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高潔鮮嫩的撫慰-白色蔬果 第二節、植物中的皇後―香菇(1 / 3)

第五章、高潔鮮嫩的撫慰-白色蔬果 第二節、植物中的皇後―香菇

前世今生

香菇,又稱香蕈、冬菇,是一種生長在木材上的真菌類。香菇為“山珍”之一,是我國的特產,也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因為它含有一種特有的香味物質香菇精,從而形成獨特的菇香,所以稱為“香菇”。

香菇栽培始於中國,至今已有800年以上的曆史。宋朝時,浙江慶元縣龍岩村的農民吳三公發明了砍花栽培法,後擴散全國。

相傳慶元有一姑娘,因不堪地主迫害,逃到深山,整日以香菇充饑,竟活到百歲以上,故鄉民稱之為“長壽菜”。又傳,明代金陵大旱,明太祖朱元璋下諭吃素求雨,雨未求到,民不聊生,朱元璋也覺得茶飯無味。適宰相劉伯溫自家鄉浙江龍泉回寧,帶來土產香菇,命禦廚浸發後燒好呈朱元璋品嚐,朱從此胃口大開,體質見好,此菜也被列為宮廷美食。

我國香菇出口貿易量近10年逐漸上升,年遞增率約為2%,目前中國的香菇年產量為8萬噸,在全球10萬噸中占有80%以上,居世界第一位,出口3.6萬噸,也居世界之首,其次是日本,韓國居第三位。分布在我國浙江、福建、台灣、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陝西、甘肅等地區。

營養價值

香菇營養豐富,香氣沁脾,味道鮮美,素有“菇中之王”、“蘑菇皇後”、“蔬菜之冠”“植物皇後”的美稱。《呂氏春秋·本味》中也有“味之美者,越駱之菌”的記載。在我國古代不僅一直是“宮廷貢品”,而且在民間婚宴席上,成為不可缺少的“素中之葷”的名菜,日本人把香菇稱為“植物性食物頂峰”,羅馬人將它列為“上帝食品”,希臘人認為香菇可以提高武士的戰鬥力。

香菇富含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粗纖維和維生素B2、維生素B3、維生素C、維生素D原(經日曬後轉成維生素D)、鈣、磷、鐵等。其蛋白質中有白蛋白、穀蛋白、醇溶蛋白、氨基酸等。又含香菇素、香菇酸、麥角甾醇、丁酸等。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而且肥嫩鮮美,馨香馥鬱,是深受國內外人士喜愛的美味佳食。

據相關營養學家測定,每百克鮮香菇中含水分91.7克、蛋白質1.69克、脂肪0.3克、碳水化合物6.22克(其中含膳食纖維3.3克)、核黃素0.08毫克、尼克酸2毫克、維生素C1毫克、鈣2毫克、磷53毫克、鉀20毫克、鈉1.4毫克、鎂11毫克、鐵0.3毫克、鋅0.66毫克、硒2.58微克、銅0.12毫克、錳0.25毫克民,其中含異亮氨酸212毫克、亮氨酸117毫克、賴氨酸68毫克、芳香族氨基酸(T)140毫克、苯丙氨酸77毫克、酪氨酸63毫克、蘇氨酸83毫克、色氨酸39毫克、纈氨酸95毫克、精氨酸71毫克、組氨酸38毫克、丙氨酸96毫克、天冬氨酸143毫克、穀氨酸284毫克、甘氨酸78毫克、絲氨酸86毫克。

保健功效

明朝醫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認為,香菇“性平、味甘、能益氣不饑、治風破血、化痰理氣、益味助食、治療小便不禁”;《醫林纂要》認為,香菇“甘寒可托痘毒”;《現代實用中藥》認為香菇中的維生素D可預防佝僂病,治貧血病,香菇中所含的腺嘌呤可降低膽固醇和防止肝硬化,此外,香菇還含有雙鏈核糖核酸,能預防流行信號感冒等症。

1.提高人體免疫力。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中心的農學家大衛·布魯爾通過研究發現:香菇中含有一種高分子量多聚糖(HMWP),可以對抗細菌的入侵,還能預防流感,可以說是增強身體元氣最好的防線之一。

2.降低血壓、抵禦癌症。香菇含有一種分子量為100萬的抗腫瘤成分―香菇多糖,含有降低血脂的成分―香菇太生、香菇腺嘌呤和腺嘌呤的衍生物,可以降低低密膽固醇的水平。香菇還含有抗病毒的成分―幹擾素的誘發劑―雙鏈核糖核酸,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之一。香菇含有的抗氧化劑含量是麥芽的12倍,是雞肝的4倍。與鬆茸蘑菇和灰樹花(又名貝葉多孔菌,俗稱雲蕈、栗蘑、蓮花菌)相比,它的降低血壓和抵禦癌症的功效更強。同時,近年來,美國科學家發生香菇中含有一種“β-葡萄糖苷酶”,這種物質有明顯的加強機體抗癌的作用。因此,人們把香菇稱為“抗癌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