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燦爛溫馨的刺激-黃色蔬果 第八節、神經係統的哨兵-玉米
前世今生
玉米,又稱“玉蜀黍”、“苞穀”、“玉茭”、“棒子”等。玉米原產美洲,1494年哥倫布從美洲回來後才傳入歐洲,輾轉傳入中國的時間最早估計也在16世紀中期,現在最早的記載是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甘肅《平涼府誌》,當時叫“番麥”。
目前,我國玉米的播種麵積很大,種類有黃玉米、白玉米、糯玉米和雜玉米等,是我國北方和西南山區及其他旱穀地區人民的主要糧食之一。
營養價值
玉米不僅不三大主食之一,嫩玉米還可以做成各種菜肴、茶品,備受追求健康時尚人群的青睞。玉米是穀實類飼料的主體,也是我國主要的能量飼料。玉米的適口性好,沒有使用限製。其營養特性如下:
1.可利用能量高。玉米的發熱量為14.06MJ/kg(兆焦耳/千克),高者可達15.06MJ/kg,是穀實類糧食中最高的。這主要由於玉米中粗纖維很少,僅2%;而無氮浸出物高達72%,且消化率可達90%;玉米中含有較多的粗纖維,比精米、精麵高4~10倍。玉米中還含有大量鎂,鎂可加強腸壁蠕動,促進機體廢物的排泄。玉米上述的成份與功能,對於減肥非常有利。玉米成熟時的花穗玉米須,有利尿作用,也對減肥有利。
玉米可煮湯代茶飲,也可粉碎後製作成玉米粉、玉米糕餅等。膨化後的玉米花體積很大,食後可消除肥胖人的饑餓感,但食後含熱量很低,也是減肥的代用品之一。
2.亞油酸含量較高。玉米的亞油酸含量達到2%,是穀實類糧食中含量最高者。
3.蛋白質含量較高。玉米的蛋白質含量約為85%左右,不過氨基酸不平衡,賴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不足。
4.礦物質。礦物質約80%存在於胚部,鈣、磷、鎂、硒等物質含量比較豐富。
據相關營養學家測定,每百克玉米中(鮮)水分73.2克、蛋白質4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1.18克(其中含膳食纖維1.9克)、硫胺素0.16微克、核黃素0.11毫克、尼克酸1.8毫克、維生素C16毫克、維生素E(T)0.46毫克、磷120毫克、鉀238毫克、鈉1.1毫克、鎂32毫克、鐵1.1毫克、鋅0.9毫克、硒1.63微克、銅0.09毫克、錳0.22毫克。
保健功效
中醫學認為,玉米性平味甘,入肝、腎、膀胱經,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健脾滲濕、調中開胃、益肺寧心、清濕熱等功能,立秋時令食用不但能祛秋燥,還有助於延緩衰老。
最近,德國營養保健協會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所有主食中,玉米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是最高的。具有預防心髒病、癌症、抗衰老等七大功效。
1.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現代醫學認為,玉米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營養成分。現代研究證實,玉米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亞油酸的含量高達60%以上,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維生素E協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膽固醇濃度,並防止其沉積於血管壁。因此玉米對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壓等都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2.防治便秘和壓擠症。近年我國便秘和壓擠症(包括下肢靜脈曲張、痔瘡、裂孔疝及靜脈血栓形成等疾病)發病率不斷提高,其主要原因是膳食纖維素過低。膳食纖維具有很強的吸水膨脹性和滲透作用,可刺激腸壁,增強腸蠕動,增加排便數量和次數。鮮食玉米膳食纖維含量比普通玉米幹籽粒高2倍,比精米、白麵高10倍以上。因此,經常食用對治療便秘和壓擠病均有輔助治療功效。
3.玉米能防癌、抗衰老。玉米中含的硒和鎂有防癌、抗癌作用:當硒與維生素E聯合作用時,能防止十多種癌瘤,尤其是最常見的乳腺癌和直腸癌。另外,硒還可以調節甲狀腺的工作,防止白內障的發生鎂一方麵能抑製癌細胞的發展;另一方麵能加強腸壁蠕動,促使體內廢物排出體外,這對防癌也有重要意義。它含有一種長壽因子―穀胱甘肽,它在硒的參與下,生成穀胱甘肽氧化酶,具有恢複青春、延緩衰老的功能。