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怎樣與朋友辦事 二、托朋友辦事,先給朋友一個麵子(1 / 1)

第九章怎樣與朋友辦事 二、托朋友辦事,先給朋友一個麵子

中國人是很重視麵子的。

自古以來,中國人“死要麵子”的事不少。西楚霸王兵敗烏江時就悲歎:“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麵目見之!”就因為他“無顏見江東父老”,所以自刎烏江。項羽可謂“死要麵子”的典型。

每個人都需要麵子,而且也都希望自己有麵子,有麵子就能被別人看得起,表明他在人中間有優越感。懂得這個道理,求朋友辦事就方便了許多,隻要你能放下自己的麵子,給朋友一個麵子,相信你會獲益匪淺。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茅廬之中,谘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諸葛亮之所以一生追隨劉皇叔,就是因為劉備給他太大的麵子。劉備第一次屈身去請,臥龍適逢外出,第二次去請臥龍正在睡覺,一直至第三次。臥龍才與他攀談,如此大的麵子,不報不行,是以這位曆史上最出名的謀士,被請出山時還是滿頭青絲,等到他去世時候,已是蕭蕭一老翁了。不僅回報老子,也回報了其兒子,死在戰場上。

朋友相交,也要會用麵子。往朋友臉上貼金,朋友隻會高興,隻會感激你。就比方說,你有喜事臨門,朋友來向你道賀,你要說:“占你的光,托你的福。”這樣一說,就使你自己的光彩暗些,朋友的麵上則光些。須知人怕出名豬怕壯,運氣太好不免要遭人忌。

即使朋友的所作所為,你有意見,說的時候也要給朋友麵子。你總得先說,“你的某某事做得挺好,效果、反應都不錯”,然後,你再用!“就是”、“但是”、“不過”等來做文章。誰都知道“但是”後麵的才是真正要說的話,但前麵的話一定要說,因為在中國它不是假話,也不是廢話,而是為營造一種和諧氣氛的客氣話。你若直來直去,對方必然會覺得你掃了他的麵子,心中會大起反感。所以,曲線救國,拐彎抹角的話少不了。

懂麵子,你還須去要麵子。假如你請朋友吃飯,而朋友不太領情,這時,你便不能割袍斷交,你要學會去要麵子,你要說看在多年交情的份上,給我一個麵子。隻要他給了你麵子,他吃了飯,那麼他的人情算欠下了,即使飯是朋友給你麵子才吃的。送禮也一樣,讓朋友給個麵子收下,這個麵子你得去要。

特別是在現在的中國,且不說官場,就是朋友之間辦點什麼事,也要吃頓飯,喝場酒,吸根煙,來研究研究(煙酒煙酒)。當你對朋友說要請他客時,他就會知道你是無事不登三寶殿,這時,他的派頭不大也大了,無論想不想去,總是推辭一番,他不怕推辭,因為是你有事。所以你要請他賞你個麵子,隻要朋友給了這個麵子,你的事就差不多了。

另外的一點,給麵子要給的恰當,不恰當就是不給麵子。如果被請之人麵子很大,而又未受到應有的待遇,則成了極傷麵子的事情。

魯國大夫公父文伯的一次宴會上,大夫露睹父是特地請來的上賓。然而,在上菜的時候,放在露暗父麵前的一隻鱉,不知怎麼,竟比別的上賓的鱉小了些。露睹父的修養也不是很好,他看著四周的鱉,大為惱火,在煌煌賓客麵前大聲說:“等這隻鱉長大以後再吃罷!”說完便拂袖而去,搞得公父文伯十分尷尬,好好的宴會不歡而散。

為了一隻王八,竟至於主客翻臉,似十分不可思議,但你要明白吃王八就是吃麵子,你就不會再奇怪了,在中國死要麵子的又不隻有露睹父一人。

假如你在交際的過程中,不僅沒能讓朋友欠你個情,反而傷了人家的麵子,那麼,你還得學會補償。

倘若你的傷害是無意的,傷害的程度又不大,這時,你立即去補償,一般都能化解矛盾,不致釀成大禍。怎麼補呢?一是趕緊說對不起,趕緊降下身份,將自己的麵子甩到地上踩幾下,這樣,一損對一損,算是扯平。二是如果對方的麵子本來就大,便隻好自己打耳光,罵自己有眼不識泰山。總之,是以貶損自己,來相應地抬高對方,補償他的麵子。

麵子像人的衣服一樣,可以遮掩身價,麵子可以作偽,但情感卻是真實的。麵子有大有小,情感亦有深有淺,但情感的大小不以麵子的大小為轉移,隻以內心的體驗為依據,因而比麵子更真實。出於麵子而為人辦事,難免敷衍,或盡力不盡心;出於情感而為人辦事,則會盡心盡力,兩肋插刀。所以,善用麵子,是為了讓朋友欠你個人情,如果這人情是真實的東西,就不怕他辦事不盡心,不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