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急症患兒的護理 第二節急性顱內壓增高(2 / 2)

(四)急救要點

急救目的是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的發生。

1.降顱壓

首選20%甘露醇,快速靜脈注入,每次0.5~1.0g/kg,一般6~8小時給藥一次,有腦疝先兆時可2小時給藥一次。重症或腦疝者合並使用利尿劑,首選呋塞米(速尿),靜脈注射,每次0.5~1.0mg/kg;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鬆也可減輕腦水腫、減少腦脊液的產生,有降低顱內壓的作用;有腦幹受壓表現者行側腦室穿刺放液或手術治療。

2.對症支持

治療改善通氣、抗感染、控製驚厥、維持適宜體溫、糾正缺氧及休克、補充營養及適量液體等。

【護理診斷/合作性問題】

1.頭痛與顱內壓增高有關。

2.有窒息的危險與意識障礙有關。

3.潛在並發症腦疝、呼吸驟停。

【急救護理】

(一)防止顱內壓增高,預防腦疝

1.保持安靜,避免一切刺激。頭肩抬高25°~30°,操作及護理時盡可能集中進行、動作輕柔。

2.遵醫囑使用降顱壓藥物應用甘露醇時應注意:①室溫較低時易產生結晶,使用時需略加溫使結晶溶解後靜脈注射,靜脈滴人時最好應用帶過濾網的輸血器,以防結晶進入血管內;②輸入速度要適宜,應在15~30分鍾內靜脈推注或快速滴入以達到高滲利尿的目的。速度過慢,影響脫水效果;速度過快,可產生一時性頭痛加重、視力模糊、眩暈及注射部位疼痛;③避免藥液漏出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組織壞死。一旦發生藥液外漏,需盡快用25%~50%硫酸鎂局部熱敷並抬高患肢。

3.躁動或驚厥患兒,按醫囑應用止驚劑。

4.高熱患兒應用亞冬眠療法(氯丙嗪和異丙嗪每次各0.5~1.0mg/kg肌注,每4~6小時1次)或頭戴冰帽,將體溫控製在33℃~34℃,以減少高熱驚厥對腦細胞的繼續損害。

5.遵醫囑進行輸液,注意輸液量和速度,並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量。

6.使用過度充氣療法的患兒,要做好氣管插管的護理,按醫囑調整好呼吸機參數及吸入氧濃度,定期進行血氣分析和電解質測定。

(二)減輕頭痛

保持安靜,避免刺激。對年長患兒頭痛采取撫摸或按摩以心理安慰,幫助分散注意力。

(三)病情觀察

監測生命體征、瞳孔變化及眼球運動等,每15~30分鍾記錄一次,如發現腦疝指征,立即報告醫生並做好相應的急救準備工作。

(四)健康指導

向家長及時反饋患兒的病情及預後,講明保持安靜的重要性及頭肩抬高的意義,並根據原發病的特點,作好相應的保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