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急症患兒的護理 第六節急性腎衰竭(2 / 2)

(2)多尿期:尿量逐漸增多,全身水腫減輕,提示急性腎衰竭好轉,此期一般持續1~2周(長者可達1個月)。由於大量排尿,此期可出現脫水、低鈉、低鉀血症。

(3)恢複期:腎功能逐漸恢複,血尿素氮及肌酐逐漸恢複正常。此期患兒可表現虛弱、營養不良、消瘦、貧血等。

2.非少尿型腎衰

臨床少見。該型患兒臨床表現症狀輕、並發症少、病死率低。

(三)輔助檢查

1.尿液檢查

有助於鑒別腎前性和腎性腎衰。

2.血生化檢查

監測腎功及電解質濃度變化。

3.腎影像學檢查

采用腹部平片、B超、CT、MRI等檢查,了解腎髒的解剖、腎血流量、腎小球和腎小管功能。

4.腎活體組織檢查

可幫助診斷和評估預後。

(四)急救要點

去除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改善腎功能,防止並發症。

【護理診斷/合作性問題】

1.體液過多與腎小球的濾過率降低有關。

2.營養失調低於機體需要量與攝入不足、丟失過多有關。

3.有感染的危險與免疫力低下有關。

4.恐懼與病情危重有關。

【急救護理】

1.維持體液平衡

控製液體入量,堅持“量出為入”的原則,每日液量=尿量+異常丟失+不顯性失水-內生水。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每日定時測體重。

2.保證均衡營養

少尿期限製水、鈉、鉀、磷、蛋白質的攝入,供給足夠熱量。蛋白質供給每日0.5g~1.0g/kg,以優質蛋白為佳;供給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不能進食者可靜脈營養。透析治療時不需限製蛋白質入量,長期透析可輸血漿、水解蛋白、氨基酸等。

3.密切觀察病情

觀察生命體征,及時發現心衰、心律失常、電解質紊亂及尿毒症等的早期表現,及時彙報醫生,及時給予處理。

4.預防感染

居室清潔、通風、適宜溫濕度,加強探視管理。強調皮膚、黏膜的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定時翻身、拍背。

5.健康指導

向患兒家長講明護理要點、透析的重要性,以取得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