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楚霸王——項羽(1 / 2)

第一百二十六章 西楚霸王——項羽

項羽(前232年一前202年),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秦末著名將領。公元前209年,助叔公項梁殺會稽郡守,起兵響應陳勝。率軍攻秦,取得巨鹿之戰的勝利。公元前206年分封諸侯,自號“西楚霸王”,都彭城。楚漢戰爭中,剛俊自用,不善於謀劃納諫,被劉邦大敗於該下,自刨而死。

楚亡後,項羽隨叔父項梁流亡吳中(今江蘇蘇州)。年少時曾學習書法不成,又學劍,仍不成。立誌要學能抵擋一萬人的本領,於是從叔父學兵法。但僅“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年青時誌向遠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錢塘江)時,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便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項羽隨項梁在吳中舉兵響應。24歲的項羽,被人民起義的急風暴雨推上了曆史舞台。

項梁起義後,征集精兵八千,項羽做了副將。會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機反秦,他於公元前209年9月召見項羽時說:“現在是滅秦的好時機。我聽說先發製人,後發則被人所製,我想和你早點共同起兵。”出身貴族的項羽豈肯委身於人下,按照計劃,項羽殺死了聲稱“先發製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開樹起了起義大旗。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後,原六國舊貴族擁兵割據,各地反秦武裝亦在繼續積極抗秦。二年春,奉陳勝之命攻取廣陵(今江蘇揚州市)的義軍將領召平,以陳勝名義封項梁為“張楚”農民政權上柱國,建議他引兵西進擊秦,三月,項梁、項羽率軍渡江北上,沿途收編陳嬰、英布、呂臣、蒲將軍等多部反秦武裝,並擊敗占據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以東地區的秦嘉部,隊伍迅速壯大。秦將章邯擊滅陳勝、吳廣農民起義軍後,為逐次消滅北方各部反

秦勢力,北上至栗縣(今河南夏邑)。項梁遣朱雞石迎戰不利,退軍到薛(今山東滕州市東南)時,劉邦率部歸附。這時,義軍已發展到10萬餘人。項梁得知陳勝敗亡的消息,接受範增建議,擁立死於秦國的原楚懷王之孫熊心為王,仍稱楚懷王,作為反秦號召。項梁自稱武信君,掌握軍政大權。項梁率義軍在和秦軍戰鬥中接連取勝,產生了驕傲輕敵思想。結果在定陶(今山東定陶縣西北)被秦軍章邯指揮的軍隊打敗,項梁戰死。

公元前208年,定陶之戰後,秦軍北渡黃河,攻打起義抗秦的趙王歇和張耳,將趙軍圍困於巨鹿(今河北平鄉)。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率兵救援。宋義率軍到達安陽(今河南安陽南),便畏縮不前,屯兵四十六天。當時,陰雨連綿,起義軍缺衣少糧,處於困境之中。項羽當機立斷,殺了宋義,迫使楚懷王任他為上將軍,並命他立即揮師北上救趙。

項羽率車進抵漳河南岸與秦軍隔岸對峙。他先派英布、蒲將軍帶領二萬精兵渡河,切斷秦軍運糧通道。隨後親率主力渡河,“皆沉船,破釜顫,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就是鑿沉船隻,毀壞炊具,燒掉營舍,每人隻帶三天口糧,這就是著名成語“破釜沉舟”的由來。一到戰場,楚軍便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把秦軍包圍起來。項羽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楚軍個個勇猛殺敵,一以當十,九戰九捷,大敗秦軍,俘獲秦將王離,殺死秦副將蘇角,迫使秦副將涉間自殺,解了巨鹿之圍。在項羽軍與秦軍激戰時,各路諸侯援軍卻縮在壁壘上觀看,不敢參戰。戰鬥結束後,項羽召集援軍將領,他們“人轅門,皆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成了諸侯軍的統帥。

巨鹿之戰後,項羽乘勝追擊,秦軍節節敗退,軍心渙散。章邯見大勢已去,率二十萬秦軍投降了項羽。項羽卻在西進途中,在新安城(今河南繩池東)下令將這二十萬降卒全部坑殺。這時,另一路起義軍漢高祖乘秦軍主力被項羽牽製在巨鹿,關中空虛,占領了鹹陽。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