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幕借的智慧 6、用多數對付少數
代善的正紅旗、莽古爾泰的正藍旗,拒絕前行,強烈要求班師回朝。在這個時候,皇太極才認識到,兩個大貝勒的影響力有多大。他很後悔,在沈陽沒有形成統一意見,就貿然出兵。現在,領導班子意見相左,進也不行,退也難受。
皇太極指揮不動兩個大貝勒,也不敢獨自率兵前進。如果他堅持那樣做,代善、莽古爾泰回到沈陽,與阿敏會師後,就可能要另立中央。皇太極所帶的隊伍中,也不是鐵板一塊,蒙古各部,習慣騎牆。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四分五裂的後果,都是最好的。
皇太極覺得自己這個大汗,當得實在窩囊,急也不是,惱也不行,隻好讓大軍停下來休整。
這次出兵,貴在神速,這是每個將領都清楚的事兒。現在,一仗未打,大軍沒有理由地停下來,讓很多將領不知所措。
皇太極不做任何解釋,要求大軍休整,不符合作戰常理。小貝勒濟爾哈郎、阿巴泰、阿濟格、德格類、多爾袞、多鐸、嶽托、杜度等人,知道三大貝勒開了個會,但不知道商量什麼,然後軍隊就莫名其妙地停下來。他們決定,到皇太極那裏問個明白。
他們來到皇太極的大帳裏,見皇太極非常沮喪地坐著,顯得非常無奈。很多人見皇太極臉色如此難看,連話都不敢說了。濟爾哈朗、薩哈粼、多爾袞3個人,心眼兒最多,站在那裏,一言不語,擔心自己哪句話衝了大汗的肺管子,會成為免費出氣筒。
嶽托是個直性子、敢擔當的人。他沒有顧及太多,上前問道:“大汗,我軍一仗未打,為什麼要停止不前呢?現在下麵說什麼的都有,軍心不穩乃兵家大忌啊!現在,很多將領都站在大帳之外,是進是退,要求您給個明確答複!”
皇太極顯得非常無助、失望,說:“先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帳中,等候命令。我的所有計劃,都被破壞了,我現在是有想法沒辦法,有勇氣沒脾氣。所以,我沒讓秘書對你們發布任何命令!”
濟爾哈朗見皇太極這樣說,便意識到,肯定是代善、莽古爾泰與皇太極在進、退兵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皇太極拿兩個大貝勒沒辦法,所以愁成這樣。於是,他決定關鍵時刻,與皇太極站在一起。
嶽托也明白了,是保守的父親和莽撞的五叔給皇太極出了難題。父親和五叔要求退兵,有一定的道理,畢竟這次出兵,舍近求遠,勞師遠征,以己之短對敵所長,犯了兵家大忌。但是,他又知道,皇太極這次出兵,並沒有要求一定要占領哪座城池,而是在攻不下錦寧之後,做一種新的嚐試,對八旗兵和聯合部隊遠途作戰能力,進行一次檢驗。既然是嚐試和檢驗,為什麼不去試一試呢?
濟爾哈朗和嶽托,兩個人出發點不一樣,但是意見是一樣的,都支持皇太極繼續前進。於是,兩個人一起對皇太極說:“我們認為,無論如何也不能退兵,而應迅速進軍。未戰先怯,我們八旗兵沒有這個習慣。”
其他貝勒,除多爾之外,都請求馬上進軍,直逼北京城下。多爾袞是非常聰明的人,他知道這次以這樣的方式出兵,的確是一次賭博。他現在不知道,兩大貝勒和皇太極兩方,誰能賭贏。一旦皇太極輸了,他不僅輸掉大汗寶座,還極有可能搭上身家性命。在這個時候,沉默,應該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