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清逸嫵媚的繚撥-紫色蔬菜 第三節、地下雪梨—荸薺(1 / 2)

第四章、清逸嫵媚的繚撥-紫色蔬菜 第三節、地下雪梨—荸薺

前世今生

荸薺,又名芍、鳧茈、地栗、尾梨、馬蹄、烏芋等。稱它為地栗,是因為它的形狀、成分、功能都與栗子相似。稱它為烏芋,是因為它形似芋而色烏。稱它為馬蹄,僅指其外表。

荸薺原產地為印度。我國關於營養最早的記載著作《爾雅》上寫道:“芍,鳧茈。”《爾雅》成書不會晚於西漢初年,可以推斷荸薺在我國至少有2000多年的栽培曆史。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荸薺:“生淺水田中,其苗三四月出土,一莖直上,無枝葉,狀如龍須……其根白身,秋後結顆,大如山楂、栗子,而臍有聚毛,累累下生入泥底。”

宋代詩人陳宓有詩寫道:“仙溪剩得紫琅缺,風味仍同栗子看。何以清漳霜後菊,野人還敢薦君盤。”讚揚荸薺甜美如蜜橘,真不枉荸薺在泥淖中埋沒了一年。明代吳寬的《讚荸薺》:“累累滿筐盛,大帶葑門土,咀嚼味還佳,地栗何足數。”也飄蕩著濃濃的鄉土味道。

中國的茡薺栽培主要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廣東、湖南、湖北等低窪地區。安徽無為、廣西桂林、浙江餘杭、江蘇高郵和福建福州為著名產地。

營養價值

荸薺口感甜脆,營養豐富,汁多味甜,既可作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是大眾喜愛的時令鮮品,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則視之為“江南人參”。其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粗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C、鐵、鈣和碳水化合物。可以生吃,也可以用來烹調,並可製澱粉。

據相關營養學家測定,每百克鮮品中含水分75.8克、碳水化合物21.8克(其中含粗纖維0.5克)、蛋白質1.5克、脂肪0.1克、胡蘿卜素0.01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黃素0.02毫克、尼克酸0.4毫克、維生素C3毫克、鈣5毫克、磷68毫克、鐵0.5毫克等。

保健功效

荸薺還有很好的醫療保健效果,其苗秧、根、果實均可入藥。據《中藥大辭典》記載:荸薺性味甘、微寒、無毒,有溫中益氣,清熱開胃,明目清音,消食醒酒。臨床上可用於熱病煩渴、痰熱咳嗽、咽喉疼痛、小便不利、便血、疣等症。

1.抗腫瘤作用。荸薺含有抗癌成分,上海腫癌防治研究協作組在篩選中藥設計發現,荸薺的各種製劑在動物體內均有抑癌作用。新加坡中醫學報曾介紹食用荸薺可治療食道癌。

2.抗菌作用。荸薺中含有一種不耐熱的抗菌成分-荸薺英,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杆菌、產氣杆菌及綠膿杆菌均有抑製作用,也是夏季治療急性腸胃炎的佳品。

3.治療呼吸道疾病。在呼吸道傳染病較多的季節,吃鮮荸薺有利於防治流腦、麻疹、百日咳及急性咽喉炎。

4.利腸通便和利尿排淋作用。荸薺含有粗蛋白、澱粉,能促進大腸蠕動,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熱邪引起的食積痞滿和大便燥結等;荸薺水煎液能利尿排淋,是尿道感染患者的食療佳品。

5.治療糖尿病。荸薺質嫩多汁,可生津止渴,對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6.清肺化痰。荸薺甘寒,能清肺熱,又富含粘液質,有生津潤肺化痰作用,故能清化痰熱,治療肺熱咳嗽,咳吐黃肺粘濃痰等症。

7.促進人體生長發育。荸薺的含磷量是根莖蔬菜中最高的,它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維持生理功能,對牙齒骨骼的發育有很大好處,同時可促進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堿平衡。

8.其他作用。臨床常用荸薺治療舌赤少津、咽幹喉疼、醉酒昏睡等症。高血壓、便秘及痔瘡出血等患者,宜食用鮮荸薺;將荸薺搗爛外敷,可治婦女乳頭裂。若製成荸薺粉,內服清咽化痰,對嗓子、聲帶保健大有裨益。

溫馨TIPS

1.荸薺可生吃,但因為荸薺生長在泥中,外皮和內部都有可能附著較多的細菌和寄生蟲,所以一定要洗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