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怎樣與朋友辦事 四、與朋友辦事要求大同存小異(1 / 1)

第九章怎樣與朋友辦事 四、與朋友辦事要求大同存小異

與朋友辦事,無論大事小事,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考慮到友情的存在,這既是在辦事,又是在進行情感的交流。

作為朋友,每一個人都應該明白這點,自己永遠生活在社會之中,同事之中,朋友之中,隻有“同舟共濟”才能共同生存,也隻有尊重和幫助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幫助。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在與朋友交往過程中,在辦事過程中,就必須以求大同存小異為原則。

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朋友之間所處的環境不同,在經曆、教育程度、道德修養、性格等方麵雖然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但也不盡相同,必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不應該成為友誼的障礙。友誼的長久維持應該是正確對待這類差距的結果。應該承認自己和朋友在對待事物方麵的差距,適應這種差距,雙方可以有爭論,有辯解,但不可偏激,應在爭論中尋找兩個契合點,求大同,存小異。

而事實上,有許多友情之所以中斷,就緣起於對一些小異的偏激爭執上。

留心我們的周圍,爭辯幾乎無處不在。一場電影,一部小說能引起爭辯,一個特殊事件、某個社會問題能引起爭辯,甚至,某人的發式與裝飾也能引起爭辯。而且往往爭辯留給我們的印象是不愉快的,因為他的目標指向很明白:每一方都以對方為“敵”,試圖以一己的觀念強加於別人。

所以,這種辯論不適合個人與個人之間,而如果是用於團體,像辯論會似的,又應另當別論。比方說:由於最近發生的某個社會問題而引起兩者間爭論,最後,雖然是因為你用某某事件或理論來證明你的意見是正確的,你也通過爭論的手段達到了勝利的目的,而他也已啞口無言了,但你卻萬萬不可忽略了這一點:他不一定就放棄他的思想來信奉你的主張。

因為,他在心裏所感覺到的,已經不是誰對與誰錯的問題,而是他對於你駁倒他懷恨在心,因為他的自尊心掃地了。

這樣看來,你雖然得到了口邊的勝利,但和那位朋友的友情,卻從此疏遠了,甚至一刀兩斷。比較之下,你會不會覺得,當初真是有欠考慮,僅僅為了口邊的勝利,而得罪了一個朋友——如果那位朋友較小氣,說不定他正在伺機報複呢!

有些人在和朋友翻臉之後,明知大錯已鑄成,也故作不後悔狀,還經常這樣認為:“這樣的朋友不要也罷。”其實這樣對你又有什麼好處?而壞處卻很快可以看到,因為和別人結上怨仇,你就少了一位傾吐心事的人。

這種現象我們應該盡一切可能去避免。

心理學家高伯特普曾經說過:“人們隻在不關痛癢的舊事情上才‘無傷大雅’地認錯。”這句話雖然不勝幽默,但卻是事實。由此,也可以證明:願意承認錯誤的人是少的——這就是人的本性。

所以,當雙方都各執己見、觀點無法統一的時候,自己應該會把握自己,把不同的看法先擱下來,等到雙方較冷靜的狀態時再辨明真偽。也許,等到你們平靜的時候,說不定會相顧大笑雙方各自的失態呢。

而在當你勝利的時候,你也應該表現出自己的大將風度,不應該計較剛才對方對你的態度。應該顧及到對方的麵子,可以給對方一支煙或是一杯茶,抑或是向他求索一點小幫忙,這樣往往可以令他重返愉快的心理。這樣才可使朋友之間長期相知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