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急症患兒的護理 第四節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由於某種原因引起心髒功能減退,致使心排出量不能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全身器官、組織血液灌流不足,同時出現肺循環和(或)體循環淤血表現的臨床綜合征。是小兒時期常見的急危重症之一。
一、病因與發病機製
(一)心髒疾患
如先天性心髒病、病毒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風濕性心髒病等,是由於心肌收縮力減弱所致。
(二)其他疾病
如肺炎、急性腎炎、嚴重貧血、電解質紊亂和缺氧等疾病,是由於心髒負荷過重所致。
(三)誘因
如急性感染,特別是呼吸道感染,輸液或輸血過多、過快,嚴重失血及各種原因造成的心律失常等均可誘發。
【護理評估】
(一)健康史
詢問有無引起心力衰竭的原發疾病及誘發病因。
(二)身體狀況
1.年長兒表現與成人相似
①肺循環淤血的表現:如呼吸困難,活動後氣促,咳嗽,端坐呼吸,咳粉紅色泡沫痰,肺部可聞及濕囉音或哮鳴音等;②體循環淤血的表現:如頸靜脈怒張或肝-頸靜脈回流征陽性,肝髒腫大、有壓痛,腹脹,尿少及水腫等;③心排血量降低的表現:如乏力、多汗、心率增快,心音低鈍,呼吸淺快等。心髒聽診可聞及第一心音減低和奔馬律。
2.嬰幼兒表現
多不典型,常起病急、病情重、進展快。可出現喂養困難、煩躁多汗、哭聲低弱,而頸靜脈怒張、水腫和肺部濕囉音等體征不明顯。
3.心力衰竭臨床診斷指征
①安靜時心率增快,嬰兒>180次/分,幼兒>160次/分,不能用發熱或缺氧解釋者;②呼吸困難、青紫突然加重,安靜時呼吸達60次/分以上;③肝大,右肋緣下3cm以上或短時間內較前增大超過1.5cm以上者;④心音明顯低鈍或出現奔馬律;⑤突然出現煩躁不安、麵色蒼白或發灰,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釋者;⑥尿少、下肢水腫,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其中前4項為主要診斷依據。
(三)輔助檢查
1.胸部X線檢查
示心影增大,心髒搏動減弱,肺紋理增多,肺淤血。
2.心電圖檢查
有助於病因診斷及指導洋地黃藥物的使用。
3.超聲心動圖檢查
可見心室和心房擴大,心室收縮時間延長,射血分數降低。
(四)急救要點
主要措施有鎮靜、吸氧、強心、利尿、擴張血管,以緩解急性缺氧,改善心肌功能,積極治療原發病。
【護理診斷/合作性問題】
1.心輸出量減少與心肌收縮力減退有關。
2.體液過多與心髒功能下降、循環淤血有關。
3.氣體交換受損與肺部淤血有關。
4.焦慮與病情危重有關。
【急救護理】
(一)減輕心髒負荷
臥床休息,床頭抬高15°~30°,左心衰竭時,患兒取半臥位或坐位,以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心髒負荷;限製鈉和水的入量,低鹽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