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急症患兒的護理 第五節心跳呼吸驟停
心跳呼吸驟停是指患兒突然呼吸及循環功能停止,表現為呼吸、心跳停止,意識喪失,脈搏消失,抽搐和血壓測不到,心電圖為心動極緩-停搏型或心室纖顫。是臨床上最危重的急症。如不及時、正確搶救,可致死亡。
一、病因
1.窒息是小兒心跳呼吸驟停的直接主要原因,如各種原因所致的新生兒窒息。
2.突發意外。
3.心髒疾患。
4.藥物中毒、過敏。
5.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常見高鉀、低鉀血症。
6.醫源性如麻醉意外、心髒手術等。
二、發病機製
心跳呼吸驟停,發生缺氧、CO2導致腦水腫,心跳呼吸停止4~6min後可致腦細胞死亡。
【護理評估】
(一)健康史
就地積極搶救,心肺複蘇後收集資料,盡快明確發生原因。
(二)身體狀況
1.突發意識喪失。
2.心音消失、微弱或心動過緩,年長兒心率<30次/分,嬰幼兒<80次/分,新生兒<100次/分。大動脈搏動消失。
3.短暫抽搐、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
4.呼吸停止或歎息樣呼吸,麵色蒼白或發紺,大、小便失禁。
(三)輔助檢查
心電圖示:①心髒完全停搏,呈一水平直線或僅有P波;②緩慢而無效的心室波;③心室纖顫。
(四)急救要點
現場實施心肺複蘇,保持呼吸道通暢,按ABCDE程序搶救。
【心肺複蘇(CPR)】
複蘇越早,搶救成功率越高。心肺複蘇可歸結為ABCDE五點:A(Airway)通暢氣道;B(Breathing)人工呼吸;C(Circulation)心髒按壓,建立人工循環;D(Drugs)應用複蘇藥物;E(Electricity)電擊除顫複律。
1.通暢氣道(A)。
(1)迅速安置體位:使患兒就地仰臥在堅實的平麵上,需翻轉身體時必須一手托住頸部,另一手扶其肩部翻轉,使頭、肩、軀幹作為一個整體同時轉動。
(2)通暢氣道:常采用仰麵舉頦法,即患兒平臥,救治者位於患兒一側,將一隻手放在患兒前額上,手掌用力向後壓使頭後仰,另一隻手的手指放在靠近頦部的下頜骨下方將頦部向上推舉。
(3)清除異物:口內有流體或半流體物質可用食指、中指裹以紗布擦去;固體物用食指從一側口角伸入口腔內,呈鉤狀,小心取出,勿落入氣道深部。氣道異物阻塞者采用腹部衝擊法:即以一手的掌根抵住患兒腹部正中線臍與劍突之間(遠離劍突尖)處,另一手直接放在第一隻手上,以快速向患兒頭部方向猛壓的動作壓向患兒的腹內,每次猛壓都應是一次獨立的、明確的動作(小於1歲的患兒采用拍擊背部手法),為清除氣道阻塞,需重複猛壓6~10次。淹溺者迅速將其轉為俯臥位,救治者用手托起胃部,使頭低腰高將水壓迫排出。
(4)判斷呼吸情況:氣道開放後,用耳貼近患兒口鼻,頭部側向觀察患兒胸腹部有無起伏,用麵部感覺患兒的呼吸道有無氣體吹拂感,聽患兒的呼吸道有無氣流通過的聲音。如果胸部無起伏、感覺不到或聽不到呼氣時的氣流或氣流聲,可判定呼吸已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