆陷;又有一人名“參木”,富有智略,項梁常與謀議。參木教項梁收拾密室一間,自己假稱養病,藏身其內,私鑄大錢,置備兵甲,以待機會。

一日,忽聞秦始皇東遊會稽郡,將渡浙江。當地士、女爭往觀看。項梁雖然有誌報仇.但因布置未周,不敢下手,也想看看始皇到底是何形狀。於是,帶同項籍,隨眾前往。項籍見皇帝出行,十分威武,便用手指著始皇對項梁道:“彼可取而代也。”項梁聞說,大驚!惟恐旁人聽見,惹出禍事。急將手掩住項籍之口,喝道:“勿得亂道,誅及三族矣!”項梁由此益加看重項籍,知其侄將來定是不凡,因而謀變之心愈急。時正始皇三十七年也。

過了一年,便是二世元年。其時陳勝起兵,據了陳縣,四方響應。項梁聞信,便欲乘機舉事。誰知,會稽郡守殷通也想據郡獨立,素悉項梁才幹,因遣人請來商議。項梁不知郡守召他有何事故,隻得往見。殷通請人密室,告知自己意見。項梁聽得,甚是歡喜。心想:“我正苦無機可乘,如今有此送上門買賣,真是湊巧!”遂極口讚成,道:“現在江西一帶皆反,此正天亡秦國之時。吾聞‘先發,製人;後發,為人所製’。時機不可錯過,望明公立即起兵。”殷通長歎道:“我亦作此打算。但是起兵須有將官,古語雲‘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久仰足下世代將家,現在能統兵者,僅有足下一人。敢請足下助我一臂?”項梁踴躍道:“如蒙明公不棄,某情願效力。但恐才薄,不勝其任,願舉一人相助。”殷通道:“足下如果有人,此是最好之事。請問其人姓名?”項梁道:“吳中有一奇士,姓桓名楚,現正亡命澤中,無人知其去向,惟侄兒項籍知之。不如令項籍往召,若得此人肯來,舉事易矣!”殷通依允。

項梁便回家中,囑咐項籍數語,命其帶劍隨同到府,先在外邊等候。項梁直人內衙,見了殷通,麵陳練兵、籌炯、安撫屬縣等計劃。殷通見項梁真肯實心相助,而且指陳方法,深合機宜,十分敬重。自以為舉事得人,定可成功。二人談論一番,項梁便請喚項籍聽令,往召植楚。殷通即遣人傳進項籍。項籍既到,殷通正待開言,項梁漂了項籍一眼。項籍會意,便突然拔劍,迅步向前,斬了殷通。項梁便將殷通首級持在手中,又取郡守印緩,佩在身上。其時殷通隨從人等見變起倉碎,大驚奔散,分頭告知大眾。府中大亂,便有許多兵役各持兵器,洶湧進來,要想捉拿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