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燦爛溫馨的刺激-黃色蔬果 第九節、幹果之王中的益智果―核桃(1 / 3)

第三章、燦爛溫馨的刺激-黃色蔬果 第九節、幹果之王中的益智果―核桃

前世今生

核桃,原名胡桃,又名羌桃、萬歲子或者長壽果。據史料《名醫別錄》中記載:“此果出自羌胡,漢時張騫出使西域,始得終還,移植秦中,漸及東土……”羌胡古時指現在的南亞、東歐及國內新疆、甘肅和寧夏等地。張騫將其引進中原地區種植後,因此果外有青皮肉包裹,其形如桃,故曰胡桃。

史料記載,公元319年,晉國大將石勒占據中原,建立後趙。因其忌諱“胡”字,故將“胡桃”改名為“核桃”,此名延續至今。

營養價值

核桃,生長在氣候優越、土壤肥沃、植被茂盛的自然環境中,屬純野生果類,集天地之靈氣哺育而成,無任何公害汙染的天然綠色食品,在國際市場上它與扁桃、腰果、榛子一起,並列為世界四大幹果。核桃堪稱是抗氧化之“王”,它所含的維生素E,可使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氧化損害,是醫學界公認的抗衰老物質,因而核桃在國內享有“長壽果”和“養人之寶”“幹果之王”之譽。此果果肉油潤香美,十分珍稀名貴,古時僅作貢品供皇上食用,故又被人們稱為“萬歲子”。而在國外,人稱“大力士食品”、“營養豐富的堅果”、“益智果”。其卓著的健腦效果和豐富的營養價值,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推崇。

核桃的營養成分豐富,含有大量脂肪和蛋白質,而且這種脂肪和蛋白質極易被人體吸收。1斤核桃仁相當於5斤雞蛋或9斤牛奶的營養價值。它所含的蛋白質中含有對人體極為重要的氨基酸含量高達25%,其中人體必須的氨基酸占7種,對大腦神經的營養極為有益。不管是身體好的人還是身體不好的人,經常吃些核桃,既能強壯身體,又能趕走疾病的困擾。含有22種礦物元素,其中對人體有重要作用的鈣、鎂、磷及鋅、鐵含量較高。

據相關營養學家測定,核桃的營養成分豐富。每百克核桃中含水分5.2克、蛋白質17.88克、脂肪59.86克、碳水化合物16.1克(其中含膳食纖維9克)、維生素A5毫克、胡蘿卜素30毫克、硫胺素0.15微克、核黃素0.14毫克、尼克酸0.9毫克、維生素C1毫克、維生素E(T)43.21毫克、鈣56毫克、磷294毫克、鉀385毫克、鈉6.4毫克、鎂131毫克、鐵2.7毫克、鋅2.17毫克、硒4.62微克、銅1.17毫克、錳3.44毫克。其中含異亮氨酸632毫克、亮氨酸1183毫克、賴氨酸494毫克、硫氨基酸(T)553毫克、蛋氨酸227毫克、胱氨酸326毫克、芳香族氨基酸(T)1272毫克、苯丙氨酸735毫克、酪氨酸537毫克、蘇氨酸517毫克、色氨酸198毫克、纈氨酸770毫克、精氨酸2599毫克、組氨酸383毫克、丙氨酸668毫克、天冬氨酸1562毫克、穀氨酸3166毫克、甘氨酸764毫克、脯氨酸549毫克、絲氨酸753毫克。

核桃的保健功效

核桃的藥用價值很高,中醫應用廣泛。祖國醫學認為核桃性溫、味甘、無毒,有健胃、補血、潤肺、養神等功效。《神農本草經》將核桃列為久服輕身益氣、延年益壽的上品。唐代孟詵著《食療本草》中記述,吃核桃仁可以開胃,通潤血脈,使骨肉細膩。宋代劉翰等著《開寶本草》中記述,核桃仁“食之令肥健,潤肌,黑須發,多食利小水,去五痔。”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記述,核桃仁有“補氣養血,潤燥化痰,益命門,處三焦,溫肺潤腸,治虛寒喘咳,腰腳重疼,心腹疝痛,血痢腸風”等功效。

1.降低膽固醇。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核桃中的亞油酸含量居所有植物果實前列。亞油酸又稱“美容酸”,是人體不能自身合成而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的不飽和脂肪酸。它不僅是人體組織細胞的組成成分,對線粒體和細胞膜的結構特別重要,同時也是前列腺素在人體合成的重要來源,而且亞油酸與血液中膽固醇結合生成的脂溶點較低,易於乳化、輸送和代謝,不易在動脈管壁上積集沉澱,改善血液的流變性能,能預防膽固醇升高和血脂異常等,所含黃酮能改善頭痛、耳鳴、眩暈等症狀,改善抑鬱症或緩和緊張,能抑製LOL(低密度膽固醇)的氧化,從而預防動脈硬化;所含神經酸和鱈油酸是腦白質的重要成分。人體在衰老過程中鋅、錳含量日漸降低,鉻有促進葡萄糖利用、膽固醇代謝和保護心血管的功能。核桃仁的鎮咳平喘作用也十分明顯,冬季,對慢性氣管炎和哮喘病患者療效極佳。可見經常食用核桃,既能健身體,又能抗衰老。有些人往往吃補藥,其實每天早晚各吃幾枚核桃,實在大有裨益,往往比吃補藥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