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事兒還真被袁崇煥說中了。皇太極真不給崇禎麵子,居然真的以蒙古人為向導,從後麵偷襲北京。
袁崇煥得知皇太極偷襲北京的消息時,他正在從寧遠去山海關的路上。他得知,皇太極的大兵已經突破大安口、龍井關,已經向遵化進兵。作為薊遼督師,他有責任有權力布防。
他現在有3個選擇。
一、偷襲沈陽,端了皇太極的老窩。但是,他對自己的守城能力非常自信,攻城野戰能力很懷疑。
二、做好準備,等待朝廷的安排。但是,救兵如救火,等到他接到朝廷的命令,恐怕明軍敗局已定。
三、他率兵進京救駕,親自指揮部隊,把皇太極攔著京城之外。
作為隻相信自己、喜歡親曆親為的人,袁崇煥選擇了第三個。
於是,他安排,寧遠總兵祖大壽帶精銳部隊,隨他進京;山海關前總兵朱梅、副總兵徐敷奏把守山海關;參將楊春守永平;遊擊滿庫守遷安;都司劉振華守建昌;參將鄒宗武守豐潤;遊擊蔡裕守玉田。
因為遵化是北京的東北大門,不能失守。袁崇煥命平遼總兵趙率教帶領4000兵馬,迅速支援。
趙率教的4000人馬,急行軍3晝夜,行軍350裏,趕到遵化以東的三屯營,想進三屯營城休息。可是,三屯營總兵拒絕開門。趙率教沒辦法,隻好帶疲憊之師趕往遵化。
11月1日,趙率教的隊伍趕到遵化城下。阿濟格率領左翼軍也趕到遵化城下。於是,兩軍展開遭遇戰。
阿濟格幹別的不行,打仗殺人絕對是把好手。他見來人就是在錦州把皇太極打得灰頭土臉的趙率教,就像吃了搖頭丸一樣興奮。於是,他一馬當先,直取趙率教。兩軍你來我往,展開肉搏戰。
在阿濟格殺得興起時,皇太極率領右翼軍趕到,也參與廝殺。阿濟格越殺越勇,瞄準趙率教就是一箭。這位袁崇煥的得力助手,中箭身亡。
明軍見主帥陣亡,無心戀戰,4000人馬,死的死,逃的逃,後金兵大獲全勝。
兩翼大軍按時會合,皇太極一邊下令包圍遵化,一邊派代表通知遵化巡撫王元雅,叫他無條件獻城投降。
王元雅明知防不住,但拒絕投降,誓與遵化共存亡。
皇太極本想不戰而驅敵之兵,誰知碰上硬骨頭,不想攻也得攻。2日黎明,皇太極下令總攻,必須拿下遵化。八旗兵在震天的號角聲中,開始從遵化城四麵豎梯強攻。
王元雅指揮守城士兵,冒死抵抗,無奈士兵久疏戰陣,與後金兵戰鬥力相差懸殊。王元雅以下將官,都死於刀槍、箭弩之下,非常慘烈。
正白旗士兵薩木哈圖,第一個衝上遵化城頭,在他的帶領之下,八旗兵紛紛登城,遵化淪陷。
王元雅見大勢已去,萬分沮喪,又不想落入後金兵之手,便獨自一人走進衙署,用一根絲絛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城中所有反抗的軍民,皆被殺死。
皇太極攻下遵化之後,又指揮後金兵攻占遵化東的三屯營。三屯營副總兵朱來同等人,不等金兵到來,就帶著家眷、親信棄城逃跑。大將未戰先逃,士兵一下子跑了十之八九。
總兵朱彥國,雖有報國之心,無奈屬下人心渙散,隻好將逃跑將官的姓名寫下來,在大街上張榜公布,然後自己和妻子上吊自殺。
皇太極占領遵化、三屯營、馬蘭鎮之後,明朝北京以東的州縣長官,根本無心在崗,為了保住性命和搜刮來的財產,跑的跑,逃的逃。皇太極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把一隻腳踏進北京。稍作休整,11月9日,皇太極命令參將英俄爾岱、遊擊李思忠、文館官員範文程帶800士兵守遵化,其他人一起前去攻打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