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實踐七、貧血患兒的護理(1 / 1)

附錄 實踐七、貧血患兒的護理

【實踐目的】通過臨床見習或病例討論,使護生熟練掌握貧血患兒的護理評估、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能夠對患兒及家長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在實踐中學習帶教教師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熱情和關愛患兒的基本素質以及不怕困難,勇於奉獻的護理精神。

【實踐準備】

1.社區衛生服務站、各級醫院兒科門診或病區見習。

(1)患兒:聯係好當地醫院貧血患兒,向患兒及家長說明進行護理實踐的目的,取得配合。

(2)護生:按護士素質要求做好準備;服裝、鞋帽整潔,態度和藹可親,言語溫和恰當;操作時動作輕柔、準確、富有愛心。

2.兒科實訓室見習。

(1)多媒體:貧血患兒的護理光盤或錄像帶,調試好播放設備。

(2)病例:選擇一份貧血患兒討論病例。

【方法與過程】

1.社區衛生服務站、各級醫院兒科門珍或病區見習。

(1)帶教老師集中講解貧血患兒的護理評估及護理措施,並進行相關的護理操作演示。

(2)每6~10名學生為1個小組,每組對1名患兒進行護理評估,組長負責安排每位同學的任務分工,做好記錄。帶教老師隨時指導及矯正,以保證見習合理、有序地進行。

(3)組織學生討論貧血患兒的護理評估,擬出護理診斷,製訂護理計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各組彙報實習結果。

2.兒科實訓室見習。

(1)組織觀看錄像《小兒營養性貧血的護理》或進行病案討論。

病例:患兒12個月,因“納差、麵色漸蒼白20餘天”來診,門診以“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收住院。評估發現患兒係早產兒,生後一直羊奶喂養,除添加少許米湯,爛麵外,未添加其他輔食。入院體檢:體溫36.2℃,脈搏118次/分,呼吸26次/分,體重7.2kg。麵色、瞼結膜、口唇、甲床均蒼白,心肺聽診未聞及異常,全腹平軟,肝右肋下3.5cm,脾左肋下剛捫及,質軟。血常規:紅細胞35×1012兒,血紅蛋白55g/L,白細胞10.5×109/L中性粒細胞34%,淋巴細胞65%。外周血塗片:紅細胞大小不等,以小細胞為主,中央淡染區擴大。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組長負責安排一名同學記錄彙總,並將本組討論情況回報。

討論問題:

1)你認為該患兒存在哪些健康問題?請做出護理診斷,說出診斷依據。

2)為該患兒家長進行哪些健康指導?

【小結】

1.帶教老師對本次實踐課進行彙總和小結。

2.評價學生醫院見習情況及對患兒及家長的態度,評價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和態度。

3.布置作業寫出營養性缺鐵性貧血護理計劃,填寫護理計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