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得先從沒實力、沒後台的阿濟格、多爾袞、多鐸3個小貝勒掌管的兩白旗下手。他們是依靠母親阿巴亥在努爾哈赤那裏受寵,獲得旗主位置的。現在,寵他們的父母不在了,沒人替他們撐腰,不打白不打,打了也白打。
阿敏排在皇太極打擊目標的第二位。阿敏不是努爾哈赤的親兒子,而皇太極、代善、莽古爾泰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遠近不一樣。阿敏政治上有汙點,為人簡單粗暴,人緣不怎麼好。最關鍵的是,他沒有獨立的小圈子,雖有資曆,但靠得住的人不多,特別是在領導班子裏。
對於阿敏,沒有特好的機會,不能輕舉妄動。對於阿濟格,有機會要打,沒機會製造機會也要打。
1626年12月,皇太極即位5個月,他就找到了打擊阿濟格、多爾袞、多鐸3個小兄弟的機會。
蒙古紮倫衛兒宰吐貝勒兒子厄參台吉,逃離故地,投奔阿濟格。皇太極非常不願意看到阿濟格實力壯大,也沒開會商量,就命令厄參及其帶來的屬下,搬到正藍旗德格類那裏,歸德格類管轄。
德格類雖屬正藍旗,但他是皇太極的死黨。壯大德格類的實力,就等於壯大了皇太極的實力。
厄參要是投奔代善、阿敏、莽古爾泰旗下,皇太極肯定不能說什麼。他不是沒意見,而是不敢有意見。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努爾哈赤在世時,就製定了對待前來投誠的蒙古貝勒、台吉的政策。
此政策大致有以下2點:
一、凡來投金者,全部優待。分配工作、定職稱,給房子和安家費。
二、尊重本人的意願,願意把戶口落在哪個旗,就編入哪個旗,大金政府不做要求。
厄參投金,阿濟格接收,都是在政策允許範圍內,沒有違規違法之舉。他們這樣做,雖不違規,但是,卻違背皇太極的意願。
皇太極在三大貝勒默許的情況下,派德格類跟阿濟格談判,讓阿濟格交出厄參。
阿濟格是一個愣頭青,把麵子看得比命還重的人。他是鑲白旗的旗主,當家人,連投靠他的人都保護不了,讓外旗人騎在脖子上屙屎撒尿,以後在鑲白旗怎麼混?今天允許別人帶走一個厄參,明天就會有副將被綁走。大家把鑲白旗當成免費超市,誰缺什麼少什麼都來拿,鑲白旗能禁得住拿幾回?日後,在鑲白旗,他還有什麼權威,誰還會服他?
阿濟格對德格類說:“這事,沒商量,你從哪裏來回哪裏去。厄參自願加入鑲白旗,我願意收留,這是雙方自願的選擇,一合情,二合理,三合法。”
德格類是什麼人啊?會武術的流氓。現在有莽古爾泰這個有權有勢的親哥作後台、大汗皇太極撐腰,哪裏會把靠出身當上旗主的阿濟格放在眼裏?他早就對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靠母親吹枕邊風,當上兩旗旗主感到不平衡。現在發泄憤怒的機會來了,他還能怕阿濟格來硬的?
德格類指著阿濟格的鼻子說:“小子,讓厄參加入鑲藍旗,是大汗的意思,我跟你好說好商量,是給你麵子,別登鼻子上臉給臉不要臉啊!”
德格類仗勢欺人,阿濟格寸步不讓,兩個愣頭青話不投機,就動手了。德格類耍橫,阿濟格拚命,抽刀砍在德格類的腦袋上,砍出一個口子,血流不止。
皇太極見阿濟格不服,就召開會議商量。與會者,隻有多爾袞、多鐸是阿濟格的人。多爾袞是非常有心計的人,知道自己在這個圈子裏,屬於弱勢群體,該忍的要忍,不該忍的也要忍,保命才是第一。開批鬥阿濟格的會議上,他選擇了沉默。多鐸還是不懂事的孩子,雖為旗主,也隻有虛名而已。
這個象征性的會,開不開都一樣。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把厄參編入鑲藍旗,隸屬德格類。本著治病救人的原則,對阿濟格處以1000兩白銀罰銀,鞍馬4匹,盔甲4副,馬7匹。
這件不公平的事,提醒了間接受害人多爾袞,讓他明白在這個圈子裏,他應該怎麼做。直接受害人阿濟格,卻沒有意識到問題的根源所在,他不知道自己不應該做什麼。
皇太極利用圈子裏的各種矛盾,捏了小哥仨這個軟柿子。對於不服他的,暫時又搞不倒的,隻能實行先記賬、後算賬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