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幕腐朽茶幾上的杯具 1、豬與狼的肉搏
皇太極見眾貝勒對這次進兵形成了統一意見,很高興,當即召開緊急會議,布置作戰任務,命令大軍分為左右兩翼,左翼四旗由莽古爾泰統領,率阿濟格、阿巴泰、多爾袞、多鐸、豪格等大小貝勒,經龍井關到遵化。
皇太極統率右翼四旗兵,率代善、濟爾哈朗、嶽托、薩哈粼,經洪安口到遵化。
眾貝勒接到任務後,連夜起兵,直撲各自的目標。
10月26日,莽古爾泰率領的左翼四旗兵、蒙古兵,包圍龍井關,猛烈攻打。龍井關的守軍,由於將領腐敗、無能,平時不練兵,不修城,隻惦記著那點兒軍餉,士兵混工資,混生活,導致城牆頹敗,軍伍馳廢。城上沒有防禦力,隊伍沒有戰鬥力。後金兵深夜突至,明軍毫無準備,導致左翼軍不費吹灰之力,就占領了龍井關。
攻占龍井關之後,後金軍長驅直入,直奔遵化。明政府漢兒莊的守將李豐,聽說金兵突襲龍井關,就派副將易愛前來支援。同時,前來支援龍井關的還有洪關口的參將王遵臣。
兩支來支援的明軍,半路與後金兵遭遇。阿濟格看見明軍,猶如屠夫看見肥羊一樣,直撲過去。沒有幾個回合,易愛、王遵臣就被阿濟格斬於馬下。兩位明將帶來的士兵,也被後金兵屠殺幹淨。
在圍攻漢兒莊時,多爾袞認為在兩大貝勒與皇太極爭執過程中,自己保持沉默,失去了一次表現自己的機會。為了爭取立功,17歲的他,帶著弟弟多鐸和本旗士兵,奮勇衝殺。
李豐被如狼似虎、嗜殺如命的八旗兵嚇破苦膽。戰,不死即亡。降,還能保命。於是,率眾投降,漢兒莊不攻自破。
11月,左翼軍占領洪山口後,直奔遵化。
皇太極命濟爾濟朗、嶽托為右翼軍的先鋒,於26日半夜進攻大安口,衝毀水門後進攻長城。明政府駐馬蘭營的守軍,趕來支援長城,結果被嶽托打敗。
次日弗曉,濟爾哈朗見明軍已經在山上紮營,決定率兵攻山。嶽托擔心濟爾哈朗人少吃虧,便把他的士兵分給濟爾哈朗,他留在山下接應。這時,隻聽遵化方向人喊馬嘶,鼓角齊鳴,原來是兩隊明朝騎兵從遵化趕來支援。
嶽托毫無懼色,對濟爾哈朗說:“你們攻你們的,我去擊敗這群明兵!”說罷,他帶著自己的隊伍,迎著兩隊援軍殺過去。幾個回合下來,明援軍死傷無數,僅有數人刀下逃生。
11月,嶽托等人帶領的右翼軍,如期與阿巴泰帶領的左翼軍彙合在遵化城下。
阿濟格率兵到遵化城下時,正好與從山海關趕來的明朝大將趙率教相遇。
對於皇太極繞道偷襲北京,袁崇煥早就預料到了,曾兩次給大明圈子的新老大崇禎皇帝遞過書麵建議。建議說,有我在寧遠,皇太極自然不能穿關而過。薊州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應該布置重兵;薊州與北京是肩背的關係,如果不駐重兵,萬一蒙古人做向導,引皇太極大兵從薊州偷襲北京,麻煩不知道有多大。
袁崇煥是帶兵業務高手,但崇禎不是,他是整人高手。在一個圈子裏,宏觀政策、未雨綢繆這樣的事,一般得由一把手提出來,才能體現一把手的領導水平。圈子裏一把手最討厭的是,手下人比他想得全、看得遠。他更接受不了,手下人居然把這些建議,形成書麵文件,呈現出來。
按理說,圈子裏有這樣的人,是好事。但是,圈子有多大,圈主的胸懷未必有多大。圈主沒有那麼大的胸懷,那麼長的眼光,對圈子裏的任何預見,都不會接受,即使建議是百分百正確。屁股決定腦袋。屁股坐在什麼位置上,就會把那個位置的尊嚴和權威特別當回事兒。
崇禎才19歲,經營一個國家,手還是很潮。對於傳說中的戰爭,恐怕連聽說都沒聽說過。在布陣打仗上,更是一竅不通。但是,作為一圈之主,事事都聽別人的建議,有傷尊嚴。這可有可無的事兒,他就沒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