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把高效變成習慣,速度是製勝的關鍵 76.在你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做最重要的事
生活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悖論:我們麵臨解決的問題總是很多,而我們的時間和精力總是有限。我們總是想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掉,但我們卻不得不放棄許多事情。的確,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而且每件事情的重要程度也是不相同的,很多人因為在有限的時間裏做了太多不重要的事,以至於擠走了做重要事情的時間。
意大利經濟學家帕雷托發現: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從此這種80/20規則在許多情況下得到廣泛應用。在時間管理中,在優先順序裏,也有一個帕雷托時間原則,也稱80/20法則。假定工作項目是以某價值序列排定的,那麼80%的價值來自於20%的項目,而20%的價值則來自於80%的項目。
時間管理的重要意義在於能經常以20%的付出取得80%的成果。所以,在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中,要把手中的事情處理好,就要拋開那些無足輕重的80%的工作,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全部集中在那最有價值的20%的工作中去。反之,如果一個人常常容易把自己80%的時間花在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那麼他不僅浪費很多時間,而且不會取得多大的成果。
王林是個非常熱心的人,他家對門搬來一家新鄰居,他就高興地去幫忙。這時主人正在往牆上掛一幅畫,王林就上前幫忙扶好,主人剛要釘釘子,王林說:“最好釘上一條木頭,把畫掛在上麵。”主人說:“對,可是哪裏有木條啊。”
王林說:“我去找。”因為沒有合適的木頭,他便拿起一把斧子到樹林裏去砍樹枝,斧子生滿鐵鏽,剛砍了兩下,他心想“磨刀不誤砍柴工。斧子太鈍,得磨一磨。”
然後,他便去找磨刀石,可磨刀石找來又發現,盡管他磨了半天,由於斧子太重、鏽得厲害,磨刀石吃不上勁兒,必須找東西把磨刀石固定起來。沒辦法,他隻好找木匠做架子去了。
王林很久都沒回來,主人在家裏等得著急,就用釘子把畫掛上了。到晚上,王林的鄰居吃完飯散步時,看到王林正在幫木匠扛大樹,累得滿頭大汗也顧不上和他說話,早就忘了掛畫的事。
在工作中,我們是不是也經常像這位王林一樣,本來要去做一件很重要的事,卻被其他無關緊要的小事吸引住,結果發現80%甚至更多的時間都用光了,要做的那件事情還沒開始。
比如,我們要去櫃子裏找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然後發現櫃子裏的資料堆在那裏,早該整理了,就想先整理一下吧。整理的過程中,又發現上個月的報表上有個數據弄錯了,然後就去找相關負責人去修改。可是那個人不在,又不得不打電話去問什麼時候能回來……忙活了半天,當老板要那份文件的時候,還不知道放在哪裏。
生活中,我們在做最重要的事情之前,經常會被其它瑣碎的小事牽絆,結果耗盡了所有的時間都不能完成重要的任務或項目。所以我們覺得從來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你必須完成的所有事情,更談不上在你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去完成了。
為了使我們最大效率地工作,你一定要拋開那些瑣碎的活動。要想真正成功,你就必須努力減少幹擾。把精力留給最需要解決的事情。因為這些事情需要以最好的精力以及最大的精神去做。而那些不重要的事,可以放在大腦最遲鈍的時候做。在一天中,每個人做事的效率各不相同,而一周內工作的效率也各不相同。最重要的是要找出自己工作情況最好的時段,這樣做對提高工作效率很有效。在運轉高速的職場,高效的員工必須在愈來愈少的時間內,完成愈來愈多的事情。在你的腦力低潮時間,可以做些簡單的事,而在巔峰時間,就應該全力以赴去做最重要的事。
所以,為了求得時間價值的最大化,我們要在每天晚上把第二天必須要做的事情,按照事情的重要性排列出來。到了第二天先去做最重要的事情,這時不必去顧及其他事情。
平庸的人往往把那些容易的事情放在最前麵,而優秀的人則把那些最重要的、最能帶來價值的事情放在前麵。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兩個人可能同樣忙碌,但因為對不同事情采取不同的策略,所以達到的成就也就大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