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急症患兒的護理 第三節急性呼吸衰竭(1 / 2)

第十七章急症患兒的護理 第三節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指各種累及呼吸中樞或呼吸器官的疾病導致機體呼吸功能障礙,出現低氧血症或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引起一係列生理功能和代謝紊亂的臨床綜合征。是小兒時期常見急症之一。

一、分類

1.根據血氣分析結果分為Ⅰ型呼吸衰竭(單純低氧血症)和Ⅱ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兩種類型。

2.根據病變部位分為中樞性呼吸衰竭和周圍性呼吸衰竭兩大類。

二、病因及發病機製

1.中樞性呼吸衰竭

主要病因有顱內感染、顱內出血、腦損傷、腦腫瘤、顱內壓增高等,病變累及呼吸中樞,導致呼吸頻率和節律改變,通氣減少。

2.周圍性呼吸衰竭

主要由喉頭水腫、肺炎、肺不張、支氣管異物以及呼吸肌麻痹、胸廓病變、氣胸、胸腔積液等胸廓及胸腔嚴重病變引起,可同時發生通氣和換氣障礙,致呼吸頻率改變。

中樞性和周圍性呼吸衰竭導致機體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由於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引起腦水腫、心肌收縮力減退和心輸出量減少、血壓下降、腎衰竭等,而進一步加重缺氧和酸中毒,形成惡性循環。

【護理評估】

(一)健康史

詢問有無引起呼吸衰竭的原發疾病及誘發因素。

(二)身體狀況

1.呼吸係統表現

①周圍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現為呼吸頻率改變、節律規整,出現鼻翼扇動及“三凹征”等。由於病變部位不同,呼吸困難表現各異,如上呼吸道梗阻表現為吸氣性呼吸困難,下呼吸道梗阻表現為呼氣性呼吸困難,嚴重肺部病變表現為混合性呼吸困難。②中樞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現為紊亂呼吸,如潮式呼吸、歎息樣呼吸、抽泣樣及下頜呼吸、呼吸暫停(呼吸停止達20秒)、甚至停止。

2.低氧血症表現

①發紺:是缺氧的典型表現。以口唇、口周及甲床等處較為明顯,但在嚴重貧血(Hb<50g/L)時,發紺表現不明顯;②神經係統:早期表現為神經興奮症狀如煩躁、易激惹、視力模糊,繼而出現神經抑製症狀,如神誌淡漠、嗜睡、意識模糊等,嚴重者表現為顱內壓增高及腦疝等;③消化係統表現為腹脹、腸麻痹,部分患兒可出現應激性胃潰瘍及肝功能損害;④循環係統:早期心率增快、血壓升高,嚴重時出現心律失常,甚至發生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等;⑤泌尿係統:尿中出現蛋白、紅細胞、白細胞及管型,少尿或無尿,甚至腎衰竭;⑥其他:酸中毒及高鉀血症等。

3.高碳酸血症

表現出現煩躁不安、出汗、皮膚潮紅、意識障礙,嚴重時表現驚厥、昏迷、視乳頭水腫、呼吸性酸中毒等。

(三)輔助檢查

血氣分析

Ⅰ型呼衰:動脈氧分壓(PaO2)≤50mmHg(6.65kPa),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02)正常。

Ⅱ型呼衰:動脈氧分壓(PaO2)≤50mmHg(6.65kPa),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02)≥50mmHg(6.65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