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大為不滿,率軍破關而人,進駐鴻門(今陝西臨漁東北)。當時項羽軍四十萬,漢高祖軍不足十萬,雙方力量懸殊。漢高祖自度力量不敵項羽,便采納張良計策,拉攏項羽叔父項伯,親自到鴻門請罪。
項羽在鴻門(今陝西臨漁附近)設宴招待漢高祖。在宴會上,項羽的謀士“亞父”範增幾次示意項羽擊殺漢高祖,但項羽因不忍而不予理會。於是,範增便讓項莊以舞劍助興為冬,想借機刺殺漢高祖。漢高祖的謀臣張良看到形勢緊迫,就出外召樊哈說:“現在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常在沛公。”於是樊噲帶劍擁盾進人宴會廳,指斥項羽不守信義,項羽被樊哈的氣勢所折服,漢高祖借機脫離險境。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鴻門宴”的故事。項羽依靠強大兵力,暫時壓製漢高祖。引兵進人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史記·項羽本紀))。謀臣勸項羽說:“關中山河四塞險阻,土地肥美,可以作為霸王之都。”而項羽以“富貴不歸故裏,如同夜間穿錦續走路,沒有人知道”為借口加以拒絕。勸他的人感歎道:“人們說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項羽聞聽此言,就殺了說這話的人。
項羽挾其軍事上的餘威,以諸侯上將軍自居,發號施令。他自立為西楚霸王,取梁、楚之地九郡(占有今江蘇、安徽、山東、河南部分地區),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同時又割地紂王,分封了十八個諸侯。封漢高祖為漢王,王漢中、巴蜀,企圖限製漢高祖勢力的發展,使其不得東進。結果養虎為患,導致漢軍勢力日後卷土重來。
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引起諸侯和功臣不滿。先是田榮據齊反楚,項羽急忙率軍討伐,漢高祖便乘隙東進。公元前208年八月,漢軍從漢中潛出故道,打敗項羽所分封的秦地三王,迅速東進,直抵陽夏(今河南太康))。接著,又乘項羽與齊軍交戰之際,一舉攻入楚都彭城,羽急忙率萬精兵還救彭城。
此時,漢高祖仗恃兵多將廣,麻痹輕敵。項羽軍則收複失地心切,鬥誌旺盛。三萬楚軍在項羽率領下,出山東經胡陵(今山東魚台東南)趨蕭(今江蘇簫縣西北),直抵彭城漢軍側背。戰鬥從拂曉開始,楚軍勇猛頑強,邊打邊衝。到了午時,已將漢軍打得大敗。楚軍追到彭城東北的灑水,漢軍紛紛落水,死者十餘萬。漢軍向南方山地潰逃,楚軍追擊至靈壁(在今安徽省)以東的唯水上,又殲滅數十萬人。漢高祖隻率數十騎逃出重圍,連妻子呂雄和父親太公都作了項羽的俘虜。彭城一戰,項羽決策果斷,迅速率精兵回救彭城,出敵不意,擊潰漢軍數十萬之眾,是戰史上以少勝多的範例。
彭城之役後,項羽乘勝進軍,在京邑、索亭間(榮陽西、南)同漢高祖打了一仗,結果被阻轉榮陽以東。雙方在成皋一帶相持兩年之久。這期間,漢高祖采取了正確的作戰指導,扼守成皋,在持久戰中消耗對方實力,伺機反擊;項羽找漢高祖決戰,又急攻不下。雙方力量對此發生了根本變化,漢軍由弱變強,項羽由強變弱。
漢高帝五年(前202年),漢高祖發兵向項羽發動總攻,在墳下把項羽軍團團包圍。此時,十萬楚軍已兵疲糧盡,士氣低落。夜間又聽到漢軍在四麵唱起了楚歌。項羽大為吃驚,便借酒澆愁,慷慨悲涼地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幹,虞兮虞兮若奈何?”唱罷飛身上馬,帶領八百騎突圍南去。來到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隻剩28人。他想東渡烏江重整旗鼓,又覺無顏見江東父老,奮力拚殺一陣,遂橫劍自刻而死,年僅3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